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 常雪清 王可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作为我国特大城市的北京,儿童超重肥胖率更是不容乐观。以往的研究往往更多关注与饮食模式关系密切的个体或家庭层面,较少考虑社区或社会层面对儿童肥胖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研究北京市朝阳区若干社区儿童超重肥胖和社区周边环境现状,发现社区环境对儿童超重肥胖具有一定影响。对于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治也应该从社区环境层面入手,配备社区软化地面,增加儿童运动设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激活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
关键词:社区环境;儿童;超重肥胖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万人;2017年《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预期我国0~7岁儿童肥胖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 948万人;由超重及肥胖所致成人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花费也将增至490.5亿元/年。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
作为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的北京,儿童肥胖问题更是不容乐观,2006年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流行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及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19%和7.64%。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被调查儿童中,肥胖儿童占被调查儿童的10.10%,超重儿童占被调查儿童的6.50%。还有调查表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小学在册180名小学生中超重、肥胖学生有90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53.2%。
在儿童肥胖问题严峻的形势下,大量学者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进行研究,且更多关注与饮食模式关系密切的个体或家庭层面,但较少考虑社区或社会层面对儿童肥胖的影响。社区为孩子提供的生活和饮食环境都会对儿童肥胖产生影响,从而加剧或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那目前北京市社区环境和状况如何、社区环境是否影响儿童的运动与锻炼、如何改善社区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设计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19年5月-2019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学校随机抽取若干学生作为抽样框,并按照年级随机抽取某两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儿童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可能引起肥胖的相关因素等共29项,如进食速度、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家庭收入、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儿童出生时的体重、户外活动的时间、儿童进食的次数、是否进食过饱等。发放问卷时对家长进行填写指导。
按《小儿体格发育测量方法》由专人专项测量体格,结果按《WHO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二)研究结果
1.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北京市朝阳区某学校1~6年级学龄儿童抽样进行,共发放《北京市社区环境与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关系调查问卷》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4份,有效回收率84.8%;本次调查学龄儿童424名,其中指数评价超重者有67个,占调查人数的15.8%,BMI指数评价肥胖者有45个,占调查人数的10.6%。由调查结果可得,学龄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高达26.4%,即每4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为超重者或肥胖者,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2.数据分析
结合图1、图2发现,超过80%的被調查学龄儿童所居住社区距离其学校的距离在5公里以下,然而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学龄儿童是由家长开车或骑车接送。由于学校的距离近以及上下学方式的选择,学龄儿童的运动量也在无形之中被缩减。
结合图3可以看出,学龄儿童所居住社区周边有3家以上快餐店的占据了44.22%,仅有10.44%的学龄儿童所居住社区周边没有快餐店,可以看出,大部分学龄儿童所在社区及其周边都或多或少存在快餐店,而这也为学龄儿童吃快餐提供了便利,导致在社区环境方面增加了学龄儿童的肥胖可能。
注:本题目为排序题,其平均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
针对学龄儿童校外时间主要在哪里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学龄儿童主要会选择校外体育锻炼的地点排序如下:小区的公共空间>小区或学校附近的公园>家庭室内>收费的体育场馆>小区或学校附近的路边>课外班教室。由此可见,选择小区的公共空间作为校外体育锻炼的场所的概率较大,说明小区的公共空间是学龄儿童主要的校外体育锻炼场所。
针对学龄儿童每周平均在社区内进行户外活动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超过90%的学龄儿童每周都会在社区进行户外活动,并且超过40%的学龄儿童会在社区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如图5所示),因而,可以看到社区作为距离居民最近的公共空间,大多数学龄儿童会在社区中进行户外运动。
针对学龄儿童在社区活动时最常做的运动种类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选择跑步、骑脚踏车、跳绳的人数占据了多数,此类运动对社区地面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社区应多设置适合此类运动的场地与道路。另外选择球类运动的调查对象也达到了201人以上,因此,社区也需要设置专有场地来满足学龄儿童的需求。
针对社区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7所示),学龄儿童虽居住在不同的社区,但其社区超过半数都有小广场、运动器械、夜晚照明设施、公共绿地、凳子、椅子等休息设施。然而,只有55名学龄儿童所在社区有儿童活动场地、132名学龄儿童所在社区有儿童活动器材,数据皆不足调查数量的一半,说明多数社区内的儿童运动设施和器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儿童在社区活动的需要。
结合表2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在社区环境状况不适宜孩子独自活动,并社区内各类设施、器材也不适合孩子使用,社区的环境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所在社区的安全性、绿化情况、卫生状况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数据也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所在社区活动设施状况、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如小广场、小花园、休息区等)的满意度一般,不满意的服务对象超过了20%。
三、建议与讨论
关于预防和控制学龄儿童的肥胖问题还应主要从家庭、学校方面提供建议,但是通过本次调查显示,社区环境对儿童的肥胖存在一定关联性。调查显示学龄儿童选择体育锻炼的地点主要是小区,超过90%的调查对象每周都会在社区进行户外活动,但小区内的活动区域、活动设施等不方便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改善改进小区的体育锻炼环境,为学龄儿童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非常重要。
(一)配备软化地面,增进儿童社区参与
跑步、骑脚踏车、跳绳等是社区常见的锻炼方式,进行这类运动时如果地面太硬,膝盖受到的压力会比较大,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使膝盖损伤,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摔倒,会加重受伤的程度。因此社区需要配备塑胶、草坪、沙地等软化地面,能够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即使摔倒一般也不会受伤很严重,儿童可以尽情参与到社区锻炼中。另外,也需要开辟常见的球类运动场地,满足多样化的锻炼需求。
(二)增加儿童运动设施,方便儿童体育锻炼
社区儿童运动设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活动量,因而社区需要更多关注儿童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可以根据儿童的数量、使用设施的人数、使用设施的频率增加儿童健身设施的数量和类型,有研究提出儿童运动设施的选择在材料的颜色方面首先,要考虑绿色材料,因为儿童体内吸收污染物的内部组织相对较少,儿童受有毒物质的危害远超成人,所以绿色材料是首选。其次,要选择易于清洁的材质,使家长和孩子能安心使用。最后,设施的形体边缘要柔和处理,避免由于碰撞给儿童的身体带来伤害,并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设施,及时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以此为儿童营造专业、安全、卫生、享受的运动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在社区肥胖儿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应该开展质量高的健康教育,传播有关儿童肥胖、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运动健身等知识,增强居民和孩子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定期发放有关儿童肥胖培训材料、邀请专家讲课、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活动、组织社区体育竞赛等多种方式。同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训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方法,对在社区中体育锻炼的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其科学、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激活公共活动空间,优化社区休息設施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如小广场、小花园、休息区等)是儿童及居民日常逗留的重要区域,社区应设置足够的空地和相关的游戏设施供儿童活动,以人群为依据划分空间区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设廊架、休息椅等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休息的区域,增加种植种类,提高社区绿化率并定期进行修剪,提供宜人、舒适的环境供居民运动、休闲,提升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参考文献:
[1]Ng M,Fleming T,Robinson M,et al.Global,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198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J].Lancet,2014(4):766-781.
[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中国肥胖报告[R].2017-05-11.
[3]杨海河,陈欣欣,孟杰,等.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94-697.
[4]张家琛.北京市朝阳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5]杨怡,陈洁,杨萱,等.超重、肥胖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0):1586-1589.
[6]刘云飞.浅谈社区户外公共儿童游乐空间设计[J].文渊:小学版,2019(2):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