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模式构建,把脉学生创新素养培育

2020-04-28 01:48董彬
江苏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教育模式

【摘 要】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学生如何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寻求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创新素养尤为重要。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通过对“1+X”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教育和社会各界之间融合创新的教育模式,注重核心素养、跨界思维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素养;国际化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4-0044-02

【作者简介】董彬,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党委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民办教育最具创新力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

新形势下,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素养。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外”)通过对“1+X”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一、“1+X”课堂教学

创新素养的培育,强调跨学科、多领域做功。苏外尝试在课堂中进行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创新设计跨学科课程,从基于学科的学习转变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教授关于环境保护的生物课时,会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研究项目,带领学生到苏州市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光大焚烧发电厂进行调研。学生们分成小组,围绕课题调查、研究与学习,一起寻找垃圾处理的方法。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将学习成果设计成海报设计、整理制作课题报告,并通过PPT演讲推广自己的理念。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校融入了人文、英语、艺术、生物等多方面的课程知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了学科知识,拓展了批判性思维,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1+X”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苏外根据创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多层次、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参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一是国家教育方针、纲要及地方政策,二是外国语学校、民办学校特色,三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学校由此形成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挑战类课程三级阶梯课程。基础类课程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类课程主要是校本必修、社团选修,面向分层,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设施设备、专用场室,注重校本研发,开设多元个性化选修课程,如马术、刺绣、学生领袖团等。挑战类课程涵盖大学先修课、学科竞赛、模拟联合国、“STEAM+”等课程,面向个体学生。三级课程彰显了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提升综合素养”的精神。

学校着重打造外语课程体系,开设了英、德、西、法、日、阿六种外语特色课程,全力打造“多语种+”理念,旨在增加学生语种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语言教学,让学生精通多种外语以及背后的文化。

三、“1+X”多元评价

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中,苏外积极探索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估手段多样化。

苏外将教师、学生、家长作为共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校建立“苏州外国语学校国际多元绿色评价系统”,优质管理学生课堂行为,针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发展,力求培养更加自律,更加自主,能与世界多元文化对话的高素质人才。

在此基础上,苏外的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都自主设计和研发了学生管理系统,不仅能优质管理学生课堂行为,也起到了很好的习惯养成、信息记录和家校联系的作用。教师在系统内及时记录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情况,家长和学生也可随时进入系统查看。学校期末生成的学习报告是针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估。

四、“1+X”角色转换

新时期的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处,将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变成与学生共度、愉快且充满艺术和智慧的生活。

苏外探索了双岗双职的“成长导师”制,指除了班主任主导以外,每位任课老师都是一名成长导师,负责为班级里若干名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安全教育、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个性化帮助和指导。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中,在“成长导师”制下,教师的管理职责,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五、“1+X”资源整合

苏外既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又面向国际化、现代化,两者相互融合发展。学校创新素养的落实,注重五个跨越。一是跨行业教育。学校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创造更丰富的课程。二是跨学科研究。创新素养的培育需要多學科的共同作用,强调跨学科、多领域做功,设计跨学科课程,从基于学科的学习转变为基于项目的学习。三是跨学部选修。各学部都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专业老师,学校要打破学部壁垒,积极尝试学生跨学部选修,每一个学部的课程逐步向学生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四是跨学段教研。学部开放掌握更多教育资源成立跨学科和学段的教研中心,鼓励老师跨学科、跨学部、跨学段进行阶段性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五是跨文化交流。学校对外拓宽资源,建立以项目制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多方资源融合,在中外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得到了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教育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