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
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的教育征程就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以梦为马,棹梦行舟,向着理想的彼岸,收获一路芳华……
研究生毕业后,我做过外企咨询、国企行政,兜兜转转,最终走上了讲台。见识过科研高地的风景,带着看尽繁花。回归本源的使命感,我想着去做“不一样的科学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剥开科学坚硬的果壳,让学生享受科学、营养、美味、有趣的“果仁”;我希望在我的课堂,我的学校,我所从事的科学学科能像音乐、美术一样,流行起来!
遍尝科学坚果,追求新奇有趣的课堂
2014年,初上讲台,我一口气读完了初中生物教材。“阅尽千帆”的我觉得教材内容有些陈旧浅显,教学内容不新不奇,实验材料没有新意。再加上初中生物是考查学科,学校安排的上课地点一成不变,学生又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生物学科的地位显而易见。我敢想敢做,本就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我把自己“在高处看风景”的经验和本领一股脑展示出来,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一起“玩转科学”。
我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有趣的情境相结合,我们从“凶案现场血迹喷溅模式”聊到血管的类型功能、血流的速度;从“无糖口香糖”联系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从“情人节高价彩色玫瑰”谈到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渐渐地,学生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实验的素材。实验教学的教材上提供的材料满足不了我们的猎奇心理,我们就用显微镜观察平时爱吃的水果果肉细胞,并通过观察盛开的花朵,了解薄壁细胞的颜色和形状;解剖小金鱼、小白鼠、小龙虾、猪心等观察不同心脏的结构,比较循环系统的进化差异;水洗面团分离淀粉和蛋白质,制作凉皮和面筋……
我们将课堂的地点搬进了大自然。春天,我们带上显微镜,去树荫下观察苔藓,去花园里解剖桃花;夏天,我们去草丛里挖蚯蚓,举行爬行大赛;秋天,我们环校园旅行,去辨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冬天,我们去苗圃剪枝,扦插绣球花。同事说,挎着“小蜜蜂”的我像个导游,带领我的“游客”们在校园里旅行就是一道别样的校园风景。
第一年踏上教学岗位的我,极力向学生展示着光怪陆离、新鲜有趣的科学世界,让我的学生遍尝那些美味、营养的科学果仁;让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和科学有关的果仁。学生对生物课兴趣高涨。我欣然,但是,期末检测后,我看了学生的考查结果,发现由于我忽略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虽然开拓了眼界,但知识留存率太低。
学剥科学坚果,打造“发现一思辨式课堂”
第二年,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教学教法,线上利用“一师一优课”平台大量地去听部、省级优课,每个章节同题异构课我常常听2-4节次。“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成功的课堂也是共通的,线下只要有公开课我都争取听,学习不同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经验。
苏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提出打造“发现一思辨式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去发现,去思辨。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参与度,我设计了各种综合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全程高效参与学习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节,知识点零碎且难记,于是我发动全班学生角色扮演组装成完整消化道,对“脂肪”“蛋白质”“糖类”三位主角进行}肖化和吸收,利用自制的各类消化酶的剪刀形道具,让繁琐难记的知识在舞台剧中变得生动简单,让每一位参演学生轻松记住。所教授班级会考中此类题的正确率远远高于其他班级。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生物模型需要掌握。于是我买来超轻黏土,把大量介绍知识性内容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先读懂结构,然后自己制作模型,并展示说明,最佳的作品在班级或学校科技节上展出,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去内化。学生的知识记忆留存率提高了,各式作品让学习过程有了真实记录,学生自我满足感也更高了。
三年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开蔬菜公司,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技术大比拼;写战争小说,改编免疫系统的组成;举办辩论赛,讨论遗传和变异孰更重要;开办生活实验室,鉴定真假羊毛、真丝、果汁……我不再关注“我”,一切都只关乎“学生”。相比让学生被动去品尝科学的美味、营养的坚果,学生自己参与剥“坚果”,发现快乐,思辨奥秘,多了份亲身参与的美妙。
探究未知坚果,开放生成研究性课堂
生物课听久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超过生物课能解决的范畴,他们好奇:“喝含糖饮料对身体不好,但到底不好在哪里呢?”他们想知道:“苏州碧螺春为什么奇香四溢?”“太湖水质变差表现在哪些指标上?”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想学习科学的方法去探知未知世界的奥秘。但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时间和资源。
我想到了苏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开设的“师生共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于是我申请了“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課题,带领20个志趣相投的学生,实地调查甜饮料种类和含糖量、自制饮料、查阅文献了解甜饮料对健康的研究报道、制作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动物模型试验、饲养小白鼠、测血糖、量体重、积累摄食摄水量、解剖观察体脂率、学习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撰写论文、制作汇报PPT、专家答辩……一年的研学有宽度、有深度,我们乐在其中,课题经终期汇报最终获得了冠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市、区级展评上不断斩获一等奖。我所带领的组员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历经了系统严谨的科研过程,学会了打开未知的各类“坚果”的科学方法,更是硬核地培养了各种核心素养。
每年一个新课题,让我不断成长和收获。连续3年蝉联课题组评选冠军,让我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师生共研“女王”。和学生一起研究“含糖饮料对健康影响”时,我戒除了高糖的饮食习惯,成功瘦身十余斤,由此衍生设计出的“甜饮料的秘密”一课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参加区、市、省级优质课比赛,皆收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开展“苏州茶的科学和文化研究”时,我考了茶艺师证,现在的我泡得一手好茶;在开展“中学生住商培养研究”时,我接受了收纳整理培训和居家美学学习,把家收拾得整齐漂亮,经常有朋友、同事主动来我家参观喝茶。
教学的路上,研学的路上,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回首岁月,短短的五年,我已深深爱上了三尺讲台。从关乎“我”到关注“学生”,再到“我和学生”相伴成长,教育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更是我一生的事业。心之所向,素履可往,吾尽吾心,终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