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革新思考

2020-05-03 13:48雷旦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雷旦丹

摘 要: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服务师生的积极作用,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在高校建设发展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发挥党组织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党建思政工作凝聚力和引领力,形成合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建设高水平大学、贯彻高校服务国家的战略的题中之义。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方向,也必将推动学校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关系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而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给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功利性,甚至存在有大学生理想信念薄弱、政治立场不坚定,有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环境,在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中要革新观念,为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二)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在基层得以落实的组织保证

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的讨论都经过党委的讨论、党总支的参与,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兼顾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加强管理,完善党的工作网络,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大学生党员的党校培训内容不够全面,高校党支部尤其是学生支部建设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成熟的体系,导致在党校培训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的机会较少,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甚至是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会存在以成绩好或者是在学会生和社团中担任主要职务来做为参考评选标准,新发展的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对党的认识、奉献服务精神、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要优先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等对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性要求广大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处理党建思政工作同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增强师生对党建思政工作的认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力量,办好实事;把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吸收到基层组织中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效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现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和思政工作人员匮乏,一般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导致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相对于繁重的党务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政治待遇与收入,加剧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的缺失。思政工作人员业务工作量大,工作过于繁忙,思政工作开展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师生对党建和思政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重视的是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直接导致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缺乏实效性。此外,基层党组织及思政工作的开展形式不够丰富,缺少创新,甚至偏向于灌输的形式,严重影响了党建思政工作的整体效果,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影响到相关决策的落实。

(三)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给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在认知程度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处理方式也要是多样性的。大学生在时事政治的把握过程中,个人觉悟跟不上党的方针政策的步伐时,网络作为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解读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价值选择等,都将是党建思政工作者值得思考与付诸实践的重要着力点。

三、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服務师生的积极作用,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在高校建设发展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处理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发挥党组织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党建工作决定着中心工作的方向,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党建工作成效的最好检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完善党政联席、共同负责、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党员、骨干教师、班级相互关联的制度,结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对学生的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二)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载体,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主题党日和实践活动,以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为契机,搭建党性锻炼的平台,让党性教育常态化。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大学生党员为主,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融入党员教育活动中去,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构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借用党团支部的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关注离异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释放压力、缓解消极情绪,健康成长成才。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合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立起家校联动。小部分被纪律处分和学业困难生,基本存在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因此,明确责任与义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事前控制。再從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出发,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以师生为本,打造专业化、学者型的工作队伍,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性。加强基层党组织与教学科研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相关基础工作,加强工作效果,推进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和校园网络平台作为党建思政工作的新载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党组织活动,改变传统的党建思政工作学习、研讨以及座谈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基层强基础纪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6/28/c_1121227175.Htm,2017-06-28.

[2] 赵康,促融合.力促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9).

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7年度校级党建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J201704。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