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曾欣欣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根据公安部政治部《关于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的通知》(公政治〔2010〕445号,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结合四川省公安机关体育锻炼达标工作实际,四川省公安厅制定了《全省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并于2017年4月在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全面实施。在当前“向训练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已成为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共识的大环境下,如何认识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广泛动员全体民警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活动,扎实开展自练自测,形成领导带头、全警参与体育锻炼达标活动良好局面的问题,一直受到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我省藏区公安民警及警察院校的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和重视,他们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高度对其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针对我省藏区公安工作实际和公安民警体育锻炼现状,以既有成果为基础,立足于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彰显我省藏区公安民警体育锻炼特色,严格按照公安部规定的体育锻炼达标项目、标准、范围和结果运用等相关要求,强力推进我省藏区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工作落地施行,提高体育锻炼效能和结果运用的前瞻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拓展。
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紧密契合四川藏区公安工作发展大局,紧扣建设和谐警营、提高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主题,着眼四川藏区公安队伍履职能力的生成和提高,通过对四川藏区部分公安民警体能达标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跟进、同步跟踪和实地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从优化与完善此项工作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关键和核心问题着手,深入剖析和仔细梳理,改变过去单一、线性、简单因果模式,沿着非线性、多重因果、整体、系统、协同的思维路线演绎及拓展,借鉴国际通行常用指标和其他体育项目或人群的评价指标,助推此项工作以层状格局为基础,向网状格局方向发展,由碎片化、书本化、操场化向系统化、实战化、警事化转变,从竞技型向体质型转变,从运动项目向职业项目转变,从单项指标向综合指标转变,从体育锻炼向体能训练转变[1],从体育锻炼标准向体能训练标准转变,逐步构建和完善系统的、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优化体育锻炼效果、增强身体素质和提升战斗力为直接目标的形势与任务同源、体育锻炼与公安实战同频共振,凸显四川藏区公安民警体能达标工作特色的基本指标架构体系,为达成警力“无增长改善”,从源头上、制度上强化公安民警身体素质锻炼,规范锻炼行为,健全锻炼评价与监督质量体系,并运用实践平台将其推广与利用、拓展与深化,整体推进和逐步实现四川藏区公安机关体育锻炼工作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执法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加快藏区警察队伍正规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机抽取符合公安民警体能达标测试条件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110人(其中男85人、女25人)、阿坝藏族羌族州公安局100人(其中男75人、女25人)、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50人(其中男40人、女10人),共计260名公安民警,对其进行体能达标测试。测试时间:2018年3月—2018年6月。然后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间还开展了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
表1显示:达标198人(男154、女44);未达标62人(男46、女16)。其中:反映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和反映耐力素质的“1000”米跑是影响和制约男性公安民警达标的最大因素;反映力量素质的“立定跳远”和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跑是影响和制约女性公安民警达标的最大因素;高年龄段公安民警的达标率要低于低年龄段公安民警的达标率;女性公安民警的达标率要低于男性公安民警的达标率。
表1 三地公安民警体能达标状况
表2显示:影响体能达标的因素按选择率由高向低排序依次为训练时间太少、地理因素影响、训练方法不当、缺乏场地器材、不喜欢运动、其它。
其中,警务工作忙、任务多、要求高、压力大导致公安民警训练时间太少,三地尤其是甘孜、阿坝地处高海拔地区造成的地理因素影响非常凸显。
表2 三地公安民警体能达标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表3 三地场地器材满意度调查结果
据此,笔者确定了6个有关提高公安民警体能达标率问题作为候选建议,并编制成“提高四川藏区公安民警体能达标率建议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60份。表4显示:同时具有很高必要性和可行性,应优先采纳、迅速组织实施的建议是增加训练时间、加强成果运用和领导重视等三项;认同非常必要、可行性较高,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实施的建议为是提高认识、改进训练方法和改善训练条件等3项[2]。
表4 对6项建议的必要性、可行性认同情况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专门力量,尤其是我省藏区公安民警,始终处于化解矛盾冲突的最前沿,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始终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中运转,广大公安民警由于长期在高压力、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方式,处于亚健康状态比较普遍,患病率居高不下,给自身工作、家庭和公安事业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损失。
身体健康是一切工作生活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体能达标和体育锻炼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是保持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从优待警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凝聚公安队伍、舒缓工作压力、丰富警营生活、提升整体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凝聚警心、锤炼队伍、鼓舞干劲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从优待警的重要举措。事关每个民警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警务工作的质量。要深刻领会此项工作对于改善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促进公安民警家庭幸福、保障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要牢固树立“以全警健身,促全警健康”观念,始终坚持“健身工作全覆盖”,将其作为最需要的生命工程和最根本的从优待警措施予以加强,紧密结合新时代公安工作性质特点、职能任务对公安民警体能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各项体育健身工作,把体能是基础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全过程,以体能达标为工作重点,以身体健康为工作目标,推动全警养成“崇尚健康、自觉锻炼”的行为习惯,优化体育锻炼方法,健全自我体质健康评价和反馈机制,克服体育锻炼的片面性和功利性,规避体育锻炼“泡沫化”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实现其有机联系和动态平衡,全面拓展体育锻炼质量上升空间,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助推藏区公安队伍建设,服务藏区公安中心工作。
