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胡志丹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为渡过疫情难关的“权宜之计”,课堂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组织的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然而,“线上教学”以其更强的共享性、自主性和信息查询的便捷性,形成了独有的、可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互补的特色。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弥补不足,成为我们“线上教学”课堂探索的一大方向。
一、 教学设想
《鼠疫》讲述了鼠疫突降奥兰城,在从不以为然到封城抗疫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从肉体到精神的折磨,最终重获自由与安宁。抗疫组织者里厄医生,协助者塔鲁、格朗、帕卢纳神父、朗贝尔等人在疫情中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相异的人生信条。《鼠疫》中有小人物平凡的坚持,有以行动对抗虚无的“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与希望,有人性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复杂与闪光,也有“鼠疫杆菌不会灭绝”的警醒。《鼠疫》的寫作有其历史背景—对欧洲抵抗纳粹斗争的文学式还原,在时间的淘洗中,《鼠疫》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严谨的叙述结构、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呈现出直指生存本相的艺术张力。
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同学们,在阅读这样一部与他们有切近关联的经典之作时,会产生深深的共鸣和震撼。这便具备了艾德勒针对如何阅读想象类文本提出的“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找出其间的关联性,赋予他们真正存活的活力”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合理的阅读安排和读写活动,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现实背景和共情基础,在阅读方法和情感升华维度对学生加以引导。结合艾德勒所讲的阅读想象类文学作品的架构性目标—“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抓住整本书的大意”和“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笔者设置了以下的整本书阅读目标:1. 概括《鼠疫》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2. 初步掌握长篇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3. 感受《鼠疫》对世界荒诞本相的呈现并体会加缪的“反抗”姿态;4. 鉴赏作家传达思考、构筑世界的艺术方法。
二、 目标阐释
1. 概括《鼠疫》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鼠疫》一共有五个部分,讲述了从鼠疫降临、肆虐到被控制最后暂告一段落的过程。第一部分写鼠疫降临奥兰城,封城后焦虑蔓延,死亡迫近;第二部分写随着疫情的发展,里厄医生、社会活动者塔鲁、市府职员格朗、神父帕纳卢甚至外来记者朗贝尔都相继加入抗击鼠疫的斗争;第三部分中,我们能感受到在死亡阴霾下流淌的恐惧、愤慨、忧郁、沉重和“流放”感;第四部分,随着抗疫的继续,希望和温暖有所回归,值得注意的是里厄与塔鲁的开怀畅谈、孩子的死和神父关于“神父该不该看医生”的思考;第五部分,鼠疫退却,塔鲁离世,医生感怀。
在《鼠疫》的33个人物中,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于穿过鼠疫和荒诞看到生命和存在本相的里厄医生,因为青年时代的一个断想而放弃安逸生活并为之奔走的社会活动者塔鲁,立身于市府职员的平凡之姿而扎实工作的“英雄”格朗,充满布道热忱又不乏自我思考的神父帕纳卢,与众人一起抗疫的朗贝尔和边缘人物、鼠疫中的格格不入者科塔尔。
2. 掌握长篇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阅读长篇小说,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人物是很重要的一步,但要获得更丰盈的阅读体验甚至能产生审美愉悦,需要懂得欣赏小说的叙述艺术(即作者是怎么写的),透过“故事”和作家讲故事的方式去挖掘文本中更丰富的意蕴(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写)。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往往止步于写了什么,鲜少进一步地追问。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落点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追问和深思,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理顺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和求证作品的意旨。
概括《鼠疫》每一部分的情节要点,梳理情节脉络,可以作为阅读的第一步。而《鼠疫》中又蕴含了大量的隐喻和哲思,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情节蕴含的哲思和匠心,精读部分语段可成为深入阅读的第二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更系统的了解。
3. 感受《鼠疫》对世界荒诞本相的呈现并体会加缪的“反抗”姿态
跟随加缪的笔触进入奥兰城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座现代的、几乎与自然隔绝的都市的荒诞性:“既狂热又驰心旁骛,大家都感到百无聊赖,又得尽量习以为常”“他们走在波涛汹涌的人海里,却形成一座座小的孤岛”。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个没有罪过的孩子遭受的巨大折磨,却没有人可以组织,我们陷入了与塔鲁一样的矛盾—“在这些漫长的岁月中,至少我始终是个鼠疫患者,而我还恰恰以为,自己全心全意在同鼠疫做斗争”。加缪以其呈现性的笔触,描摹出这个世界的荒诞本相。
《鼠疫》相较于《局外人》,其超越性更在于看清这个世界荒诞本质之后,加缪通过里厄医生、塔鲁、格朗、朗贝尔等人的刻画,给出了他对“在荒诞世界中何以自处”的疗救之法:以反抗的方式存在。
4. 鉴赏作家传达思考、构筑世界的艺术方法
《鼠疫》的视角为传统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的组织也仍以时间顺序呈现单一的线性组织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忽略加缪在传统叙述模式之下的构思匠心。时不时跳出来直抒己见的叙述者、塔鲁的笔记在叙述中的穿插、小说开头特别强调的“史家笔法”和到结尾才真正揭开面纱的叙述者身份、对塔鲁生平的插叙、神秘老人的多次出现等,都体现了加缪在叙述上的匠心。王洪琛对此总结—“在《鼠疫》中,叙事时间与事件空间的穿插和搏斗,不仅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某一个叙述者为主的话语霸权,而且营造了一个充满寓意的舞台背景,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转化成一种情势和分为,众多人物在此‘自由选择,‘诉诸行动,演绎人类的生存荒诞性”,可给我们以这个角度的启发。
值得注意的还有加缪构筑奥兰城这一想象世界背后强大而深广的现实联结。正是对实际生活的体知,才有了加缪作品中深远高阔的精神境界和对人类命运与现实生活的苍凉感。
三、 操作策略
