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燕
(青海省南宁市第九中学 青海 南宁 530000)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生“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作为初中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教师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处,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初中学的化学方程式在教材中的呈现是比较零散、庞杂,不成体系的,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自行的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化学方程式(包括书写和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中考,这部分内容的分值在中考试卷均占的比例较大,约为20分。帮助学生熟记化学方程式,教会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也为将来升入高中打好基础。
近年来,每年进入我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均超过70%。由于各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习惯、基础、能力等问题突出。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课后不主动复习,部分学生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经常缺交作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整体上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端正,学习的欲望不高、厌学。
对此情况,我做了测试调查。调查方式为闭卷测试,时间为40分钟,试题内容包括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初三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第二大题为有关实验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三大题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题。卷面总分62分。全年级收回答题卡236份,为测试数据统计的准确性,课题组把全卷0分的试卷不作统计,因此,有效答题卡为222份,数据如下:
1.1 最高低分、平均分。
1.2 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包含书写和计算)相关知识,只有12人掌握比较好(56分以上),占5.41%;有45人掌握较好(55-38分),占20.27%;有人37人掌握一般(37-25分),占16.67%;掌握非常欠缺有128人(25分以下),占57.66%。通过数据,至第一轮复习前,有一半以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差,直接影响了化学学科的成绩的提升。对此次的现状调查,我归纳出了以下几点问题:1、学习的欲望不高、厌学2、学生的化学式书写错误较多,化合价的记忆出现偏差3、化学方程式中上下标的使用错误及漏写,对变化中物质状态变化的忽略4、突破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5、计算题中运用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关系思维不够强,对数据处理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敲门砖,可以说化学方程式对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不帮学生打好基础,将会影响学生对将来学习化学的兴趣。找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的策略和办法势在必行。
2.1 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化学语言出发。由简入难,加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同时,扎下学习的根基。先建立符号与物质之间的联系,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得出万千世界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对《课标》要求的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等 21种元素,做到熟记且可熟练地书写。这一阶段的学习,必需做到扎实。
2.2 熟悉的物质化学式。在元素符号熟练书写的前提下,掌握好教材中出现的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中最关键的就是化学式,如果化学式的书写有误,那学方程式是0分的,所以,做到熟练的掌握常见物质化学式是非常关键的。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学式的微观含义等方式来熟记。
2.3 用化学用语学习逻辑前后联系化学方程式。在第一单元中涉及了多个物质的化学变化,许多化学变化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发生的条件,再开始学习元素符号。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分子与原子的相互关系,再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在这些基础上,从宏观角度(组成元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微观角度(参与反应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与数量)认识化学反应,深化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并将它们集中起来,通过化学方程式对具体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表述。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经历了从元素符号到化学式再到化学方程式,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从文字表达式到化学表达式再到化学方程式等循序渐进又合乎逻辑的学习过程。
2.4 化学方程式的巩固和应用阶段。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后,巩固和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多样化的练习更适合这类学生,还需要反复的巩固。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不断提高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成绩可以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和兴趣也同样得到了增强,双面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