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青林知青
民间对历代朝廷大员一般都会以奸臣和忠臣分类,奸臣以秦桧为首,忠臣唯岳飞为冠。宋朝是出奸臣和忠臣最集中的朝代,到了清代,似乎奸臣少了很多,最多有权臣,即使是出了个和珅,但一般都将其归于贪官之列。
奸或忠,其实有时是不好简单判断的,因为“忠”在封建时代,与“忠君”为同义词,奸臣其实是忠君的,是皇帝喜欢而民众不喜欢,所以就成为奸臣。反之,皇帝不喜欢而民众喜欢的,一般就成为忠臣了。
奸臣一般都具备卖国求荣、残害忠良、贪污腐化以及蒙上弄权等特质,但更多的是,他们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其实是皇帝的白手套,通俗地说来,就是替皇帝背了黑锅,正因为如此,皇帝才会喜欢他们。
我并不是为奸臣开脱,明眼人都知道,不是赵构做后台,秦桧是杀不了岳飞的。秦桧的奸臣声名自然是洗不掉的,那是沉淀于国人血液中的认知。如果要排名的话,第二名估计就要排到严嵩了,他一人几乎就占据了明代反派人物的半壁江山,如《鸣凤记》《一捧雪》等等。
后世对他的认知也是铁板钉钉,但是,严嵩奸在何处,却是没几人能说得清楚的。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江西新余人,进士出身,累进吏部尚书等职,后为明朝内阁首辅。掌朝20余年,被罢职回乡后凄惨度日,87岁时逝世。
严嵩出身寒门,父亲是位久考不中的士子。他自幼聪慧,苦读诗书,终于在25岁时高中进士,因成绩优异,授庶吉士并入翰林院供职,一时风光无两。
后来的他,经过一系列朝堂上的争斗,击败众多对手,其中包括夏言、仇鸾和徐玠等人,终于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成为把持朝政最长的大明首辅,最后被皇帝赶回了家乡。
严嵩被罢职的原因很奇怪,并不是后人列举的众多罪行,而是因为他那宝贝儿子严世蕃。诏书中对严世蕃虽严加斥责,对严嵩却还多有褒奖,原文为:
“嵩小心忠慎,袛顺天时,力赞玄修,寿君爱国,人所嫉恶,既多年矣。却一念纵爱悖逆丑子,全不管教,言是听,计是行,不思朕优眷。其致仕去,仍令驰驿,有司岁给禄米一百石资用。”
诏书说得很清楚,皇帝还是认可他的功绩的,只是教子无方而招致灾祸。从这点来看,尽管群臣认为他十恶不赦,而皇帝却并不这样看,在皇帝眼中,严嵩还是个好官,处罚是“致仕”,也就是退休,国家是要给俸禄的,而不是罢官。
《明史》中的严嵩就很不堪了,称他是“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而在其他准正史中,“残害忠良”“昏庸无能、废弛边防”“贪污受贿”等等罪名一大堆,可以说,几乎找不到赞扬他的一篇文章。
严嵩一生的恶名,同嘉靖皇帝密不可分。嘉靖是位很奇葩的皇帝,说他昏庸吧,他又出奇的精明;说他不问朝政吧,可一切尽在其掌控之中;说他无主见,任严嵩专权吧,可他一声咳嗽,便可将其吓个半死。
嘉靖皇帝活的时间够长,在明代排名第三,论掌权时间却是第一。他虽热衷炼丹,二十余年不上朝,但大权从未旁落,而从严嵩罪恶中的“惟一意媚上”来看就能知道,严嵩其实只是一味地巴结和迎合嘉靖的心意,远没有擅权跋扈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人是做不到奸臣的,当然,杨国忠一类靠裙带上位的除外。作为权臣,严嵩还是做过不少好事的,如实施与民生息政策,兴利除弊,反对大兴土木,节约民财等等。
在嘉靖手下效力,是件很痛苦的事。嘉靖为人狠毒又喜怒无常,而且心胸极其狭隘,他认定的事,谁也劝不了,必到满意之时方才作罢。
他为了亲生父亲的尊号问题,可以耗20年时间来追求;他可以将近两百位重臣拖去金水桥上打板子,十分钟内18人立毙杖下;他可以将写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一贬云南数十年,死后还开棺验尸,看其是否穿囚服继续认罪服刑。
面对这样一位皇帝,作为臣子,除了迎合还能如何行事?硬来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立足朝堂,取得皇帝信任,然后才能从中取事来达到目的。所以,是奸臣造就了昏君,抑或是昏君造就了奸臣,真是两难的选题。
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人对着干的,比如海瑞,海瑞骂皇帝那是出了名的。可是海瑞骂得很“艺术”,哪些能骂哪些不能骂,海瑞拿捏得很有分寸。他骂的皇帝很受用,不但将他立为时代的标杆,百官的楷模,还将他擢升到类似于今天上海市长的宝座上去了,而那挨板子的事,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严嵩在揣摩圣意上当然是绝顶高手,他在君主、群臣和民众之间辗转腾挪,三个鸡蛋上跳舞,倒也得心应手。但是,久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最后,他是在得罪了群臣的前提下败北,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明史》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严嵩的狠毒,一生只以铲除政敌为已任,所有的本事唯结党营私和蒙骗皇帝而已。
那么,既然是将严嵩罢官,加上那么多人弹劾其必杀之罪,嘉靖为何不痛下杀手,将其当作替罪羊呢?
这只能说明一点,严嵩所办之事,是符合嘉靖个人利益的。他为嘉靖背了多少黑锅,作为皇帝他心知肚明,事情还没有到不杀严嵩天下就会崩盘的局面,所以,二人多年的合作使得嘉靖只让严嵩退休回家了事。
严嵩的结局很惨,按说他是退休回家,家中自有巨额财产,每年皇家还给俸禄,应该过得很滋润才是。但是,随着儿子被斩,家产被抄,多年被他打压的官员对他的愤怒,使得他退休后竟无家可归,流浪在外。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只好在看守祖坟人的小屋旁搭个草房寄居。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后,掷笔而逝。
严嵩被称为“青词宰相”。所谓青词,指的是道教举行斋醮时写给上天的祝文,一般是骈体行文,要求形式工整文字华丽,极为难写。
嘉靖好道,成天装神弄鬼求长生不老,严嵩为迎合圣意,自是在这上面下了很多功夫,所以青词写得极好。但是,在官方的简介中,于“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后,特意注明“实为他人代笔”。
我觉得这个就有些过分了,不能因为后人对他的不齿,就将他的才华全部抹杀。我不知这特地注明的话依据是从何而来?也许有人会将这代笔之人指定为他的儿子严世蕃,这个也可能,但是再是代笔,不可能严嵩就不会写青词,这“青词宰相”的声名也不会是凭空而来的吧。
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就如同我们现在用的宋体字,本来应该叫“秦体”,因为它的创始人是秦桧,可谁愿意这样称呼呢?于是,这个字体就成为唯一以朝代命名的字体了。
读史读多了,头脑中早已没有了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是同情,习惯了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些过往之人,不同的角度显示不同的人生,但切忌将其放大,因为,一旦放大,就会成为哈哈镜而失真。
严嵩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往之人,我相信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的人,但是,他更是一个无奈的人。
严嵩一生只有一个老妻,连个小妾都没有,这在那个时代可谓罕见之人。相比那渔色成性的张居正,可谓天壤之别,怎么就没人为他点个赞呢?
所以我认为,严嵩其实就是嘉靖的一块抹布,随时为他擦拭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切,所有的污垢当然是在这抹布上。当然,用久了,太旧太烂太脏,自然要换一块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