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义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地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同一区域人民维系血脉中固有情感的纽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发展。高职语文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结构相对固定且地域性明显,同时高职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将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可谓意义深远。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切实抓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等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制定实施省‘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建好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文学馆和社科普及基地等设施,多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1]迄今为止,浙江已有中国丹霞-江郎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四个景观(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有浙东学派、阳明心学和浙江近代人文思想以及和合文化、浙东海洋文化、治水文化、运河文化、浙江名人、最美浙江人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地域文化值得推广、传播。面对如此丰富的浙江地域文化,更应该不竭余力去拓展新路径、挖掘新手段、研究新方法,有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地促进浙江地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高校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对于高校自身和地域文化来说都意义重大,地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高校文化自觉构建和谐校园,亦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文化自信。”[2]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招生范围和服务范围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2017 至2019 年浙江省生源比例保持在90%以上,在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保持在85%以上。高职语文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将浙江地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融入高职语文,一方面能提高高职语文课程的吸引力,使教学内容更接地气;另一方面能让毕业之后留在浙江工作的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浙江地域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浙江地域文化的传承,促进浙江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前进步伐中,将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可谓意义深远。
在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开展行业合作,积极走访调研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作家协会等单位,甄选特色资源,与现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职业人文基础》为例,该教材主要由文学的熏陶、历史的感悟、哲学的智慧、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写意五个单元的内容组成。在对单元内容进行细分整合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浙江地域文化,形成教学讲义,为使用该教材的学校提供参考及融入途径思考(见表1)。
表1 教学讲义提纲
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注意将教学内容的浙江地域文化部分内化,凸显特色,使之不仅仅停留在案例、素材上。采用“以实践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清楚任务之后走出课堂,真正动起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现行高职语文教材《职业人文基础》中的单元内容“历史的感悟”,其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让学生了解过去、把握未来,从历史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基于这个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浙江地域文化因素“家风教育”,可以开展“走进西溪,感悟家风”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前往西溪洪氏家训家风纪念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洪氏家族祖训“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与家规“戒游、戒博、戒斗、戒色、戒隐、戒逸”的深刻内涵及意义。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网上资源、现场资料册等材料,让学生分工合作,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在此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了解浙江地域文化,也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评价方式传统,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评价内容片面,以书本知识为主,突出知识考核,忽略了口语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考核[3]。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制作《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表》的办法来完善教学评价。《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表》中包含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维度,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参与情况汇报、实践总结等成果,从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等指标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表现。评价分为A、B、C 三个等级,包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 分,最后教师评、小组评和自评分数按4:3:3 比例取均值;定性评价部分由“我眼中的自己”“团队里的我”“教师评语”构成,偏向于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并提出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及时改进与长效提高。这种评价方式不但能够反映出浙江地域文化是否已经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检测教学改革的成效;而且能对现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起到反馈作用,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革提升。
从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状况及培养特点出发不难发现,地域文化的熟悉性迎合了学生的家园情结,也是其血脉中固有的情感所在,将这种熟悉的地域文化同高职语文进行有机结合可谓是“情投意合”。这种结合有针对性地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及传承,也为高职语文改革开拓了新思路。在这样的大方向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有针对地做出改变,促使浙江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发挥两者有机融合之后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