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2020-04-30 06:44糜增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糜增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的转变,并提出只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聋生长期以目代耳,能够充分利用视觉进行生理补偿(缺陷补偿),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把教学中复杂、抽象的语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示、影像等,帮助聋生读懂课文,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教学环境的转变

1.网上预习,激发学习兴趣

互联网资源信息丰富,传播快捷,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可以有效拓宽聋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扩大聋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帮助聋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八年级《桂林山水》一课,课前预习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上网自由寻找有关课文的相关内容,下载后整理成本课教学可用的资料。有了课前准备,上课时,在导入新课前,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一下自己在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通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学生中有介绍桂林岩溶地貌的,有介绍桂林象鼻山的,有介绍漓江水的,有的带来了去桂林旅游拍的照片,还有的出示了自己打印的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到了一种学习方法。

2.课堂再现,加深理解感悟

由于听力障碍或听力损失,聋生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语言文字,对课文中的意境很难感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下载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准确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相关情境,给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同时有效吸引聋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相对直视的环境中体验、感悟,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在教学中播放故事的相关影视片段,再现相关场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3.课后延伸,拓宽知识层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对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中特有的资源,指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网上阅读,消化课堂知识,内化所学知识。例如在上完《桂林山水》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桂林的地貌、风土人情以及桂林市其他著名的风景区。聋生课后通过网上延伸,可以从不同层面阅读和课文有关的材料,从而有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拓宽了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1.化虚为实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对一些抽象的词语、句子等很难理解并表达清楚,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能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的形象,化虚为实,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如《观潮》这篇课文详细描述了钱塘江大潮,主要介绍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中用了许多听觉、视觉上的词语与句子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聋生大都没有去观过潮,对课文中描写的现象很难理解。因此,可以在网上下载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再按课文内容剪切成相应的片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视觉优势结合课文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化远为近

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讲清有关科学领域、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聋生不能通过想象、思维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正确转化成可感知的具体画面,因此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就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如通过信息技术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再结合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语句,掌握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下面以聋生教材八年级《颐和园》这篇课文为例进行探析。

1.学习内容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搭建了适合学生阅读的网络平台,即专门为这节课设计了专题主页——“颐和园”。主页内收藏了课文中介绍的相关景点,每个景点都有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网页中还收藏了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历史渊源及其他景点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还将自己及部分学生游览颐和园的照片放在主页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打开主页浏览相关内容,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信息配合文字介绍,充分感受到了颐和园景色的优美,从而切身感受到了網络信息的丰富与多元。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充分感受到了网络学习中的自主与互动带来的满足与愉悦。这一节网络实践课例,让我们体会到聋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人人都可以是学习的主人,人人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让聋校语文课堂学习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

2.教学方法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颐和园》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是对网络环境下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了强化。课的前三分之一时间,笔者以“长廊”一段的教学为例,通过读课文句子、找重点词语、看图片初步、说自我体会等环节指导学生如何借助网络资料理解课文。这一部分是详细的教学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实现学生学习的“从扶到放”。课的后面三分之二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中“万寿山”“昆明湖”的段落。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两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时点击主页上的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教师还为学生精心设计了类似BBS的“课堂讨论区”,鼓励学生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讨论区”发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绘的景象。这种学习方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促进教学,用得不好反而不如传统的常规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