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刘云美 马瑶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希望、民族前途,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互联互通思政课程,扩大思政教师团队,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包容学生差异性,不忘立德初心,树人使命,不忘民族伟大复兴初心,社会主义建设使命,则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扩大思政团队;网络思政;包容性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1]。100多年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青年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开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是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大规律中说道,“我出生就有的科技,本该如此;我年轻时候的科技,伟大革命;我中年后的科技,异端邪说。”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自媒体高速发达,人民高度自由的大数据时代,崇尚自由,学习方式网络化、碎片化,事物更新变化快,理想信念认知不全面,缺乏对历史的全面认识,沉迷网络世界,依赖网络新媒体,对于部分网络言论偏听偏信,缺乏正确的判断辨别能力,不关心不在乎、自我为中心的“佛系”心理,盲目崇拜西方“普世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等是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特点[3]。
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阵地,要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要做好大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切实肩负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互联互通思政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课程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课程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组织全体师生读原文、悟原著,正确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切实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使命[4]。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坚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的“骨骼”基础,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政专业教师,而应扩大课程范围,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思政教育,互联互通高校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打破专业界限,跨学科,跨专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传授知识,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进行价值引领,真正发挥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二、扩大规范教师团队,推动思想政教育工作
教师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灯,是追梦学生的筑梦师。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打破思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传统理念,跨专业、跨学科扩大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是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教师是传递学生知识的主体,是引导学生辨明方向、看清趋势、把握未来的关键,教书育人之前一定要先学先懂,要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专业性的理论培训,掌握正确的原理和方法,增强高校教师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才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更新快、思维跳跃、个性不一的正青春群体,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了解、适应年轻化学生群体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讲授思政课程内容,可以以微博热搜、网红明星、网文鸡汤、新闻大事件等为契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拉近师生关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里,更应实践和拓展在生活和行动中。学习碎片化、网络化、趣味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应只是传统的课程教育,生硬的、严肃的课程内容,而是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校园文化引导理想信念。借助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等文化标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等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校园活动践行理想信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积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我和我的祖国、听你讲故事、烈士陵园扫墓、重走长征路、集体观看国家重大赛事、重要新闻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抽象的、看似遥远的、不相关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感知化、具象化,通过实践践行理论从身边出发,从自己出发,拉近学生与国家的距离,建立学生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们切实的体会到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理想信念。
三是校园调研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原理冗长,思想品德修养交叉,中国近代史复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宏观等,是当代大学生对思政类课程的感受,可借助学校活动、班级活动或者“互联网+思政”等方式,调研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理解过程的难点、疑惑点,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思政课程翻转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解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抓住网络思想育人阵地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微博、微信、各类app、各类短视频平台、网站等是他们的学习工具,也是生活工具,高校要充分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了解、贴近、融入学生生活,宣传理想信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正确舆论导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努力增强学生网络环境中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識、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状态,防微杜渐及时引导。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切实的、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借助“易班APP”“微助手”、“思政之星”、“思政学习与纪实平台”等专用软件,有效粘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净化学生网络环境,打通网络思政渠道,唱好大学生网络思想阵地主旋律。
五、包容学生差异性,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多元价值并存的新时代,而当代大学生又是新思维、新事物的创造者和改变者,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当代大学生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的并存,最大程度的包容学生差异性,并开展符合学生个性差异、认知差异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进行全面、客观和理性的分析,要站在新时代、新形势的高度,利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开展思政教育,让差异性学生在深入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认清各种价值观念的起源流变和精神实质,逐步提高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观的甄别能力[5]。
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想信念。高校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正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前途,更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魄力和担当,要把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王燕.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7):38-41.
[2]习近平:青年一代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EB/OL].
[3]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大规律[EB/OL].
[4]刘於清.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6-18.
[5]祁由强.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的必要环节[J].时代报告,2017(22):22-2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作者简介:
周丹(1992年—),女,云南昭通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