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临床表现的多菌性麻风1 例1

2020-04-30 02:01胡绍禹何云婷项惠艺段祉屹赵维佳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2期
关键词:组织细胞血管炎抗酸

胡绍禹,何云婷,项惠艺,段祉屹,赵维佳,杨 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云南 昆明 65003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 岁,因全身反复水肿性红斑、风团伴痒20 天入院。20 天前无明显诱因在躯干、四肢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性红斑、风团,自觉轻度瘙痒,皮损约3 日可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受热后可诱发皮损出现,无明显皮肤感觉异常。曾于10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治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遂至我院诊治。病程中无胸闷、呼吸困难,精神、饮食正常,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既往:乙肝病史半年,现正口服替诺福韦治疗;否认麻风病人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全身可见散在水肿性红斑、风团,累及四肢大部分皮肤、左侧前胸上三分之一,基底无浸润,边界清楚,皮疹上可见散在抓痕、色沉,部分红斑压之褪色,无结节、靶形红斑等,头发、眉毛无脱落,口腔黏膜无损害,未触及粗大神经,双下肢皮损处触觉轻度减退,其余全身皮肤无触觉、温觉、痛觉丧失(见图1、图2)。实验室检查:乙肝抗体IgM+,乙肝表面抗原204.36IU/ml,乙肝e 抗体0.02 S/CO,乙肝核心抗体9.74 S/CO,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电解质、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HIV 抗体、梅毒抗体等正常。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小灶性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浅深层血管及神经周围灶性淋巴、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泡沫样细胞分布(见图3)。免疫组化:抗酸染色+++(见图4),散在或小灶性+,。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见图5)。考虑多菌性麻风。

诊治经过:入院后予甲泼尼龙针40mg 静滴,三天后皮疹无明显消退,将甲泼尼龙加量至80mg 静滴,2 天后部分红斑、风团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入院第六天,病检结果回报,考虑为多菌性麻风,告知病情后,患者出院回当地行抗麻风治疗,出院后将激素减量至甲泼尼松龙片12 片口服。当地予以氨苯砜、利福平、氯苯酚嗪、沙利度胺四联治疗后一周,出现全身瘀点、瘀斑,双下肢浮肿(见图6、图7),遂至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查血常规:血小板3×109/L,白细胞3.43×109/L。骨穿:粒细胞系统性增生伴中毒性改变及成熟差;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伴血红蛋白成熟不良,巨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伴成熟欠佳。考虑抗麻风药物引起的全血减少。予停用抗麻风药物,甲泼尼松龙针80mg 静滴,免疫球蛋白针25g 静滴,连续使用5 天,人血白蛋白10g 静滴,连续使用7 天,输注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对症治疗,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μg 静滴,并与恩替卡韦分散片继续抗病毒治疗。治疗10 天后,血小板上升至76×109/L,白细胞4.6×109/L,皮下瘀点、瘀斑明显减轻,双下肢水肿消退,予出院后继续糖皮质激素50mg/d,至疾控中心治疗麻风。

图1、图2 入院治疗3 天后,水肿性红斑、风团消退,四肢、躯干可见弥漫大片状红斑、色素沉着斑。

图3 HE 染色:真皮浅层小灶性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浅深层血管及神经周围灶性淋巴、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泡沫样细胞分布。

图4 病检抗酸染色+

图5 眉弓、耳垂组织液图片可见抗酸杆菌

图6、图7 麻风治疗后全身出现瘀斑、瘀点

2 讨论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 病,由G.H.A.Hansen 在1873 年 发 现[1],麻 风 皮损表现多种多样,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及溃疡等,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均可被破坏,导致毛发脱落、闭汗和皮肤干燥,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粗大,出现浅感觉障碍[2]。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McDuffie 等[3]于1973 年首次报告,皮疹可泛全身,临床表现类似荨麻疹样风团,但持续时间较荨麻疹长,消退后可能遗留有色素沉着或瘀斑[4]。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 小时,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的患者,行病理检查显示以下情况中一条或以上即可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① 血管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细胞混合浸润;② 血管周围出现核尘或纤维素沉积;③ 红细胞外溢;④ 真皮上部胶原束水肿和内皮细胞肿胀伴血管壁破坏[5]。该患者就诊时以水肿性红斑、风团为主要表现,伴瘙痒,持续时间超过24 小时,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无明显皮肤感觉异常症状,无神经粗大,无毛发脱落、闭汗等症状,且皮肤病理检查出现真皮浅层小灶性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浅深层血管周围灶性淋巴、组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已符合上述荨麻疹性血管炎诊断标准,且该患者除皮损处轻微的感觉异常以外,未出现丘疹、结节、斑块、溃疡、皮肤附属器破坏表现以及周围神经受累表现等麻风临床表现,否认麻风接触史,所以易误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麻风病的学习和掌握,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的同时及时行病理检查、组织液图片查抗酸杆菌,另外,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应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本患者使用联合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降低,对症治疗后恢复,故应警惕麻风联合化疗后的副反应。

虽然全国麻风发现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但云南省仍是我国的麻风流行重灾区[6],作为在发病率较高地区工作的临床医生,更应该保持对麻风的警惕,加强对麻风的鉴别诊断能力,继续实施在人群中的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组织细胞血管炎抗酸
北京协和医院首次揭示中国成年LCH患者病变组织基因突变谱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物质进出组织细胞演示模型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
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2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何时服用抗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