胡秀平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通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完善課堂提问设计。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圆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车轱辘的图片,如汽车、货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将车轱辘换成长方形,车能不能运动呢?”学生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学生积极思考,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顺势引出关于“圆形”的知识点。这种提问方式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很重要。在错误的时机时提问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容易给学生带来思考上的误区,降低课堂效率。
首先,在学生思考遇到障碍时进行提问。在学生理解起来有障碍时提问,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和思考。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剪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可以提出下列几个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3)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茅塞顿开,顺利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在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提问。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指引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在讲授《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悟空和八戒分吃一个西瓜。八戒贪吃,要吃四分之一,让悟空吃二分之一。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纷纷回答:“不对,因为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呢,分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经过思考,学生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
注重提问严谨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楚、明白。
一是抓住“模糊点”提问。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点,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让学生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的设问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
二是抓“盲点”提问。“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教师问:“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教师继续设问:“1”除了它本身,还有没有别的因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作者单位:黄冈市蕲春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