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震宇,张 静
(1.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脑卒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逐渐年轻化。目前临床上诊断颈动脉硬化方式较多,例如核磁、DSA等,但高频超声成像是公认的颈动脉硬化诊断的重要方法。采取高频超声诊断,成像图能够直观反应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监测颈动脉病变情况[1]。为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间的关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围绕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8例健康人群开展研究,全部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后,数据结论整理如下。
开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主要围绕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开展研究。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平均42-75岁,年龄均值为(61.45±4.37)岁,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对照组中,男性体检者26例,女性体检者22例,年龄平均41-74岁,年龄均值为(60.38±4.18)岁。96例参与本次研究者均知情同意,48例观察组患者符合临床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比较患者与正常体检者一般资料,P>0.05。
仪器:采用迈瑞Resona7高频超声诊断仪器的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的诊断,择取频率为10-12.0 MHz的探头,彩色多普勒取样角度小于60°,适当调节取样框位置及大小,并将其放置在感兴趣区,将焦点设置为2-3 cm处,为所有患者检查时,仪器以上参数设置均保持一致。
诊断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头部向后仰,向那侧检查者头向对侧偏移,以血管与超声束纵轴平行为宜,开展横切与纵切检查,用超声探头探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同时探查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在上述位置及前后1 cm处重复测量三次,并计算平均值。若结果超过或等于1.2 mm,则表明颈动脉内膜处于增厚状态,若结果超过1.4 mm,则表明颈动脉处形成硬化斑块,其中Ⅰ型:较均质的低回声、中等回声的为软斑块;Ⅱ型强回声伴声影的为硬斑块;Ⅲ型:回声强弱不均的为混合性斑块。
进行高频超声诊断时,需观察双侧颈动脉解剖结构及内膜厚度,同时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并测量内-中膜厚度,针对伴有斑块者,将斑块位置、数量、形态、大小及回声性质等基本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并查看管腔是否出现阻塞或狭窄,若出现狭窄,将狭窄部位记录下来,同时算出狭窄率,针对同时伴有数个斑块者,以最高狭窄率为准。
经SPSS3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涉及所有数据,所有计数资料表现形式均为%、所有计量资料表现形式均为±s,文中所有运算结果均行x2或t检验。比较文中两组参与者数据资料,P<0.05。
经高频超声诊断后,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出伴有斑块者39例,检出率为81.25%;48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伴有斑块者5例,检出率为10.42%。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P<0.05。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表(n,%)
脑卒中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种,临床上常见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腔隙性梗死、脑栓塞及脑血栓等,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75%以上。所谓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如颈动脉或椎动脉的狭窄及闭塞引起的,影响大脑血液供应,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组织发生局限性坏死[2]。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且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患者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后,斑块溃破碎片随血流到达远处阻塞颅脑动脉或其它脑动脉处,就会导致颅内动脉发生短暂性或持久性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上称为微栓塞理论;患者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后,可能导致管腔发生严重狭窄,甚至导致大脑灌注衰竭,在衰竭部位极易发生血栓,诱发脑卒中[3]。此外,软斑块、混合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病机制如下:颈动脉处出现不稳定斑块,质地较硬且表面粗糙,可能伴有溃疡,此时脂质与胶原纤维暴露,能够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引发血栓,发生血栓后会加重颈动脉狭窄,若形成溃疡型斑块可能融合为团状,向血管腔处凸起,进而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硬化斑块中,软斑与混合斑一般认为是易损斑块,而硬斑与扁平斑一般认为是非易损斑块,临床上将易损斑块称为不稳定斑块,病理学特征如下: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较薄,且基底部位存在大量新生血管,周围存在炎性细胞,此类斑块较软,具有脆性特征,极易发生脱落,一旦脱落患者体内就会形成继发血栓。机体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是一个漫长过程,且随着斑块硬化程度加重,斑块性质也在逐渐改变,临床上采取高频超声诊断方式评判颈动脉病变,这对于预防、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变患者生活习惯及早期治疗等干预手段,改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而减少或避免发生颈动脉硬化。结合本次研究,择取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结果表明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更佳。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且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而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较高,且具有无痛无创、实时成像的优点,可动态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还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能够为早期脑卒中提供诊断依据,对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均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