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笔者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全面研读了《决定》的内容,尤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这一部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一部分问题意识明确,立论旗帜鲜明,明确提出为了“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因此,要在理想信念、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为了与依靠人民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六个方面重视制度建设。六个方面的立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论证有力,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独创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时代,做实、做细这些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极为重要。
纵观十八大以来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讲政治”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如,在2013年6月28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讲政治;在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他又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下,2016年中央系统提出了“四个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居于首位。这既是总结历史的结果,也是直面现实的需要。就历史而言,当“讲政治”弱化的时候,也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战斗力下降之时,反之,则是党的领导强化、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之时;就现实而言,党面临“四种考验”和“四大危险”,有效应对考验和化解危险,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一剂良方。近年来,全党对此思想进行了学习、领会和消化,但不难发现,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在此问题上认识不足、行动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十九大报告提到的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表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回应。新时代,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首先,重视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文化建设。对政党而言,政治文化由系统的要素构成,政治文化培育也是政党推进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发展政治学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个时间段内尊奉的共有政治价值观,包括认知、情感和评价三个层次。认知是指个体对政治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情感是指个体对政治制度的喜欢与支持程度,评价是指个体凭借认知和情感对政治所作的判断,上述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在上述三个层面举措有力,收效明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得以有力彰显。改革开放后,思想多元化对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产生了诸多冲击,甚至模糊、淡化了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员对现行制度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正面效应的形成需要一整套制度性规范,以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增强也就势在必行。政治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加强理论指导,正如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一文中提出的:“坚持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关系到政党的性质、国家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具体来说,新时代政治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述三类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典型的政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诸多政治文化因素。在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中,特别要根据各级党组织的特征,充分结合党员的需求,打造一批“思想深邃、内容精致、制作精湛”的政治文化产品,以此充实多元的“政治文化空间”,以“文”化人,为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基固本。
其次,从“讲政治”的高度走好群众路线。从政党起源来说,党是因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共同追求政治目标实现的组织。因“推翻三座大山”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特别是在走群众路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和民族的面貌,也在群众中全面展现了“讲政治”的形象。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群众在哪,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哪,党组织的工作就在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及了“枫桥经验”。这既指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从“讲政治”高度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正如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同志在《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一文中提及的,50多年来,“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魅力。新时代,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关键在于把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枫桥经验”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弘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其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当改革、发展和稳定出现矛盾时,各级党组织必须在位、到位或及时补位,借鉴“枫桥经验”,驾驭复杂问题。驾驭复杂问题是指在矛盾交织的情境下,对于任何问题的出现,各级党组织都能及时掌握、客观分析、科学应对。形势瞬息万变,问题错综复杂,只有提升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要求自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走好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症结在哪,全面了解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进而科学选择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正因如此,走好群众路线的每一步,都是在展现党组织“讲政治”的形象。只有长期坚持走群众路线,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才能逐步增强。
最后,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现代社会,不论什么样的党,都惯称“政党”。“政党”一词自我诠释了“党”和“政”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有天然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建设道路,“政治建设包含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决定政治建设。这种关系使党的建设具有政治建设的价值,同样使政治建设具有党的建设的意义”。以此认识为指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抓好党建的基础,抓实党建也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抓手。党建怎么抓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问题,十九大对党建工作也有方向性的定位,即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如何将上述各项工作做实、做到位?“基层党建标准化”是可行之举。正如十九届中央委员石泰峰同志在《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一文中提及的,当前要“完善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的制度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实施好党支部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先进,使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标准化内涵丰富,开展党建工作要紧密围绕“四梁八柱”,既要尊重党建的一般规律,也要结合基层党组织特点,更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标准”。当基层党建每一项工作都能严格按照标准落实、落细,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状就会扭转,党组织政治功能也会随之得以增强。
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是战胜众多困难的有力武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讲政治”成了一种习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抓大项目、搞大建设成了各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由于“讲政治”远没有“讲经济”来得实惠,因而各级党组织政治意识淡化现象抬头且不断蔓延。这是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现象,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正相关。进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全党上下就必须告别单一的“讲经济”思维,全面提升“讲政治”意识。各级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前沿阵地,增强政治功能自然也就成为各级党组织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