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优化对策

2020-04-29 10:15刘晓岚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港区南通市铁路

刘晓岚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综合交通枢纽位于综合交通网络交汇处,是指由车站、港口、机场、各种线路,以及为完成装卸、中转、各项技术作业需要的设备设施等,形成海陆空协同枢纽体系。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等问题逐步显现,作为市内外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综合交通枢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南通市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繁荣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江苏惟一滨江临海的城市,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既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是适应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1 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分析

1.1 现状

南通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新长铁路(新沂—长兴)、宁启铁路(南京—启东)、海洋铁路(海安—洋口)构成的“两横一纵”铁路网,铁路客货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所占比重快速提升。以铁路网为基础,围绕铁路客货集疏运体系建设,南通市高速公路、长江水运、民航相互协调发展。其中,“一环四射两通道”的高速公路和“五横八纵”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全面形成;“一港两翼、通江达海联河”的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港口跻身全省4 个2 亿t 大港;兴东国际机场开通30 余条国内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客货运量增幅较大。

南通市积极推进以铁路枢纽、主要港区、机场为依托的货运枢纽建设,实现综合交通的有机衔接,带动货运枢纽及区域转运物流中心建设。其中,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洋口港现代物流产业园投入使用,基本构筑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立体化”物流体系[1];综合性客运枢纽南通站、汽车东站等建成运营,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如图1 所示。

图1 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图Fig.1 Layout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s in Nantong

1.2 发展定位

目前,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建设战略机遇叠加,将南通市定位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城,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1)南通市地理位置优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通市既要发挥内外衔接的地理优势,构建高效连接欧美澳等国际板块的海陆空跨境综合运输通道,还要加快建设有效串接长江上中下游、东中西部和南北各方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2)南通市应抓住长江三角洲和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精准对接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非核心功能疏解,加速构建同城化交通圈。同时,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一体化运输服务综合配套,实现与上海、苏州、泰州、盐城等周边城市的无缝衔接[2]。

1.3 存在问题

(1)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布局尚不完善。对外运输通道,特别是连接上海、苏州及苏北地区的通道建设滞后,民用机场发展基础较差,内河高等级航道比例偏低,使得跨江通道功能单一、数量偏少,火车和机场班次、航线偏少,城市快速路网需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有待提升,省内外交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

(2)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层级不完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自运作,融合度不高,沿江沿海港区疏港铁路连通不足,衔接换乘不够便利,铁水联运集疏运体系不畅。干线通道尚未打通,枢纽功能单一,缺乏现代综合客货运输枢纽,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不高,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江海联运的核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3]。

2 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优化对策

围绕全面建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经济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求,构建形成以“两轴五联”指掌状对外运输通道为骨干,以“三环五射”扇网状市域交通干线为主体,全面提升南通市综合交通枢纽支撑辐射功能和互联互通水平[4]。

2.1 强化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把握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优化布局战略契机,以高速铁路、高路公路、长江黄金水道、航空等为重点,强化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1)打造多向立体交通网。围绕沿海和沿江2 大轴带,加快建设沪通公铁两用通道(上海—南通),加快推进崇海公路通道(崇明—海门)建设,积极推进沿海铁路通道(南通—苏州)、北沿江公铁两用通道(崇明—启东)、皋张公路通道(如皋—张家港)、苏通第二公路通道(南通—张家港)规划建设,与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形成“八大过江通道”,提升过江通道能力,强化南北方向联系。加快北沿江高速铁路南通段(崇明—南通—泰州)、沿海高速铁路南通段(盐城—南通—上海)、海启高速公路(海安—启东)建设,完善东西向公铁网络布局,高效连接长江中上游重点城市群。加快兴东机场站坪扩建和综合候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西安、乌鲁木齐等航空枢纽联系,构建高品质空中走廊。

(2)依托港区建设拓展近远洋航线。重点围绕通海港区、如皋港区、洋口港区、通州湾港区和吕四港区建设,推动相关港区航道工程、码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江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结构,强化与长江中上游港口联系,以日韩及东盟为重点,加密相应的国内国际班轮航线,增强近远洋运输能力。

(3)构筑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通过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重点工程的建设,构筑与上海、苏锡杭、宁镇常、泰州扬州、盐城等周边地区直接连接,与沿江、沿海及海外地区高效通达的“两轴五联”指掌状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2.2 畅通周边城市城际交通网络

依托长三角地区高速及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高等级航道,强化与上海、扬子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同城化发展,畅通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沪苏通1 h 通勤圈和长三角城市群2 h 经济圈。

(1)构筑对接上海的城市交通网。围绕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非核心功能疏解,主动接轨上海,强化与上海交通全方位精准匹配和高品质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崇海公路通道,沪通公铁、崇启公铁两用通道(崇明—启东)等过江通道建设,优化沪通间过江通道布局,研究对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向南通市延伸的衔接线建设,强化与上海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陆路交通一体化发展。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吸引高端航运服务机构在南通市设立分支机构,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沪通通关一体化,成为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多式联运配送基地。加强与上海浦东、虹桥机杨协同发展,扩大货运航空,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第一航空快递物流基地”[5]。

