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宏,符勇拓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资源宝库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明确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目标和方向。《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江苏省海洋经济,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目前,海洋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产业结构[1]、海洋产业布局理论与发展战略[2]、海洋产业集聚与集群[3]、海洋产业竞争力[4]等方面。海洋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方法的运用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迄今还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也没有给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5]。基于此,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研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资源禀赋、科技创新、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和生态环境五个角度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力求真实、客观、有效地对江苏与山东、上海、浙江的海洋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及分析。
江苏海洋经济研究主要包括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定量分析[6]、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7]、江苏海洋产业空间布局[8]等。未曾有学者通过对江苏与山东、上海、浙江三省市海洋产业发展全面、详细、具体的比较深入剖析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并藉此为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江苏与山东、上海、浙江沿海地区接壤,与其具有相似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结构,通过江苏与山东、上海、浙江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江苏沿海地区借鉴其他三省市海洋产业先行发展的经验。
“生态位”是指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某种定性或定量描述,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的深化和方法的发展。生态位适宜度的概念是基于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9]提出的。李自珍等学者普遍认为,物种的生态位适宜度即该物种的现实生态位与其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程度,它具体表征该物种对其生境条件的适宜程度。该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邮轮始发港建设[10]、区域游艇产业发展[11]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认为,海洋产业发展与其生态位密切相关,然而运用该理论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的研究目前还未出现。因此,笔者从五大角度出发,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数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不足,进而对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12]。
生态位适宜度是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将其概念进行数学抽象,定量分析研究对象实际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贴近度。笔者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区域海洋产业发展领域,藉此描述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笔者所提及的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是指以区域海洋产业的资源禀赋、科技创新、经济基础、核心产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研究区域海洋产业实际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具体差异,剖析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程度,把握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发展建议。
笔者依据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将海洋产业发展归纳为五大主要因素:海洋产业发展依赖于海洋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反映了发展海洋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海洋产业的发展受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制约,不良的海洋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低效,优良的海洋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作为保障;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渗透到海洋经济发展系统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对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扩张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对海洋产业发展起主导作用;海洋经济基础是衡量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方面,海洋经济基础优良与否决定了海洋产业的发展形势。
笔者依据客观性、系统性和有效实用性原则,按照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参照《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通过阅读相关文献[13-14],根据各省市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资源禀赋基础、科技智力基础、海洋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基础这五个方面入手,选取53个指标构成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生态位适宜度
续表
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7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
设有m个省市、n个生态因子,xij(i,1,2,3,…,m;j=1,2,3,…,n)表示在第i个省市和第j个生态因子上的实际观测值,即第j个生态因子的现实生态位;不同省市的实际观测值构成n维生态向量,即xij=(xi1,xi2,…,xin)。这几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海洋产业发展的最适值,即最适生态位,用xαj(j=1,2,3,…,n)表示。
笔者在建立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时,参考前人有关研究成果,选取林红、李自珍等人提出的计测公式,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1)
Fi表示第i个省市的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其值越大,表明第i个省市该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越高,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的环境越好,越有利于海洋产业的发展。x′ij为标准化后某省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现实生态位,α(0≤α≤1)是模型参数。
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使数据精确,笔者对收集到的各个省市海洋产业的生态因子进行标准化。公式如下:
(2)
(3)
最适生态位就是某个生态因子最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取值。本文中的单位海洋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为负向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视同正向指标,取其标准化后的最大值作为此类因子的最适值,即xαj=max(x′ij)。
笔者采取熵权法来确定权重系数βj的取值。
(4)
笔者通过对四省市的资源禀赋、科技智力、海洋经济、核心产业、生态环境基础五大指标生态位适宜度的测算,再将五大指标相加计算得出各省市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的综合值:
(5)
在式中,Ti表示第i个省市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Fi表示第i个省市的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通过式(1)计算得出。
笔者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缺漏之处由各省市海洋功能区划、《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2017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官方网站补充。笔者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求得适宜度值α=0.572 7。运用matlab16a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区域海洋产业各类生态位适宜度值如表2所示。
表2 区域海洋产业各类生态位适宜度值
注: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7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上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
