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特点及网络成瘾的成因

2020-05-03 13:48赵悦彬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网络成瘾心理特点

赵悦彬

摘 要:当代青少年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了强烈的依赖。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合理利用网络尤为重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网络成瘾方面的科学研究,分析了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归纳出了造成青少年網络成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使青少年沉溺网络逃避现实;第二,青少年人格特征;第三,家庭问题使青少年缺少支持和关注,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中。社会、学校和家长一定要高度重青少年网络成瘾视问题,要做到未雨绸缪,给他们营造好的环境,让他们建立起更强的生活信念和目标,合理使用网络。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网络成瘾机制

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瘾的概念最早是由Goldberg(1995)提出,之后,1996年Young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冲动控制障碍”。自从Young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网瘾的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成瘾的两个基本表现方面是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根据成瘾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心理因素的消除是解决成瘾问题的关键,因此,揭示心理依赖机制对于解决青少年网瘾显得尤为重要。

网瘾属于一种行为成瘾,没有物质摄入的依赖,主要是心理和生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研究网瘾可以更好的研究其成瘾心理依赖机制,解决网瘾问题。中国作为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互联网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人类在网络环境中的心理和在现实环境中的心理行为特点有一定的差异,这种人类的心理感受与外显行为的差异,就是基于人脑与外部信息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类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人的大脑在这种大量交互信息的作用下,其工作流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中人的心理和生理行为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瘾者通过长时间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搜索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心理行为偏差,这符合网络心理依赖的基本条件,即大量、长时间摄入网络信息,通过研究网瘾问题就可以深入探讨网络信息的互动性长时间对人脑的影响,以及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

一、网络成瘾的特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全国互联网信息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网民人数规模达7.1亿,主要以10-39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6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同时还有大量的非网瘾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高文斌(2012)研究发现,中国网瘾群体集中在15-20岁之间,80%-90%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同时,通过分析中国当网络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网瘾数据,总结了中国网瘾问题的特点。

(一)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家庭功能不全

在家庭功能中,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与网瘾的相关性最高,妥善处理家庭问题是防治网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父亲功能”缺失或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导致网瘾,其中的“父亲功能”是指一种规范性和力量性。赵连伟研究发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或缺少对于青少年网瘾十分严重。

(2)情绪表达与情绪调控能力不足

高文斌等在“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中发现,网瘾青少年的总体情绪智力并不低,但他们对于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相对更高,对他人情绪过度敏感,再加上网瘾青少年本身自我表达能力差,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困难,结果这就造成了他们积累不良情绪,同时网瘾青少年情绪调控能力又不足,最终导致他们只能在网络空间中缓解和补偿自己。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远离社会,情绪表达能力就越匮乏。

(3)生活目的感偏低

赵鑫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及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时发现,网瘾青少年对生活没有设定目的,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认识,并且不能够接纳自己,这与家庭环境、社会的缺乏支持和关注可能也有关。

(4)社会支持度较低

宁丽等报道,网瘾青少年感觉到社会对其支持较低,反映了家庭关系不良,提示了社会对网瘾青少年的支持力不够;相反,他们甚至表现出排斥力,而当支持力与排斥力发展到很不平衡的时候,网瘾青少年就会逃避这些问题,出现严重的过度使用和沉迷网络现象。

(5)情绪识别功能特点

网瘾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冲动性的上网症状,难以自拔,上网时极为振奋。Armstrong对网瘾的描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的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1)网络性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色情文学小说等;2)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通过网络上认识的朋友;3)网络强迫行为,即一种难以控制的行为冲动,如网上赌博、购物等;4)信息收集成瘾,即强迫性的查找收集信息;5)电脑成瘾,指沉溺于网络游戏或编程。

网瘾者在离开网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反应。魏华(2013)研究表明,网瘾者表现出明显的表情易化现象,易化是局部阈下刺激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的现象,也就是说,网瘾者在早期加工中明显可以感受到情绪的有无,并且意味着网瘾青少年对情绪的认知识别敏感,并不麻木;而网瘾青少年经常出现的看似麻木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加工易化,降低了情感觉察能力,也有可能是情绪表达能力匮乏。所以,在治疗方案中应考虑情绪觉察与表达的举措,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1)注意功能特点

