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扎实的,更应该是灵动的。那么教师如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扎实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或故事情境,“趣”入课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学生求知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或故事情境入手,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趣味中产生疑问,在趣味中积极思考,在趣味中获取知识,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上课伊始,笔者便给学生讲了“唐僧师徒吃西瓜”的故事。“究竟是猪八戒吃的西瓜(1/2)多还是孙悟空吃的西瓜(1/3)多呢?”故事中的问题,很快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形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导学生置身于生活或故事情境中,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现扎实灵动的数学教学作好准备。
此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学生能力生成的基础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变主体为主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与伙伴的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引领,自主探索新知,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议”满课堂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先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质疑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进行灵活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在教学“打电话”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假期里有一个紧急演出,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15人需要几分钟?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15分钟,有学生回答8分钟,也有学生回答4分钟。究竟几分钟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笔者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导。通过大家的探索交流,找到了最优方法。
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最后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師不能忽略课堂中的质疑声,而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以实现扎实灵动的高效课堂教学。
三、正视动态生成 ,“活”现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和生成性。教师只有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正视课堂生成,用心倾听,善于捕捉,有效利用学习活动中的瞬间生成,充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灵动思考,才能让课堂“活”起来。
如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学生们很快算出结果。正当笔者打算讲评时,有一位学生说:“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笔者立刻鼓励那位学生大声说出他的想法,学生的认知矛盾被瞬间激起。于是,笔者组织四人每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结合示意图,让学生明白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个点滴,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短短几分钟的教学,竟成了这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创造性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迎来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精彩与灵动的数学课堂。
扎实体现的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即传授给学生知识;灵动,涌动的是数学教学的智慧,即培养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心呵护,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他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高效、灵动的教学氛围,有效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散发生命活力的舞台。◆(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