从表2来看,就资源禀赋基础适宜度值而言,江苏和上海的自然资源优势较差,且与拥有资源优势的山东和浙江差距很大,而2016年上海市海洋经济达到7 463.4亿元,浙江为6 597.8亿元,这表明仅仅依靠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决定海洋经济产出是不全面的,海洋经济中的海洋产业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科技智力基础适宜度值而言,苏浙沪之间差距较小,但与山东差距较大;就海洋经济基础适宜度值而言,浙江和江苏较差,且与山东和上海差距均较大;就核心产业基础适宜度值而言,核心产业基础即海洋产业的核心层,为主要海洋产业,笔者依据前人研究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主要选择了九个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具体表现为海水产品产量、海盐产量、海洋造船完工量、沿海旅货和集装箱吞吐量、沿海国内外游客人数、海洋原油产量、海洋化工产品产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海水淡化产水规模,由此得到的最终结果即为核心产业基础适宜度值,这一结果基本符合《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的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排名,即山东5 545.1亿元、浙江2 672.5亿元、江苏2 528.0亿元、上海2 408.3亿元;就生态环境基础适宜度值而言,四省市之间差距较小,说明四省市均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
将表1和表2结合起来看,就资源禀赋基础而言,江苏滩涂面积、沿海地区旅行社数为最高,这表明江苏近海多以淤泥质海滩为主,滩涂资源丰富,沿海地区具备发展特色旅游、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就科技智力基础而言,江苏科研机构数量、人员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经费收入为最低,而课题数为最高,发表论文数量、出版科技著作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山东,专利申请受理数为最低,而专利授权数及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位列第三,人员和经费内部支出位列第三,课题数位列第一,这表明江苏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投入较低,而科研机构的产出效率较高;就海洋经济基础而言,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占地区经济比重、涉海就业人数以及占地区就业人数比重、海洋第三产业占比均较低,说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经济贡献率低,涉海从业人数少,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就核心产业基础而言,江苏海洋造船完工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最高,因为江苏是国内造船第一大省,且滨海滩涂资源较丰富,更适合发展海上风电,江苏和上海的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均较低,表明江苏和上海拥有依靠长江的天然优势,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更为丰富;就生态环境基础而言,江苏的湿地面积、单位海洋生产总值工业废水处理量为最高,单位海洋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最低,说明江苏对沿海工业废水采取了高排放、高处理的措施,注重对沿海湿地的规划和保护。
笔者通过计算得出沿海四省市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及海洋产业发展度值。
生态位适宜度只说明了某省市适宜海洋产业发展的程度。海洋生产总值只表明了海洋产业发展的最终成果。笔者通过海洋产业发展度更直观地表明两者间存在的联系,即海洋产业发展度=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生态位适宜度值×10 000),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及海洋产业发展度分析
注:各省市海洋生产总值数据来自《201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海洋产业发展度表明了某省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对现有海洋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此处的海洋基础资源包括资源禀赋基础、科技智力基础、海洋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对现有海洋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就是对现有五大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海洋产业发展度越高,表明海洋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越高,海洋产业发展程度越高;其值越低,表明海洋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越低,海洋产业发展潜力越大。在同样的海洋产业发展度下,海洋产业的发展受到海洋基础资源的制约,因而加大对海洋基础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有利于海洋产业的发展。
笔者首次将生态位适宜度引入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之中,从资源禀赋基础、科技智力基础、海洋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五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苏浙沪鲁海洋产业生态适宜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洋产业发展度,据此探寻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从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值来看,山东最适宜海洋产业的发展,因为山东在海洋自然资源、科技智力基础、海洋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基础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海洋经济基础好,科技智力基础投入大,海洋产业的发展并未受制于较差的海洋自然资源基础,较适宜海洋产业的发展;浙江虽然拥有占据优势的海洋自然资源,但科技智力基础最差,其他三个方面也无明显优势,较适宜海洋产业的发展;江苏的资源禀赋基础较差,海洋经济基础薄弱,相较于其他三个省市,海洋产业发展潜力更大。
从海洋产业发展度来看,山东最高,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上海位列第二,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与山东仍有不小的差距;江苏和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度相当,表明江苏对现有海洋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与浙江相当,但与上海仍有差距,且与山东差距较大。这说明江苏和浙江的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且浙江的海洋基础资源优势更为明显,在相似的海洋产业发展度下,浙江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增长更快,海洋产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而现阶段,江苏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于浙江,可能将直接拖累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导致未来江苏海洋经济一直落后于浙江,甚至跌出全国海洋经济前列。
就资源禀赋基础而言,江苏较适合发展近海养殖、滩涂农林、海上风电产业等,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大。而江苏的海洋自然资源总体水平较低,说明江苏发展海洋经济并无独特的自然优势。但上海海洋资源禀赋基础劣于江苏,海洋产业发展好于江苏,说明海洋自然资源优势仅是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非全部。因此,江苏应该借鉴上海的经验,借助自身排名全国第二的地区经济实力,借助毗邻上海、山东和浙江且位居长三角入海口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
就科技智力基础而言,江苏对海洋科研机构的人员、经济投入为四省市中最低,而海洋科研机构产出效率较高,且江苏海洋自然资源本就匮乏,而海洋产业的发展更应依靠科技创新来带动,同时利用科技创新带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江苏应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人员的培养、引进和投入力度,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的经济投入,增加海洋科研机构的设置。
就海洋经济基础而言,江苏应鼓励更多的就业人员参与海洋经济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提高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提升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加大对海洋经济建设的投入。
就核心产业基础而言,江苏是全国第一的造船大省,海洋船舶工业基础雄厚。因此,应推动海洋船舶工业向高附加值转变,同时利用船舶工业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产业、远海渔业、“远海”型涉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江苏应加快深水港建设,利用连云港这一“一带一路”交汇点,以及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江苏长江港口的优势,推动海陆联动、江海港口一体化建设;建立自己的海洋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继续保持海上风电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现阶段国家的政策优势,鼓励海水利用业的发展。
就生态环境基础而言,江苏湿地面积较多,因而应更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和规划,控制沿海工业废水的排放,重视对沿海工业废水的处理,加大对污染治理的经济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
江苏沿海地区与山东、上海、浙江沿海地区均接壤,且三省市的海洋产业发展均有优势可循。因此,可加强江苏沿海地区与三省市沿海地区的互联、互动,依托毗邻省市强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优势,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以带动江苏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