四川藏区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作为警体训练及体能达标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把组织实施警体训练及达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所在地区、部门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及体能达标工作运行全面跟进、同步跟踪和实地研究,全面了解运行现状,对主要效能进行必要考量,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消化与吸收、传播与辐射,达成以层状格局为基础,向网状格局方向发展,体育锻炼及达标由碎片化、操场化向系统化、实战化转变[3]111-115,以增强体育锻炼效果、挖掘体育锻炼潜能、增强体质和提升公安民警战斗力为直接目标,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在制度和执行层面上提供更强有力的坚强支持和后续保障,构建、优化与完善极具我省藏区公安特色的体育锻炼和达标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警体训练及达标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要通过狠抓公安民警身边的“六个工程”,进一步健全公安民警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公安民警身边的健身设施、丰富公安民警身边的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公安民警健身赛事、加强公安民警健身指导、弘扬公安民警健身文化,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指导本地区公安民警健身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科学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升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服务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要严格按照省公安厅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当地警察体育锻炼及体能达标工作实际和警务工作的特殊性,研讨、论证,积极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提出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执行、严格实施结果应用的“四严”实施意见。按照有关精神,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体育锻炼及达标测试实施方案,对测试时间、测试项目、测试程序和人员分组进行科学、恰当安排。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和积极参与、协调相关工作,坚持带头锻炼身体,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测试,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保证警体达标和训练相关工作的强力推进和有序开展。要重视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问题,定时进行身体检查,并加强对体育锻炼作用的宣传力度,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公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创造机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喜欢体育锻炼[4],并且行动上落到实处。
表4显示:增加训练时间这项对策的加权值为0.273,排在所有对策的第一位,具有很强的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1.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应当科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公安民警工休、午休等碎片化时间,根据个人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工作性质,尤其是藏区的特殊地理情况,固化时间和量化运动量,因人、因地、因时,自主、自愿、灵活机动开展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2.丰富细化训练内容。按照“公安民警主导、公安民警参与、公安民警满意”原则[3]111-115,充分发挥前卫体协等各级体育组织在此项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发现和选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扎实、有体育特长且热心警体活动的领导、公安民警担任体育锻炼组织的“牵头人”,支持并指导体育锻炼组织开展日常体育锻炼活动,有效激发自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丰富体育锻炼内容作为吸引公安民警积极参与的重要手段和增加训练时间的重要补充,注重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多样性,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传统体育等特点,将活动内容与地域特点、气候变化、公安民警年龄结构差异、大众体育锻炼爱好等相结合,推动各类体育锻炼活动在全警中协调发展。如在广泛开展登山、篮球、健步走等“普及体育项目的同时”,适度推广导引养生、冰雪等“新兴体育项目”,以公安民警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为基础成立种类齐全的俱乐部,推进各类体育锻炼组织的全覆盖,将体育锻炼服务网络延伸到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一线,为广大公安民警提供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服务,持续拓展和增强体育锻炼活动的空间和吸引力。