钱若兵等研究报道,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经常表现出对网络内容有着特殊又敏感的注意力,而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却十分涣散。外界的一切对其都不能奏效,包括音乐、噪声、他人呼唤等,甚至生理感觉(如饥寒等)都无法让成瘾者放弃网络世界。这样的表现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如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處理等。

(2)自主神经功能特点

人类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个体身心交互作用的重要基础。心率变异性可以有效的反应神经变化的特点,因此,高文斌等在治疗前、上网时、和治疗后对接受心理治疗的网瘾者的心率研究发现,1)基础测量得出的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显著不相关,推测可能长期上网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性产生了影响。网瘾者在非上网状态下情绪反应可能感受不良。2)上网时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活动显著相关,表明上网可能激活了自主神经活动,改善了情绪感受,而在不上网时不良感受会更加明显,经过不断强化个体则依赖了上网,这又进一步干扰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不适感;3)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后,静息状态的HRV数据中,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转为显著相关。通过自主神经活动的改善,可以缓解不上网时的不良情绪感受,同时也改善了对网络的依赖性。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

(1)防御机制

冯杰(2013)报道,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是青少年防御机制中的压抑、投射、转移、否认和升华。青少年期望打破社会所规定的道德标准,随着这种被压抑的冲动的积累,青少年就会积极地追求自己期望达到的目的,例如,想尽各种理由索要更多的零花钱用来上网。把自己的意志投射到他人身上,用一种不会被别人察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网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青少年心中易产生不满,当这种不满无法对身边的人发泄出来时,就会在网络世界中转移自己的不满。当青少年遇到自己伤心不愿触及的事情时,会有意无意的否认,会通过一些方式发泄,而网络就是最好的载体。

(2)人格特质

庞海波等(2010)报道,网瘾与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网瘾症患者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征,如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并且大多数成瘾者在对网瘾前,常常已经患有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

赵娜等(2014)认为,网瘾与人的个性特质有关,多数网瘾者都具有要强的性格,在受到某种打击、挫折之后,他们变得不自信,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他们要强,觉得自己应该成功,但是现实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导致他们往往不敢面对现实,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把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通过网络来实现,通过虚拟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

(3)家庭环境

网瘾与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爱、关注、理解与支持,但往往由于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疲于应酬,没有更多时间去陪孩子聊天或者带孩子出去玩,这样导致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去理解别人,怎么和别人沟通和交往,最后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迷恋网络,带到父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阻止挽救时,往往就变成了与父母为敌,甚至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失补偿”假说

高文斌(2005)在个体发展过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失补偿”理论假设,“失补偿”理论假设可以描述为:1)个体发展的顺利状态为常态发展;2)在外因与内因的作用下,个体发展受到影响,即发展受阻状态。在发展受阻阶段,通过建设性补偿可以激活心理自修复过程恢复常态发展,通过病理性补偿就不能自修复,发展为失补偿而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3)如不能改善,最终会导致发展中断。从常态发育演化为发育受阻甚至偏差或中断的过程是病理心理过程,这就是网络问题其内在心理机制。网络成瘾在“失补偿”理论假说中可以解释为,过度上网就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行为。

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判和处理一定要谨慎和得当,因为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逆反心理十分强,有回避家长和老师监视的意识,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网络是最好的躲避环境,所以非常容易沉浸在网络当中。社会、学校和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建立起更强的生活信念和目标,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控制他们的欲望,从而合理地使用网络,彻底地克服和解决网瘾问题。

参考文献

[1]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8,3: 237-244.

[2] Kim K, Ryu E, Chon MY et al. Internet addiction in Korean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06,43:185-192.

[3]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4] 方晓义,刘璐,邓林园,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1:100-107.

[5] 贺金波,洪伟琦,鲍远纯,等.网络成瘾者的大脑异于常人吗?[J].心理科学进展,2012,12:2033-2041.

[6] 姚坤,郭瑾瑾.手机成瘾大学生的冲动性行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6(2):117-120.

作者简介:赵悦彬(2002.08-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瑞贝特学校(Ribet Academy),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网络成瘾心理特点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