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霞萍,王玉珀,关平华,任丽萍,吴咏梅,谢娅玲,肖慧林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1. 医院感染管理科; 2. 中心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53)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至 2020 年 2 月 25 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 06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9 745例,累计死亡病例2 715例[1]。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情况也较严重,尤其是在疫情早期[2],截至2月24日,全国共有3 387例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占全部确诊病例的4.4%[3]。本院为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为了解COVID-19患者确诊病房SARS-CoV-2污染状况,笔者对COVID-19患者确诊病房物体表面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涂抹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以收治COVID-19患者的应急一病区和应急二病区为调查对象。应急一病区,选取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同一病房病床相邻的2例患者。应急二病区分别选择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各2例,对患者相关物品及病室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样部位包括病房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等)、仪器表面(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管路等)、患者用品表面(杯口、衣物、床单等)、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污染区楼道门把手和脱衣间门把手。
1.2 采样方法 患者床单被褥、衣物、口罩外表面、床头柜、心电监护仪表面(包括按键)、输液泵(包括按键)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中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物体表面面积≥100 cm2者每个标本连续采样100 cm2的面积;对门把手、病床栏杆、患者杯口、雾化吸入口含嘴、电热壶按钮、拐杖头表面、呼吸机按键、呼吸机管路外表面(包括皱褶内)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面积小于100 cm2者采集整件物体表面。采样后的棉拭子折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采样液的采样管中送检。
1.3 检测方法 采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实时荧光 RT-PCR检测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每次检测设立1个阳性质控品和3个阴性质控品,阴性质控品 ORF1ab 基因和 N 基因均无明显扩增曲线,IC有明显扩增曲线;阳性质控品 ORF1ab基因和 N 基因均应有明显扩增曲线,且Ct值≤32。每次试验需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均满足要求,此次试验方有效,否则视为试验无效,需重新检测。当IC 曲线呈S型扩增,且 ORF1ab和 N 基因同时扩增阳性时(Ct≤40),可判断为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
2.1 采样部位分布 在当日清洁消毒工作开始前,对SARS-CoV-2核酸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相关物品及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采样,共采集标本42份,具体采样部位见表1。另再采集应急一病区、应急二病区污染区护士手套外表面标本各1份,应急二病区脱衣间门把手、应急一病区污染区楼道门把手标本各1份,应急一病区患者消毒后的手标本1份。
2.2 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情况 共采集标本47份,仅1份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13%。阳性标本为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保暖衬衣袖口内表面涂抹拭子,此保暖衬衣自患者入院后未曾更换;患者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等消毒前采集的涂抹拭子,以及消毒后患者手涂抹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阴性。
表1 COVID-19患者病房环境及患者手采样部位分布
注:+为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为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表示同为604病房门把手。
COVID-19是新发传染病,比SARS-CoV和MERS-CoV更具传染性[2],人群普遍易感,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且该病毒可以实现持续的人际传播[6]。COVID-19患者、无症状SARS-CoV-2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7-8]。医院感染是COVID-19重要传播途径之一。2020年1月20日新华社首次报道了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9];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14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事件[10]。北京复兴医院发生COVID-19聚集性病例,15例患者中医务人员6例, 住院患者5例, 护工4例[1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批临床报告的138例COVID-19病例中,推测41.3% (57例)的是医院感染, 其中医护人员40例, 住院患者17例[12]。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发生COVID-19医院感染, 至少50例患者和30名医务人员确诊[13]。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本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从患者管理、布局流程、空气和环境表面消毒、医疗废物处置、个人防护、医用织物清洁消毒、手卫生等方面详细制定感染防控措施,以营造清洁、安全的医院环境,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研究[14]对某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导诊台等处的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密切接触COVID-19患者的医护人员采集样本,在疑似患者隔离区的护士站表面、ICU病房的空气标本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曾对某居民楼的5例聚集性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家门把手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OVID-19患者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心电监护仪、输液泵,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等表面的涂抹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阴性,可能为本次采样虽然是在当日物体表面消毒或洗手、手卫生前进行,但由于病房每日均进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患者手经常清洗和护士随时做卫生手消毒,病房环境经过多轮清洁消毒,无法再检出SARS-CoV-2核酸。1份患者保暖衬衣袖口内表面涂抹拭子的标本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此保暖衬衣自患者入院后未曾更换,衣服较脏,提示对COVID-19患者和疑似患者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进行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院后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按照规范[4,16]要求,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转运车辆、衣服被褥等的清洁消毒,可有效消除SARS-CoV-2对病室环境的污染。本研究中患者衣物的消毒是本院感控工作的一个薄弱点,患者入院后应更换患者服,确需穿患者自己的衣服时,应嘱患者定期更换衣物,收集时避免产生气溶胶,重复使用时,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 min,或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浸泡30 min,再常规清洗[16]。
基于本研究结果,COVID-19患者病房SARS-CoV-2污染水平较低,SARS-CoV-2感染的风险总体可控,病房的清洁消毒、手卫生等措施是降低SARS-CoV-2感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样方法参照规范[4-5]中物体表面的采样方法,每个样本连续采样100 cm2的面积,不规则物体表面涂抹全部面积,以提高采样标本的阳性率。但采集的标本数量较少,采样部位的设计尚需进一步完善,采样时间受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应增加标本量、完善研究设计继续开展研究。另外,收治COVID-19患者的应急一病房和应急二病区均为负压病房,因此未将病房空气列入研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