对四大阅读目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情节梳理和人物形象概括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而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和较长时间的实践与练习机会;小说意蕴的把握和叙事艺术的鉴赏则需要通过问题切入,选取小说中代表性的文段进行精读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在设计落点活动时,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二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共情式理解。既不能让阅读活动止步于“娱乐式”的“由已知到已知”,又不能一味求深求难而罔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如何通过落点活动的设置,实现《鼠疫》的整本书阅读的四个目标呢?笔者从内容概括、主题探究、写法鉴赏三个角度选取了以下阅读活动开展策略:
1. 拟写每部标题
任务说明:《鼠疫》共分为五部,请概括每一部的情节,并选取恰当的形式给每一部拟一个标题。
设计意图:概括情节是引导学生以付诸文字的方式,尝试回顾每一部的内容。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梳理,一则能加深对小说内容的印象,二则在梳理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小说情节的设置方式,为小说写法艺术鉴赏铺垫。拟写标题时,标题字数精简,也便于成果的展示,为之后的主题探究工作坊积累素材。
2. 制作人物名片(1课时)
任务说明:《鼠疫》中的人物鲜活而各具特色,请给小说中的里厄医生、塔鲁、帕纳卢神父、格朗、朗贝尔和科塔尔各写一段人物小传,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套人物名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给指定人物写人物小传,也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将文本中的人物转化为自己心中的人物,并且通过组内交流和碰撞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将成果锁定为一套人物名片,一则方便交流与复印,二则为之后的主题阅读工作坊积累素材。
3. 问题漂流瓶(1课时)
任务说明:读完小说,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请将你感兴趣或者疑惑的问题写下来,进行讨论,并将讨论后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小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每位组员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且避免了老师直接给答案的“灌输式”阅读。而遗留的问题多是学生感兴趣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对于其中具有普遍性的、与主题探究相关的问题,选出来放到主题漂流瓶中以备主题探究工作坊交流之用;对于其中有关写法鉴赏的部分,则提炼要义,融合到精读课中进一步探讨;对于一些关注点比较特别又不具普适性的问题,则可采用单独交流一的方式与学生进一步探讨。
4. 主题探究工作坊(3课时)
任务说明:主题探究工作坊需要同学们通过参与、行动、合作的方式,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究。工作坊分成各部标题确定、优秀人物名片展、漂流瓶问题研讨交流和主题小结四个部分。
环节一(热身环节):各部标题确定。教师事先录入学生拟写的有代表性的标题,当堂由同学们对这些标题进行讨论、筛选,拟定“班级成果版”标题。
环节二(过渡环节):人物名片评选。每组制作的名片在上课前已经贴在教室指定区域,便于学生提前参看和投票,在工作坊当天呈现得票率最高的各人物的名片,并且由相应的制作组进行适当的解说。
环节三(重点环节):漂流瓶问题研讨交流。老师把學生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根据问题的多少选择全部解答还是分小组解答。因为《鼠疫》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有很强的现实联结的可能性,老师可根据问题寻找现实素材帮助学生理解。
环节四(反思与升华):小组合作。每位组员用一组关键词概括小说主题并进行组内交流,以“我们从加缪的《鼠疫》中读到了______和______”的句式进行发表,老师记录关键词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当堂整合。
设计意图:以工作坊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主题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来,在体验中学生也会逐渐了解主题探究的方式:立足于内容,聚焦于问题,联系作者和现实经历等。而且,在体验中同学们也会发现,合适的“问题”是通向小说主题的最佳途径。
5. 片段精读(1—2课时)
任务说明:由老师选取小说中的片段,并根据其写法特点进行编排印发,主要包括叙述者的突然出现和直抒己见的语句片段、塔鲁向里厄自述身世的插叙片段、塔鲁的笔记在叙述中出现的片段、里厄医生承认自己是叙述者的片段、神秘老人两次出现的片段、两位母亲在塔鲁叙述中交会的片段、奥兰城的环境描写片段和鼠疫结束后的场景描写片段。课前布置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精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用1—2个课时进行写法上的研讨。
设计意图:将小说中叙述上具有特色的片段分类和罗列,引导学生关注《鼠疫》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线性时序表层结构之下的个性化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很好地呈现了加缪想要表达的“荒诞”和“反抗”两大主题。这一任务的设置,其实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逐渐了解该精读什么和如何精读。
6. 拟写诺奖颁奖词
任务说明:1957年,加缪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这段时间的阅读研讨体会,就《鼠疫》这部作品,为加缪拟写一段授奖词。
设计意图:此时带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复盘,则能让关于《鼠疫》的思考和体悟进一步内化。而诺贝尔奖授奖词本身在概括上具有准确、凝练而又不失深度的特点。让学生拟写授奖词,通过任务驱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对这一段《鼠疫》阅读体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也可以找出1957年的诺奖授奖词和加缪的获奖词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四、 结语
《鼠疫》凝结了加缪对于世界的荒诞性的清醒认知,和认识到世界荒诞性之后的“反抗”。虽然加缪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但这种以行走对抗虚无、以渺小但持续的力量对抗世界的荒诞的存在方式,确实是对存在主义最好的诠释。学生在阅读中往往能隐约感受到这种力量而难于概括和言说。而小说的“个性化写法”又因为其表层结构的传统性而易被忽略。这两者对于学生而言便是他们提高小说阅读能力的阶梯。笔者相信,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方案时,通过读写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抗“疫”跨界阅读 书写家国情怀—疫情防控下构建师生整本书跨界阅读写作模式》的成果,课题编号:2020YQJY320,课题组成员:李莉、胡志丹、晏丽、陈烨菁、沈慧芳、彭玉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浙江省柯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