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良 周福宝 李增华
摘 要:交叉学科办学是国际重点学科的新增长点,工学和医学交叉联合建设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介绍了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工科独立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医”结合协同教学实施方案,从协同平台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时间教学方式等5个方面阐述了“工医”融合办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卫生工程;“工医”结合;协同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80-03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school-running is a new growth point of inter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engineering major with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engineering majo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ependent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jor, it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engineering-medicine" combin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t expounds the "engineering-medicine" integrated school-running 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platform, the teaching staff,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time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engineering;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性大学对交叉学科的办学意识相对滞后,特别是工医结合的理念发展起步较晚[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反复强调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提出将交叉学科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新增长点[2]。我校是一所矿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近几年,随着学校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的确立,需要学校基于国际视野,在高水平工程拔尖人才培养上有所创新、取得实效,这就需要对能源矿业类优势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大学科专业的立体交叉及其与新学科、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增设新工科专业,促进能源矿业类高校“强本拓新”,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2017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最新职业伤亡人数,每年死于职业病及相关疾病人数近240万(是事故死亡人数的近7倍)。按照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20%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职业病及相关疾病人数高达48万人,远远超过事故死亡人数。然而目前我国开设专门研究职业安全与健康专业的高校还很少,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9年开设了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但还未进行招生。为此,我校于2019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展此专业。该专业需培养能在不同行业尤其是矿山、化工、冶金、建筑行业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咨询评价、公共安全管理、职业病预防、职业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职业病预防、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病诊断均需进行医学知识教学,仅靠工科学科难以完成该方面的教学任务。在這样的背景下,我校联合徐州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一院)联合办学,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级人才培养目标,需针对“工医”结合办学体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一、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存在问题
(一)培养目标及计划
目前,我国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卫生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以事故预防(安全问题)为主,虽涉及一定的职业卫生课程,但课程比重太小,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够深入系统,远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卫生专门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虽开展职业卫生人才培养,但主要是在研究生层次,且培养重点放在职业病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调查、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等“事后”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事前”预防控制能力(检测评价及工程预防控制能力)的培养涉及甚少或干脆没有涉及。
本专业方向将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控制)与安全(事故预防)并举,将职业病的医学致病机理、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及工程控制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系统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卫生相关的医学为基础的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预防以及工程控制能力,填补了我国职业卫生专门人才培养的空白。计划开设的主干课程见表1。
(二)工科独立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校工科专业均是独立培养学生,而职业卫生工程专业独立办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许多跨学科课程成为主干核心课,工科独立办学缺乏专业成熟的任课教师。由表1课程看出,15门主干课程中,有9门课程需要讲授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了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师资队伍多为安全工程、化学工程等工科博士毕业,缺乏医学背景的师资队伍。如果仅靠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师来讲授,一方面,教师缺乏医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科不具备医学相关的仪器仪表供学生实验学习。
2. 工科科研水平着重于灾害预防与控制方面,而对于职业病筛查与诊断方面的研究鲜有涉及,而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科研成果,不能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大多教师都是照本宣讲,不能强调跨学科知识的互相连接性,忽略了跨学科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3]。
3. 教学过程中及学生创新項目开展时均离不开教学相关的仪器仪表,超声诊断仪、微电脑肺功能仪、多项共览显微镜、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凝血分析仪、医用冷藏箱、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等医学设备是开设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必需的。工科院校很难短时间内购置完备这些设施,而且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二、“工医”结合协同教学实施方案
“工医”结合是指高校(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医院(一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通过学校和医院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实验平台、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对接合作。
(一)协同教学平台创建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教学涵盖了工程危险预测、预防医学、危险源控制等知识,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共同参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机制,必须整合一个综合教学平台。为此,我校安全学院与一院通过多方面探讨,将教学仪器仪表进行了整合,由安全学院牵头来推动运行。这一平台可协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一院的教师进行教学方式设计、组织师生参与课堂,并协调沟通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整合搭建了职业卫生实验教学平台,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件,设备总值达到6000多万元,具备了从事气象检测、粉尘检测、辐射检测、有害气体检测、职业病筛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条件。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学科每年投入不低于50万用于购置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教学仪器仪表。
(二)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与保障,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创新并不一定完全是新的,对现有师资来讲,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师资力量的最大化是提高师资队伍的一条途径,加大对现有队伍的优化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培训,同样可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4]。因此,特成立了专业教务科,负责调配课程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建立的职业卫生工程师资队伍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16人、一院11人(均具有教师资格证),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20人,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跨学科交叉课程教学设计
跨学科交叉课程与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需要各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共同合作、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尤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间交叉知识点的教学,各专业教师要协同合作完成课堂教学设计[5]。通风工程学、作业环境检测、人机工程学、粉尘防治、噪声控制、高温作业危害及防治等工科主干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已开设多年,校内教师根据职业卫生工程专业背景作适当修改即可达到教学目标;生理学概论、毒理学基础、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与法规、个体防护装备技术、气溶胶技术学等课程是工学和医学密切交叉的课程,学校和一院分别抽调一名或多名教师,共同商议制定教学大纲。此外,涉及临床方面的课程采用课堂讲授、ppt临床演示及临床实验等教学方式,从而可以达到“工医”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设立科学合理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工医”结合办学考核应与常规教学严格区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考核应注重专业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注重过程考核,不能按传统方式,要将过程考核与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学校和医院各成立一个教学督导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相互监督,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考核标准,建立实践基地、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方式
通过不断改革探索,构建了学校实践教学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及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网络体系,主要措施:1. 增加实验课比例,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技能,拓展临床思维[7]。2. 采用工程-临床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以工程实验为背景,借鉴医学诊断手段,开展“工医”结合实践教学,如尘肺病防治实验,校内进行粉尘分布及控制技术实验,医院进行尘肺病诊断实验,最终使学生掌握粉尘浓度对尘肺病的致病机理,理解粉尘控制的重要性。3. 在医院及工矿企业联合开展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工矿企业,学生分析评价企业危险源分布规律,并调研职业病情况;在医院实习期间,学生将工矿企业调研情况带到医院进行病症及病理分析,分成若干小组,跟随医生进行临床及医学研究工作。此外,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也有明确的分工,具体见表2。
三、结束语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安全科学与工程、预防医学两个学科知识,要想培养该专业高层次人才,必须实行“工医”结合办学思路。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平台、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实现“工医”高度融合,明确教学分工,建立合适的培养方案,必定能够实现培养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咨询评价、公共安全管理、职业病预防、职业危害控制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校“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学科专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应诺,刘佳.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医工交叉学科平台建设[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2):211-213.
[2]谭华,孙丽珍.高校医工(理)交叉合作问题探讨和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161-168.
[3]林徐润,段虎.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21-25.
[4]张兰花,张兆臣,张金池,等.医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优化与创新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9):224-225.
[5]王怀勇.高校教学基层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5(2):75-79.
[6]甄少波,袁伟.高校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8,468(11):94-96.
[7]钟辉,周甜甜,李驰.跨学科专业课程与实验创新改革研究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