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莲 刘纬
近几年,老河口市第八小学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占比达80%以上。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呢?学校以师为本,通过三大举措进行培养。
一、愿景引导,争做名师、好教师
学校坚持每学年初召开青年教师见面会,通过查看简历、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并给他们推荐《中国历代教育名人传》,组织青年教师听学校特级教师、隆中名师、小汉口名师的展示课,激励青年教师树立“成名成家”的愿景;组织青年教师通过演讲展示个人发展规划,由多名特级教师和隆中名师组成的评委,现场诊断,提出合理化建议,让每位青年教师刚起步就确定自己追求的目标。比如,青年教师秦文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学校,但入校之初,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愿景引导,她确定了“一年入门,三年出道,五年成骨干,最终成名家”的目标,激发出强烈的工作激情,主动承担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年后,兼任年级主任、大队辅导员、梦想课教师;两年后,她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梦想优质课”大赛,获特等奖,被评为“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现已成长为校级名师。
二、课例研磨,打造学识扎实的好老师
课例“研磨”,就是让广大青年教师在“磨”中学习,在“磨”中成长。每一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青年教师聚在一起“磨”课。“磨”课已经成了青年教师教学研讨的常态。
1.个体研磨,磨出精品课
根据个体差异,学校把青年教师分类排队,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他们逐个进行课堂教学研磨。研磨教学理念时,校长参与,专家把关,人人研磨;教学方法研磨则包括自选课例、个人备教案、试讲、集体研讨、改进、再试讲、再集体研讨等环节,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将课堂教学“磨”成熟,“磨”出新意。一个周期下来,每名青年教师至少被研磨一次,每个人最少研磨出一节精品课。比如,学校跟踪听评了熊国强老师讲的几节数学课后,决定把《复式统计表》这节课作为重点研磨,在“磨”课小组的反复研磨中,熊老师最终将这节课讲出了学校,获得“老河口好课堂”一等奖。
2.集体研磨,磨出优质课
学校规定,所有对外展示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经过集体研磨,达到优质课标准。对青年教师,又增加了集体赛课环节,青年教师参赛的课,必须经过备课组的研磨,再对外展示。特别是青年教师代表本校参加的校际交流课、送教下乡课、市级或更高层级的赛课等活动,更要经过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组织的集体打磨。
集体研磨课包括研磨教材和研磨课例。研磨教材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研磨,使授课的青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流程等研究得明白、透彻;研磨课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研磨,使授课教师在集体研磨中把握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策略。
去年秋季刚开学,学校接到通知,要求派一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市“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赛讲。张瑶老师主动请缨,确定将《国家实力增强》作为赛课对象,开始接受集体磨课。小组讲,分学科讲,全校讲,到他校讲……每次讲完,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直到满意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瑶老师不负众望,从老河口一直讲到武汉,荣获湖北省一等奖。
三、“名师引领”,培养有名气的好老师
学校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成立名师团队,并且必须邀请青年教师加入。以名师培育名师,努力打造师德高尚、能力出众、治学严谨的青年教师队伍,形成在校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团队。
1.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
名师工作室帮助青年教师制定适合个人快速成长的发展规划;积极为青年教师争取外出培训机会,向国内专家、教育界大咖取经;与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同课异构”,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名师指点,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底气十足。每次送教活动结束,参加送教的青年教师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磨炼和提升,也增大了他们在乡镇教师中的名气。
2.师徒结对是青年成才捷径
师徒结对是学校常规工作之一,每年举行一次。担任师傅的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名师。学校实行德育和教学“双导师制”。每位名师包保1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师傅无数次手把手地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毫无保留地傳授给徒弟。另外,师傅还要对青年教师所授课例的基本设计、教学环节的依次展开、教学语言的巧妙过渡、课堂氛围的整体掌控、现代媒体的适时运用、课后习题的相机处理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地跟踪指导,在整体把握课堂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帮助青年教师提炼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教学风格。特级教师刘运金所带的徒弟李利敏,仅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已成长为“小汉口名师”,师徒二人并不满足于此,刘老师正带领李老师向“襄阳隆中名师”发起冲击。
3.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实践表明,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学校要求,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要引导青年教师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树立“生成问题即研究课题”的观念。然后从课题申报、立项、开题报告撰写、资料搜集、结题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课题研究,提高青年的教研水平。
青年教师余绮繁在工作中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中有自私、不合群的问题,但不知从何处入手解决。名师团队主动邀请她参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应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余老师遵从名师团队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写雷锋日记,每周公布班级好人好事,评选雷锋少年、雷锋小组、雷锋家庭,经过半年的实践,余老师发现班上的独生子女都变得阳光开朗了,与他人的相处也和谐了!目前,这个课题已通过省教科所验收,正式结题。现在她又开始了《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的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余老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现在已被纳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愿景引导”让青年教师坚定了做好老师、名师的信念;“课例研磨”强健了青年教师的“筋骨”,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加突出;“名师引领”让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迅速。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