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解封”!健康码会成!“居民健康!身份证”吗?

2020-04-28 06:23史亚娟
中外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杨帆后台防疫

史亚娟

湖北终于开始“解封”了! 

从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解除了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同时,外省来鄂来汉人员,凭外省健康码或湖北健康码“绿码”,在湖北全省范围内也可以安全有序流动,不需另行提供健康证明等(确实无法申领健康码的除外)。

在一系列通知里,“健康码”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而健康码在疫情中最早的城市级应用,来自于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的杭州。

“今天你绿了吗?”2月11日,杭州推出数字化防疫举措——支付宝健康码,短短两周时间,就推广至200余个城市。具体而言,健康码实施绿、黄、红三色动态码管理,领取绿码,凭码通行;领取红码、黄码,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方可转为绿码。

对此有杭州市民调侃道:“平生第一次被绿得这么开心,尤其健康码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后,拿到绿码就可以‘码上复工啦!”

那么,健康码如何在企业复工的同时,保证有效防疫?如何发挥追根溯源的重要作用?为什么说健康码还将成为国家的“健康大脑”?《中外管理》专访了北京信谊明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兴峰,和易观国际高级咨询师杨帆。

数字化防疫:一人一码

什么是健康码?百度词条的解释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该码可作为个人在本地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

健康码真的行之有效吗?以杭州为例,微博上曾对健康码模式创新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它是正确处理防控疫情和社会民生之间关系的有效尝试;有人则质疑它收集信息的准确率,以及颜色评判维度的权威性。

“对于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外界都会有褒有贬,但不能因为争议就否定它的价值和意义。健康码模式创新对于社会治理,比如灾防、安防、反恐都有借鉴意义。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里程碑事件,尽管它还不那么完美。”赵兴峰如是向《中外管理》评价。

首先,健康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信息的及时追溯,将“死”的静态数据转变为“活”的动态数据。在大数据体系下,健康碼系统对于流动人口行走路径的统计,能够让城市实施更有效的疫情管理——当疫区人口行走至非疫区时,或疑似感染者随意外出时,后台都能第一时间抓取其踪迹。

其次,健康码后台实现了多点联动。比如:在办公室扫码、在家扫码,一键扫码即可轻松实现多个登陆点的数据打通,这样更利于数据管控。

但是,完全指望健康码来控制疫情,是不现实的。

赵兴峰亦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健康码也一样,存在着很多阶段性的不足。比如:用户填写的信息是否准确、及时,就是该应用的最大不确定性。“但这些都是技术落地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任何创新出来后,都要经过迭代,缺陷终究会被技术解决。”

易观高级分析师杨帆告诉《中外管理》:像北京这种大城市,各社区都要求返京人员填报个人信息,到了公司、医院、银行,还要再填一遍……有了健康码,就能避免这些重复性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健康码模式”也优于简单粗暴的封闭式管理,有效提高了复工人员管理效率。

健康码支撑起的“精准复工管理平台”

2月17日,在健康码的基础上,浙江省曾联合支付宝、钉钉、阿里云推出“精准复工管理平台”,并通过在杭州等15个城市试点,力争形成一套成熟的疫情期间复工方案。

“‘精准复工管理平台是与健康码直接相关的,都是借助多种数据的结合。比如:钉钉就有定位功能,能访问手机后端的地图行动轨迹,基于这些数据算法的后台管控,将更有针对性,便于事后采取应对措施。”赵兴峰向《中外管理》分析说,数据带来的高效和精准,是任何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精准复工管理平台”除了更高效外,信息追踪的准确性也更高,很适合在人员密集度大、疫情防控风险高的厂区内应用。

而健康码推出之后的信息更新,才是更大的考验。

赵兴峰强调:“是否能够实时更新健康码的颜色,就是对大数据连通性和后台大数据算法的考验。即使你现在的健康码颜色是绿色,但后来发现一个确诊病例与你乘坐了同一趟火车,后台就会自动把你的颜色变为黄色……这就是大数据融合的好处。”

针对杭州曾经出现的健康码失实填报现象,赵兴峰解释“健康码信息的准确性,不能靠个人的素质去保证,而是要靠技术来解决”。

总体看,个人填报只是健康码推行前期的基础,后续通过对确诊病例出行轨迹的追溯,和后台的大数据比对,往往容易得出相对真实的结论。

除了出行轨迹数据,赵兴峰认为真正的“数据智能”,是要借政府力量把几大数据平台打通,包括行政的数据、公安的数据、安防的数据、出行的数据,以及各电商平台的个人消费数据等。把这些数据全部融合到政府大数据平台再进行综合比对,信息识别的准确率会高很多。

国家版健康码诞生,“公民健康身份”开始落地!

