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敦煌俗字研究综述

2020-04-29 16:39陈思维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俗字南京师范大学疑难

陈思维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19 世纪,随着俗字研究的日益兴盛,敦煌俗字研究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 世纪从刘复先生的《敦煌掇锁》开始,敦煌俗字研究正式引起学界重视,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出现了张涌泉等大批专业学者。21 世纪敦煌俗字研究日益活跃,张涌泉的《敦煌俗字研究》、黄征的《敦煌俗字典》以及曾良的《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和《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等陆续出版,敦煌俗字研究走向高峰。本文主要介绍2014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这一时间段内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此进行梳理。

一、研究概况

(一)俗字考辨

俗字考辨一直是敦煌俗字研究的主要方向,敦煌文献久远复杂,要流畅地阅读自然需要主攻考辨。近五年来,一共有3 篇论文从这一方面展开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战宇彤《敦煌俗字考释三则》[1]主要是从音、形、义三方面对敦煌俗字“”“” 和“”进行考释。经过考释,作者认为“”字为“䨿”字的俗字,“”字为“”字的注音字的俗字;对“”字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即认为其是“夺”经过偏旁类化而产生的俗字,但仍需继续查证。由于材料的限制,文中存在不少疑问,但也给后续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河北大学汤伟的博士论文《敦煌医药文献研究:校勘与疑难俗字考释》[2]对一些疑难俗字进行了考释,其中,英藏医药写卷28 例,法藏医药写卷56 例,并且提出疑难俗字的产生虽有迹可循,但也必须认识到偶然性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除此之外,作者还对敦煌医药文献进行了重新校勘和整理,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借鉴。

南京师范大学郭姗姗的硕士论文《敦煌蒙书俗字研究》,对敦煌本《蒙书》的一些疑难俗字进行了具体分析[3]。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创造性地讨论了敦煌《蒙书》俗字与现代简化字的相合情况,为敦煌俗字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这3 篇论文选择了不同的敦煌文献语料,从文献出发展开论证,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也留下了不少存疑的地方,需要加强后续研究。

(二)构形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沈阳的硕士论文《敦煌俗字构形系统研究》穷尽性地分析并描写了黄征先生所著《敦煌俗字典》中收录的5 921 个单字,完成字形整理后,对构形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创造性地绘制出《敦煌俗字直接构件统计表》,还依照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学讲座》总结出敦煌俗字的具体构形模式,认为敦煌俗字虽欠缺稳定度,但比之前阶段的文字更加成熟,并以小篆为例进行具体阐释,多有创新之处[4]。

杭州师范大学李艳的硕士论文《敦煌俗字偏旁研究》也以黄征先生的《敦煌俗字典》为研究对象,从偏旁研究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敦煌俗字的偏旁部件变化和具体原因,归纳了偏旁部件的通用例和混同例并分析具体原因,还总结出8 点偏旁替换规律[5]。美中不足的是,论文叙述稍显混乱,小标题也不够严谨和规整。

(三)繁化俗字

吴士田的《敦煌写本〈坛经〉的繁化俗字》以敦煌本《坛经》为研究对象,对俗字的繁化现象进行考察,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把繁化俗字分成7 大类,并归纳成表,直观鲜明;作者还认为《坛经》俗字繁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区别性,只是文字演化的一种正常手段;同时,从繁化的角度阐述了对现代汉字的一些思考[6]。

(四)研究综述

安徽大学张蕾的《21 世纪以来研究敦煌俗字的硕士论文综述》分析归纳了13 篇具有代表意义的硕士论文,认为21 世纪以来,敦煌俗字研究方向多样化、研究方法丰富化、研究材料广泛化,但仍有不少不足,即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7]。

南京师范大学阮仁平的《近五年俗字研究综述》选取2014 年至2018 年关于俗字研究的著作和相关论文,指出俗字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大多是老调重弹,没有新意;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8]。

二、研究方法

搞好学术研究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前辈的累积和后人的创新下,敦煌俗字的研究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每个研究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研究规律。表1 汇总了近五年敦煌俗字论文的研究方法。

表1 近五年敦煌俗字论文研究方法汇总

杨宝忠的《疑难字考释与研究》曾指出,疑难字考释可以采用以形考字、以音考字、以义考字、以序考字、以用考字五种方法,从这五个角度进行考释,能够大大增强俗字考辨的准确性和自觉性,对辞书编纂也具有重大参考意义[9]783-870。张涌泉的《汉语俗字研究》也提出了五种考辨俗字的方法,即偏旁分析、异文比勘、归纳类比、字书佐证、审查文义[10]201-221,对敦煌俗字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引作用。表1 中汤伟[2]的《敦煌医药文献研究——校勘与疑难俗字考释》就用到了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指出的“校法四例”——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给校勘文献和探求本字都带来了极大便利。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相互结合,会给敦煌俗字的研究带来新角度和新方向。

三、研究现状与展望

从以上8 篇论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敦煌俗字的研究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显著的进步,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研究优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俗字研究理论不断完善,有了科学的方法论,敦煌俗字研究自然一直在进步。

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与俗字自身特点相结合,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拓展。

研究材料多样化,域外汉文文献有法藏和英藏敦煌写本《碎金》;有选择一类专业性敦煌文献为研究材料的,如医药类;有专门研究一本书的,如敦煌《蒙书》和《坛经》;也有以黄铮先生的《敦煌俗字典》为研究语料的。在2014 年9 月之前,还有过不少代表性论文涌现,因不在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内,故没有列举出来,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杨义凤的硕士论文《〈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佛经写本俗字研究》以研究机构所馆藏的敦煌文献为研究材料[11]。

研究阵线专业化,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的设立,使南京师范大学成为敦煌俗字研究的前沿阵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

(二)研究不足

研究角度略显单一。近五年内的研究成果虽更丰富,但大多也只是在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相似角度的研究,以俗字考辨为主,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与之前并无太大区别,急需新角度和新方法。

研究观点存在分歧。敦煌文献资料珍贵且冷门,国内外相关研究者较少,研究深度不够,对同一个问题众说纷纭,甚至持相反观点。其中,医药类敦煌文献的整理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其他各类文献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且只集中在部分文献,总体研究水平还不够高。敦煌俗字学在中国语言学科里属冷门学科,规模小,起步时间晚,但有专业化倾向,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地方。

(三)未来展望

张涌泉先生在《汉语俗字研究》里曾提出过对俗字研究的四点展望,放在敦煌俗字研究上同样适用,即做好俗字辑录、整理、考辨和理论探讨[10]316-331。 目前,俗字研究和敦煌俗字研究正围绕着这四项工作展开。

笔者认为,敦煌俗字研究应扩大研究方向,可以将俗字与文化结合起来,探寻俗字所代表的古代文化内涵。敦煌文化向来神秘,进行文化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南京师范大学阮仁平在《近五年俗字研究综述》里也提出过可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建议[8],研究方法的革新能够提高对语料的挖掘能力和理解度,更容易得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因此,笔者认为近五年敦煌俗字研究整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有继承、有创新。

猜你喜欢
俗字南京师范大学疑难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Will versus shall: two magic modal verbs
文人笔记与俗字研究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