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菏泽民间美术在菏泽学院高师美术教育当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且分析了民间美术对其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师教育;作用
民间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审美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菏泽的民间美术资源在面临着传承与发展上的危机。所以,就将菏泽的民间美术引入到了菏泽高师的美术教育,既能解决当地的民间美术面临的问题,又能有效地促进地方高师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将菏泽民间美术同菏泽学院高师教育相融合,在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民间美术的过程中推动菏泽地方高校人文艺术的发展。
一、菏泽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
“菏泽”,最早指菏泽市定陶县一带,因该地区南部有“菏山”,其中在北部有“雷泽”而得名的。菏泽就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这里地处在中原,历史文化比较悠久,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神话中传说、历史遗存及考古发现表明:伏羲、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等部落首领都曾经在菏泽生活过。在这种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传承中,菏泽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从而使菏泽地区民间美术类资源富足丰厚。菏泽民间美术资源呈现出地域化分区的特征:一是郓城县周边为代表北部地区,该地区受到黄河滩区影响,美术作品注重实用性,美术作品多呈现粗犷豪放、形态质朴的特点,主要代表作品有郓城泥塑、鄄城砖雕等。二是以牡丹区中心辐射东明县及定陶县周边地区的中部地区,该地区是菏泽的政治经济中心,受其影响美术资源的创作形式上以装饰为主,兼有玩具和神仙祭祀造型,作品更加精细,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色彩。主要代表有菏泽牡丹区穆李村的面塑、面人等,菏泽面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并且在世界各地享有胜誉,艺术作品已经从民间走向世界各地重要展览。民间也有“菏泽三绝——牡丹、面塑、耿饼”的说法,穆李村面塑也成为菏泽地区民间美术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三是以曹县地区为代表的南部地区,该地区民间美术作品总体上形成了端庄细腻的面貌,造型强烈,色彩丰富,可谓是菏泽北部与中部风格的融合,主要代表有曹县纸扎和桃源集的花供等。
除此主要代表作品外菏泽的民间美术资源还包括菏泽民间绘画,民间针织,民间刺绣,民间建筑等,这也是民间的美术作品。无论是从精神的文化内涵、取材、还是在造型、色彩与制作过程中,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能完全区别于西方艺术,又相对独立于国内其它地区美术资源,具有独特的菏泽地域特色性,可见菏泽民间美术资源是菏泽的艺术瑰宝,极具地方传承的必要性。
二、菏泽民间美术资源在菏泽学院高师教育中的地位
民间的美术资源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他一切美术形式当中的渊源与母体。它们不仅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而且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寄托。面对菏泽如此渊博的地方传统文化,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学习和传承。但随着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不断渗透,新一代的年轻人受到其它文化影响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渐渐的淡出青年人的视野。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菏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传承优秀民间艺术上也做了很多努力。菏泽民间美术具有超自然,超逻辑的想象力与联想的能力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所以我认为加强高校与菏泽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与渗透,有利于新一代的青年人对菏泽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培养菏泽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宽容的艺术态度。使高师学生对菏泽家乡的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以饱满的的精神来继承和弘扬菏泽民间的传统文化,确立了菏泽民间美术在菏泽学院高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菏泽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的可行性
近年来,菏泽学院作为菏泽唯一的地方省级综合性院校,在保护和传承菏泽传统艺术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设了一些关于地方民间艺术内容的课程,编写了涉及菏泽民间艺术知识的教材,但遗憾的就是,这些策略的收效甚微。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把主要融合阵地放在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在民间艺术方面占用的课时相对较少,教材的篇幅也都是选修课,学生不能全面细致地理解民间艺术的本质。第二,民间艺术不是基础课,也不是专业课的内容,美术学院作为一门艺术专业学科,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够,教学、讲解、评价都处于一种“应对”的水平,而民间艺术在美术院校教育中的价值也无法有效发挥。通过进行总结与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菏泽学院美术专业教育体系常年以西方美术体系为标准的,过于重视其西方素描、油画、水彩等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缩小。当然,在现代青年的一代中普遍认为西方艺术就是“阳春白雪”,民间艺术就是“下里巴人”,对民间艺术缺乏了“好感觉”,缺乏深层次的认知,缺乏民间艺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民间艺术在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地位普遍被削弱。三是忽视菏泽民间艺术与菏泽学院师范类专业艺术教育的融合,特别是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高师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充实菏泽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高师教育中艺术教育不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大多数没有美术绘画基础,高师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只是作为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技能来学习,这样课程的设置就可以加强地方特色,使菏泽民间美术资源先入为主的进入学生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菏泽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的职业化特点。菏泽学院“3+4”对口贯通本科高师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化特点。只针对菏泽市生源的初中起点的本科教育只开设小学教育和幼师教育两个专业。其目的是解决现在菏泽教师资源缺乏,师资跟不上,中小学特别是菏泽农村中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学历低的现状。这批学生如果毕业基本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基本是充实到菏泽当地学校,这样的就更利于接受和传承菏泽地方传统文化。把本来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菏泽美术资源,通过结合高师课堂再系统的传授给高师的学生们,他们毕业后还会借助课堂继续口手相传,使菏泽的传统美术渊源流传。
