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颖
摘 要: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儿童口语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根据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个案研究,运用语言样本分析技术对个案进行前测,针对个案的口语表达特点制订培养方案,再以语言样本分析技术进行后测,结果显示,通过主谓法、补充法、添加法可以有效解决儿童口语表达不完整的问题;通过拓展法、问答法可以有效解决儿童口语表达词汇有限、不善表达的问题。
关键词: 口语表达能力 因材施教 语言样本分析技术
学龄前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展特点的儿童进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定向培养,是此阶段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对教师改进以后对儿童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幼儿口语表达的内涵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口语表达能力的界定多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从内容上看,陈凤琴在《略谈口语交际的定位与训练》一文中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在各种场合在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能把话说得内容正确、条理清楚的能力。从形式上看,宋瑞样在《职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有声语言是以说和听为形式的口头语言,是一个人与听众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主要工具和最重要渠道。形式上常常以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演讲、会话等多种形式正确传递感情和信息。
二、定向培养中语言样本分析技术对幼儿口语表达的构建
(一)目的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选出典型案例,检测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针对性训练,案例分析,总结整理等完成本次研究。
(二)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五六岁的儿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具有语言不完整性和词汇丰富度不够、不善表达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通过调研选择的个案分别是乐乐(男,5岁),晓曼(女,5岁)。
(三)研究技术
本研究将采用语言样本分析技术对研究个案进行前测和后测,以判断个案儿童的进步和发展。语言样本分析技术(LSA)是对儿童自然语言行为的一种测量技术,通过某种方式,如诱导谈话、自由游戏、故事创作等,诱发合适的语言样本。用录音设备记录并转换成文字。从获得的样本可以分析出儿童的句法技能、词义发展、语言的实际使用和言语智力。对自然语言样本的测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可为儿童在日常非正式情境中的语言使用提供一个评价指标,能提供单独的标准化测验所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2000年的调查显示,93%的言语病理学家在应用LSA,不断变化的数字说明了LSA的现实应用性。本研究采用语言样本分析中的故事创作诱发语言样本。将给出系列图片让被试者讲一个故事,记录下语言样本进行分析。
(四)研究过程
1.选择个案研究对象
从表1可以看出,乐乐在测评问卷的整体得分情况中等,在前四项中和同龄儿童没有较大差别,但最后一部分即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分较低,与整体的平均分有较大差异,是乐乐的薄弱环节,语言复述具有不完整性。晓曼在测评问卷的整体得分情况偏低,除词汇以外的其他四个方面的得分尚可,第三部分即词汇方面得分较低,与整体的平均分有较大差异,这一部分包括判断量词、词汇理解和运用、说出相反的词及说出格式相类似的词四方面,晓曼的得分普遍较低,说明她的词汇丰富度不够,不善表达。
2.对个案进行语言样本分析
(1)实验材料。①选择适合五六岁儿童看图讲故事的系列图片(一套共6幅图片)。②指导语:我这里有一些图片,很有意思,现在你来看一看每一幅图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看懂之后,根据这些图片讲一个故事。故事讲得越长越有趣越好,和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讲得好。(2)实验程序:①和儿童进行简单的交流,建立融洽的关系,以减少其紧张情绪和压力感:同时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②读指导语,然后呈现图片,指导儿童按顺序看图。③儿童看懂图片后,示意其开始讲故事,并对儿童所讲的故事录音。④将录音转换成文字。录音转换规则是只记录与故事相关的有效句子。
3.个案口语表达能力定向培养方案
(1)对语言具有不完整性的儿童培养方案。
第一步,运用主谓法,初步让儿童练习语言完整性的表达。主谓法是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训练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也就是语言要有完整性。主谓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在自然的情境里,师生进行对话,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儿童回答问题时,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说话。第二步,运用补充法加深儿童语言完整性表达的练习,同时锻炼思維的概括性。补充法就是教师说一句话的开头,让学生接话,顺着开头的半句话把语言补充完整。补充法适用于多种教学情景,只要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顺利补充好教师的话语,就可以达到训练目的。第三步,在掌握语言完整性表达的基础上,利用添加法对句式进行扩充练习。添加法也叫添枝加叶,就是让学生的句式由精干到丰满,不断丰富句式内容。如“我在幼儿园吃了白白的米饭和香喷喷的鸡腿”,看到或想到实物更有利于口语的表达。