(2)实现与周边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通苏嘉城际铁路(南通—苏州—嘉兴)、沪通公铁两用大桥、南通市绕城高速公路、锡通高速公路北接线,以及通扬线三级航道未达标航段建设、九圩港复线船闸等工程建设,强化与苏州、无锡、泰州、盐城等扬子江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利用扬子江城市群沿江环线高铁开行南通市至其它沿江城市的城际列车,深化与太仓、张家港、江阴等港口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与无锡、泰州、盐城等机场联动发展。依托沪宁合城际铁路(上海—南京—合肥)、沪杭城际铁路(上海—杭州)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加快融合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际交通网络,强化与长三角主要节点城市和中小城镇的交通联系。

2.3 提升市域集散网覆盖通达水平

提高主城区与周边市县、周边市县间及乡镇间交通互联互通和覆盖通达水平,打造市域1 h 交通圈。

(1)贯通主城区至各市县区的水陆快速通道。构建“三环五射”的高速公路、铁路网。其中,三环包括内、中、外环,内环由北沿江高速铁路、沿海高速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南京—启东)、沪陕高速公路等组成,连接通州、海门;中环由南通市绕城高速铁路、如泰高速铁路(如东—泰州)等构成,连接如皋、如东、启东;外环由京沪第二高铁、海洋铁路、洋吕铁路(洋口港—吕四)、海启高速铁路等构成,连接海安、洋口、通州湾、吕四港区;五射则由北沿江高铁、宁启铁路二期、苏嘉城际铁路(苏州—嘉兴)、通洋高速公路等构成,连接通州、海门、启东、海安等市县区。加快打通区域内干线航道,贯通支线航道,加快实施通同线、通栟线、东凌竖河改造升级工程,推进新江海河、如泰运河等航道建设,形成“两横三纵”高等级航道网络布局。由此,贯通主城区与各市县区的水陆快速运输通道,实现水陆有机衔接、江海直达联运。

(2)强化市县区间及乡镇交通网络覆盖率。加快建设洋吕铁路,规划建设通州湾、洋口等港区铁路,强化与干线铁路连接。加快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包括G345 线、S355 线等,消除瓶颈路段制约。加快通州湾等沿海港区内河疏港航道规划建设,实现主要开发港区与内河干线航道网络无缝对接,从而强化市县区间及乡镇交通联系和通达覆盖。

(3)优先发展城市通勤网络。全面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强化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加快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与机场、铁路等枢纽的衔接,提高地面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和运行准点率,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城区半小时生活圈。

2.4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系统

(1)大力发展经一次中转,由海运直接转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货运组织模式,打造长江主航道“海进江”第一枢纽港。整合锚地、岸线、航线等资源,开发通州湾综合性国际深水海港,打造江海联运示范港区,配套建设江海联运物流园区。加强南通港与长江中上游地区港口之间江海联运的货运组织。加快通海、吕四等港区江海联运发展,打造江海河多式联运中心和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6]。

(2)依托长江深水航道,以集装箱船为重点积极发展江海直达船型,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推动与长江中上游重点港口、大型工业企业合作和联盟发展,提高江海联运与江海直达运输组织效率。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及内陆口岸部门跨区域合作,扩大“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适用范围,实现口岸互联互通和区域通关一体化。

(3)推动疏港铁路引入港区,实现铁路通江达海,引导港口、航运、铁路等企业加强合作,大力推进铁水联运。加强公路与港口、铁路物流基地及货运场站衔接,强化组织协调,发展公铁、公水、公铁水等多种形式多式联运。

(4)推进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空陆联运工程,开通南通兴东国际机场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卡车航班运输,发展空运中转业务。依托长三角地区良好的电商、快递产业基础,发展全货机,支线航空货运,推广货物空空中转、航空快件中转集拼,发展空陆联运[7]。

2.5 促进综合货运枢纽高效衔接

以重要港区、铁路场站、机场、重点物流园区为主体,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衔接网格,构建高效衔接的货运枢纽体系。通州湾港区、通州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通州湾物流园区等构成通州湾货运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核心区的主体,承担江海、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功能,需加快通同线、通栟线、海启高速公路、通洋高速公路、G328 线等主要衔接线路的建设,强化资源集聚能力,积极争设综合保税区,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推进深水进港航道和码头建设,着力提升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功能,进一步提升洋口港现代物流园服务水平。兴东机场货运枢纽由兴东机场及后方物流园区组成,要加强兴东机场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对接,加快推进衔接路线,建设南通市空港物流园区,打造长三角北翼航空货运组织中心[8]。积极推进货运枢纽与主要产业园区、商贸集散中心、综合保税区等的衔接线路建设,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内河集散3 大运输体系,健全公路、铁路、水运、管道四大集疏运设施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服务。

3 结束语

南通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实现主动对接上海,与其跨江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优化,以及衔接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在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率先作为,是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保证。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服务水平,加快打造都市圈同城化交通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一体化衔接,加快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提升,对南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港区南通市铁路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