四、菏泽民间美术资源在菏泽学院高师教育中的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民间的美术也是作为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的意义。菏泽是中国最原始、最古老的艺术文化发源地之一。菏泽民间美术的传承一旦瓦解,必然会引起美术教育的挫折。鉴于此,菏泽地方的高校有必要对其价值与功能形成深刻的认识,以便可以更好地将其融入美术教学当中。
(一)分析菏泽民间艺术丰富菏泽高师美术课堂教育内容
菏泽民间的美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菏泽学院“3+4”的师范教育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从而可以丰富其教育的内容。实现对菏泽学院高师美术教育的补充,促使高师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也有利于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高校师范类的美术课堂之上,适当穿插郓城剪纸、穆李村的面塑、鄄城的雕刻、以及蜡染、刺绣等菏泽民间工艺,不仅唤起了菏泽学院“3+4”同学们对传统艺术的记忆,更能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之上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从中也丰富了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二)分析菏泽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念
菏泽民间的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在创造民间美术的历朝历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今天,但是人们却凭借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令人非常惊叹的艺术瑰宝。可以这样说,民间美术的艺术理念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以往历史文化、社会的集中反映,也是传统思维和审美观念的绝佳体现。意识到了这点的现代艺术家们也纷纷挖掘本土艺术或者是原始艺术当中的精华,从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例如,毕加索在游历非洲之后,从当地黑人的原始艺术中找到了灵感,创造出了夸张而且比较前卫的“立体派”绘画。菏泽的民间美术作为蕴藉着千百年的艺术,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之上,还是在绘画观念和创作理念之上都能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借鉴。在菏泽“3+4”高师教育中融入地方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将菏泽发展史贯穿起来,且有利于他们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在认知更加全面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创作空间也更加广阔,可以选择的材料也更多,促使他们从一个侧面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更加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菏泽传统民间艺术。
(三)菏泽民间美术可以提升菏泽高师人文教育的总体水平
归根结底,民间美术是人类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各代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在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中,开展菏泽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或融入相关内容,有助于优化高师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人文教育整体水平。具体来说,菏泽民间艺术在菏泽学院高师专业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菏泽的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在菏泽民间美术的学习和安排之中,学生可以亲近家乡的乡土文化,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民俗气息,体验到家乡传统的艺术魅力,从而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与实践工作教学当中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艺术关系。二,菏泽的民间艺术可以辅助学校的德育工作,帮助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菏泽民间艺术资源中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倡导勤劳、朴实、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典范。作为菏泽地方师范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丰富菏泽学院“3+4”高师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资源,促进菏泽学院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的开展。
五、结语
菏泽民间美术作为菏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菏泽学院“3+4”高師教育又是菏泽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阵地,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菏泽民间美术资源和菏泽学院高师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真正的在菏泽地方高校高师教育中贯穿以菏泽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教学,使高师美术教育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更加真实,直达人心。让菏泽学院高师教育的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在菏泽传统美术资源的滋养下能“千人千面”,在高师教育教学中实现菏泽本土文化的吸收与消化,融入学生们的艺术学习生活,成为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导向,与地方多元文化共存,形成菏泽学院高师教育在传承中创新的动态学习模式。此举不仅能完善菏泽地方高师美术本身的教育,更能使菏泽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通过两者结合的实践,有针对性地对菏泽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挖掘、研究与整理,融入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教学,有助于提升教育思维、创新教育理念,更能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曹阳.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6):272-273.
[2]李尚可.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51-151.
[3]陈艺方.上海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从契合、作用、理念、措施和路径五个方面切入的探讨。2018-(13)
作者简介:
葛敏(1984年—),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民间传统艺术。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菏泽民间美术资源融入高师教育的研究--以菏泽学院“3+4”高师教育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