(2)对词汇丰富度不够、不善表达的儿童培养方案。
第一步,运用拓展法,在学习中结合实际有效积累词汇。拓展法就是根据学到的词汇进行联系与拓展,如教“树”字后,教师出示了与树有关的实物,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组词兴趣,是一种有效积累词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汇丰富度不够、不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生。拓展法适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学习掌握相关联的词汇,有利于记忆。第二步,在有一定词汇的基础上,利用问答法引导儿童表达,形成表达思路。问答法就是教师设计了一些相互联系的小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再把回答的话连起来说一说。主要适用于不会表达或者不善表达的学生,以这种方法作为引导,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如何表达。问答法适用于多种教学情境,由教师进行提问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大致的表达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
三、研究结果
(一)定向培养结果
研究者对两个不同个案制订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实施期为两个月,两个月后再次进行语言样本分析,对定向培养个案进行检测,判断培养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对于乐乐的研究和干预是从语言样本分析结果的宏观结构进行的,他的第一次测评结果的宏观结构:介绍—0,主题—0,关系—1,修饰语—1,内部状态—1,对话—0;第二次的测评结果的宏观结构:介紹—1,主题—1,关系—1,修饰语—1,内部状态—1,对话—1。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指导,乐乐在看图讲故事的时候,已经初步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加上开头的介绍和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乐乐开始对主谓法不是很适应,要在教师不断的引导、提示下才可顺利完整地表达。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在老师的帮助下,乐乐的口语表达越来越有自信,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大约一个月后,就可以独立完成提问。在主谓法的铺垫下,乐乐对后面的补充法适应得较快,很快掌握其方法和要领,使自己的口语表达越来越完整。添加法贯穿整个训练,在后期是重点要培养的内容。对句式丰富度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乐乐已经掌握补充法和主谓法的情况下,教师循序渐进,不断引导乐乐扩展句式的丰富度,训练进程比较顺利。所有宏观结构均有所体现,句字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晓曼的研究和干预是从语言样本分析结果的微观结构进行的,她的第一次测评结果的微观结构:语言样本总句数—7,总字数—60,平均句长—8.57;第二次测评结果的微观结构:语言样本总句数12,总字数106,平均句长—8.84。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晓曼在微观结构的各方面都有了提高,词汇丰富度加强,句子长度增加,语感渐渐有了,可以顺着自己的话语往下说,越来越会表达。
词汇的积累是比较难且很枯燥的一个过程,在第二个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主要针对这两点。在运用拓展法时,刚开始的进程并不顺利,晓曼接受不了大量词汇的涌入,每天的记忆量和记忆效果并没有很令人满意。此时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吸收知识,容纳材料。教师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点点地引导她接受与实际相关联的了解性词汇,大约三周后,晓曼找到词汇积累的感觉,开始主动接受和拓展词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词汇积累的过程有趣效果更好。问答法是对整理思维很有帮助的方法,晓曼在用这个方法训练的时候表现得很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热情度很高。在一定量词汇的积累下,问答法的进程很顺利,同时使晓曼的信心大增,结果显而易见,她的语感越来越好,学会口语表达。
(二)结论
本探析的重点是对两个个案的发展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方案的制订很有针对性。主谓法、补充法、添加法的运用都是针对乐乐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效果看,这些方法可有效解决语言发展具有不完整性的问题。拓展法和问答法是解决晓曼口语表达中词汇丰富度不够和不善表达的问题。每个方法都很简单,都是儿童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的,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当其交叉形成方案时,培养效果更加显著,这一点最重要。
参考文献:
[1]赵玉.3—6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3).
[2]宫毓敏.给孩子一副“好口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策略初探[J].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1(10).
[3]金祥库.关于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几点尝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