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作文语言的策略探析

2020-05-03 13:59罗文华
江西教育B 2020年1期
关键词:豆苗作文语言

罗文华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而语言是否准确、规范、流畅又是衡量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以下七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具体分述如下。

一、变换语言形式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形式的变换必将带来表情达意的不同,这也是汉语独特的魅力。

1.调换词序。如:曾国藩把“屡战屡败”变为“屡败屡战”,获得皇上赞赏;在日常生活中把“老李”改为“李老”,显示出对长者的尊重。

2.更换字词。如: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中把“你是个骗子”,改为“你这个骗子”,使语气显得更为强烈。

3.删除某个字词。如:江西师大附中校训“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删掉“感”字,强调不仅要心动,更要付出行动的道理。

4.消除歧义。如:标语“前方断头路”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不如改为“前方路不通,请绕行”。

二、大量使用修辞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八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尤其是前四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的确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1.巧用比喻、拟人。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春》的末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作者发挥想象,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生命、情感,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特點。

在作文训练中,笔者也曾引导学生比较过以下两个句子。

原句:这次考试失利,我很难过。

改句:月光淡淡,寒风萧萧,如一张无情的大网,向我扑来。试卷上的那一个个红叉,犹如一把把尖刀,在我的心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口子。

很显然,后一句由于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非常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因考试失利而十分痛苦的心情,显得格外生动。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如冰心先生《观舞记》的开头:“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作者采用大胆的想象,运用排比的句式,从多个角色表达自己观舞后的感受,表达出作者对印度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无比赞叹之情。

在作文训练中,笔者也曾引导学生比较过以下两个句子:

原句:我爱学校。

改句:我爱你宁静的校园,我爱你朗朗的读书声,我爱你伴读的恩师——我爱你,我的学校!

通过比较发现,后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真挚,富有文采,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大胆想象,敢于夸张,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创作的习作片段《夏天真热》:“天气实在太热了,拿个玉米出门,走两步就变成爆米花;买了筐鸡蛋,到家变小鸡了;买了个凉席,一睡变成电热毯了;在路上遇到个陌生人,相视一笑,变熟人了;想吃个凉菜你都得趁凉吃,要不一会儿就热了。水在杯子里沸腾了,柏油马路冒着烟,知了热昏过去从树上掉了下来。周围的空气像熊熊烈火般的燃烧,让人喘不过气来。”

再如写“胖”,如果写成“这个女人长得很胖”就很笼统,如写成“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就形象多了。再看看契诃夫是怎样写的:“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

三、引用诗文佳句

“训练作文语言,功夫在诗外。”事实的确如此,要使作文语言鲜活灵动,文采飞扬,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尤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诗文、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

例如,语文教材中《说“屏”》一文就采用了很多古诗词,文章的开头:“‘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作者在开头引用杜牧《秋夕》中的诗句,给读者营造了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

笔者在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时,就曾引导学生谈谈对爱情的一些感悟。有位学生说:“爱情就是秦观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还是苏轼说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就恰当地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变得富有文学性、艺术性。

同时,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为句子增添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四、尝试描述画面

要使语言生动鲜活,还应该引导学生把平面化的语言转化为立体化的语言,追求形象之美。

例如:有一道中考题要求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诗改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力求画面鲜活灵动。

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每个词语,思考:事物当时是怎样的情态?主人公面对此情此景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又是怎样的?并充分发挥想象,然后用一些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教师下水作文片段:春末夏初,各种植物竞相生长。在美丽的庐山脚下,有一位归隐田园的诗人正在为庄稼地里的豆苗锄草。只见他时而蹲下身去扶正那稚嫩的幼苗,时而腾出手来拭去额头上细细的汗珠,时而抬起头来眺望远处的群山……那疯长的野草像一张大网,几乎遮住了那稀疏的豆苗,但他却毫不在意。因为在这里,他已经收获了远离官场的自由,收获了归隐田园的快乐,收获了与乡亲们和睦相处的幸福……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这位老农依依不舍地辞别豆苗,扛着锄头,哼着小曲,怡然自得地向家中走去。

五、动用各种感官

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描摹的事物,我们可以用“眼、耳、口、鼻、舌”等各种感官,化无形为有形。

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是这样描摹春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从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多方面描写春风,“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六、聚焦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并非可有可无,它们往往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分析:前一句是对小学生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写出了他们的专心,突出他们对法国文字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后一句是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与讽刺,表达了小弗朗士强烈的爱国情怀。

七、强化仿写训练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运用语言的典范片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模仿借鉴。

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仿写句1:不必说语文课上清丽的唐诗,婉约的宋词,哀怨的元曲,情节跌宕的明清小说;也不必说数学课上世故的圆,固执的三角形,多情的四边形,直率的线段。单是那蹦蹦跳跳的体育课,就令我着迷。(以表现对学科的热爱为主旨)

仿写句2:不必说晨光里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教室里一片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一声声铿锵的问答;也不必说一列列整齐有序的桌椅,一块块可以当镜子使的瓷砖,一期期富有创意的黑板报。单是生活委员默默为大家换上的那一桶桶纯净水,就够你受用不尽了。(以表现班级氛围为主旨)

当然,锤炼作文的语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教师的鼓励引导、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点滴积累、巩固落实,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作文语言“准确规范、生动传神”。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滨江校区)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豆苗作文语言
割豆苗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