3.充分拓展训练空间。要筑牢“一切围绕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理念,把体能达标工作与经常性练兵比武结合起来,以战促训、以训保战。可以各类比武和警体赛事为载体,与增强公安民警体能素质相结合、与促进公安民警家庭幸福相结合、与增进警民和谐关系相结合、与深化学习交流相结合,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须淡化竞技色彩,扩大覆盖范围,拓宽工作思路,打破行政界限,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积极举办公安民警家庭间的趣味赛、区域间的邀请赛、警种间的对抗赛、警民间的联谊赛等活动,充分发挥警体活动鼓舞公安民警、凝聚警心、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让更多公安民警和公安民警家庭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我省藏区部分市、县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公安工作固有特点和情况变化,致力于构建、完善更加适合我省藏区公安民警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特别是运动素质、运动能力测试方法与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科学指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操作流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工作合力,降低体育锻炼损伤风险,提高运动健身效果,尽快从粗放、单一的公安民警体育锻炼标准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公安民警体能标准转型,从根本上促进四川藏区公安民警体质健康,逐步实现此项工作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1.优化体育锻炼指导员队伍。结合各地实际,注重体育训练队伍的素质培养,加快建立和充实专、兼职相结合的体育锻炼指导员(小教官)队伍,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体能达标测试项目训练指导,针对各个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训练方法,加强专业、科学指导,进行实地演示和答疑,在现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在人员、形式、内容和管理方面进行细化,确保训练质量,努力提高科学指导公安民警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2.聘请社会健身指导员或健身教练。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聘请社会体育锻炼指导员、专业体育锻炼教练,定期为公安民警开展体育锻炼指导,普及科学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效应[3]111-115,在严格遵循体育锻炼规律和相关学科要求的前提下,使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彩,方式方法多样,让受训公安民警易于接受和掌握。
3.加强体质检测数据支撑。根据《实施细则》中“甘孜、阿坝州公安机关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测试项目和标准,但项目不能太少,标准不能太低,必须报省厅同意后严格执行”要求,对自身测试的标准及要求做出客观评价。依托体质检测设备,大力推动全警体质检测工作,并逐年扩大公安民警的参检范围和数量。通过检测数据,为公安民警提供多种体育锻炼方案和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结合体检报告、体质检测数据,科学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发挥体育锻炼活动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积极作用,增强体育锻炼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加强健身活动宣传普及。充分发挥报纸、网站、简报、微信公众平台“四位一体”的宣传阵地作用,特别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重点的宣传方式,丰富在线培训指导,普及科学体育锻炼知识,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广泛交流工作经验和成效,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关注自身健康,参与体育锻炼工作,尽快形成全警健身、全警健康的良好氛围。
运动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保障。表6显示:改善训练条件这项对策的加权值为0.242,排在所有对策的第6位。
1.加强单位内部体育锻炼场馆的规范化建设和严格化管理。运动场所和设施是公安民警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保障,必须改善训练条件,加强经费保障,改善体育锻炼基础保障建设,完善各类体育锻炼场所和设施。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和《标准》项目内容要求,结合基层一线“五小工程”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原则,加大体育锻炼项目经费的投入,适度、持续扩大该项目在本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经费所占比,扩充体育锻炼场地,完善设施和器材,有针对性地配备、增设综合性器材和简单实用的大众化健身器材,有效改善体育活动室的健身条件,加强体育锻炼场所建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能,为警务技能训练、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以及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进行给予坚强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要立足现有体育锻炼资源,按照有限资源集约共享的原则,科学开发,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向全警、全员免费开放。开阔思路,依托本地区训练基地场地资源,优化基地功能布局,把握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有利形势和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设施的新资源,破解体育资源短缺困局,进一步丰富体育配套设施,提升综合使用效能。
2.打通途径,资源共享。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托本地区训练基地(培训中心)资源,优化基地功能布局,丰富体育配套设施,提升基地综合使用效能要把握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有利形势和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设施的新资源,特别是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利用率高的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助力打造公安民警身边的健身圈,破解体育资源短缺困局。
表4显示:加强成果运用这项对策的加权值为0.271,排在所有对策的第二位,具有较高的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强化纪律监督检查(包括地区之间的交叉检查),严格审查免于、不能参加达标测试人员条件(如严格审查免于体能达标测试的人员情形,对因伤、病、残、孕不能参加测试的人员,要求出具县以上医院的相关医疗检查诊断证明,对外派至国外、省外工作、学习的人员,要求出具相关外派的说明与证明材料等),对参加体育锻炼及体能达标测试的资格审查、测试内容与标准、程序、过程等环节进行认真、全面、深入的理性审视和梳理,严格执行《标准》,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公正执裁、成绩公开,保证测试结果的绝对真实。严格结果运用和管理,促成结果运用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和系统性、优先性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克服结果运用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及时将测试结果消化与吸收、传播与辐射,充分发挥其引导、激励和制约作用,健全反馈机制,结果应用逗硬。按照要求,体能达标与民警个人晋职晋级、警衔晋升及评优相结合(如当年体能测试不达标者,不能评为年度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不能晋职晋级和晋升警衔),从而规避体育锻炼“泡沫化”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同时要加强大数据工作,在力争实现测试对象全覆盖和测试数据全面收集的前提下,细化对测试结果的统计、评价和分析,重点监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建立公安民警体能达标个人档案,为健全体质健康评价机制,促进体质健康发展、激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造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