在推出健康码应用的同时,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民众可以一码知晓个人防疫健康风险,扫一扫即可出示“掌上健康报告”。

这意味着,真正的国家版健康码要来了。

“健康码在全国推行,起步其实已经有些晚了,但以此为契机推动‘公民健康身份,却是一个好的机会点。”赵兴峰介绍道,我们可以以“疫情跟踪防控”为主题,大力推广健康码的应用,结合政府大数据平台,整合个人健康信息和医院诊疗系统,将社保、医疗等信息融会贯通,形成全民“医疗健康一卡通”,将其与身份证合二为一。

但杨帆认为:疫情结束后,公众对于数据安全的关注会更比以前更加强烈,像乙肝、艾滋病这些个人隐私是不需主动告知外界的。所以,随着健康码应用的深入,更多个人数据纳入大数据后台后,数据应用的权限、存储的方法,以及隐私的保护,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但不论如何,健康码数据除了用于此次对传染病防御、防护外,对个体医学研究价值巨大。但‘公民健康身份就像个人征信一样,运用的场景也一定会出现很多限制性条件。”杨帆提醒道。

应对输入式疫情,只能“点穴式精密智控”

如今,与中国新增确诊病例连番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疫情蔓延的愈演愈烈。针对日韩美英等新的疫区国家入境人员增多的趋势,北京、上海、青岛、烟台、延边等多地接连出台了相关措施,防止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健康码在外防输入方面,是否也一样能发挥作用?以健康码为底层技术的“点穴式”精密智控,将为国内防控,以及守住国门——灵活、精准地应对国际输入性病例,提供最有实际意义的技术方向。

但要注意的是:“防疫不仅仅是一个健康码就能解决的,还包括用各种技术手段去追溯、去监测、去隔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赵兴峰告诉《中外管理》,对入境外国人推广健康码,技术上不难做到,因为微信和支付宝早已在驻华外国人中普及,难的还是如何解决用户隐私问题,各国对于隐私保护的法律不一样,而健康码势必要追溯个人踪迹,纳入个人健康方方面面的数据。另外,外国友人的信息注冊地不在国内,一旦跨境,大数据追踪就不容易了。

但无论如何,外国人在中国期间的防疫“精准智控”,还是可以实现的。

绕不开的公民数据隐私问题

“只是,疫情毕竟是暂时的,短期偶发事件或许不会给技术足够的时间,让它进化得更完善。”赵兴峰坦言,短期内健康码确实起到了防控追溯之能,但只要疫情结束,你就没有理由再让人留下踪迹了,因为这很容易涉及用户隐私问题。

一直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杨帆也有类似的体会。

他告诉《中外管理》: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数据去做应用分析,就势必会涉及更多的用户隐私。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或许你有充足的理由要求用户如实填写,但过了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就有抵触情绪了。“其实不管在任何时候,通过技术手段去做数据的抓取和采集,都将面临数据安全问题。”杨帆补充道。更何况,采集个人生活数据原本是政府公共职能的一部分,而企业则应是逐利的,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先天与社会治理的公共立场并不一致。

“我认为健康码数据的使用和管控,不应该由企业去运营。”赵兴峰提醒,像基于采集数据形成的算法和对个体评价——健康码颜色,就有可能沦为企业资产。另外,个人信息在企业端,本身就风险重重,以往个人酒店信息的泄露,个人网络平台资料的泄露,都发生在企业端。

而赵兴峰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不管是健康码,还是“精准复工管理平台”,背后都有阿里的影子。如果阿里形成数据垄断,就会有不可控的风险——健康码由政府推向全国后,阿里势必要开发一款健康码App,广告就会如接连而至。就像“12306热线”,本来是一项社会基础设施,铁道部市场化后,里面的广告就铺天盖地了,这是对公民权益的一种侵犯。

赵兴峰呼吁:今后健康码的功能延展和推广扩大,各方都应该强化社会责任。即便是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也少不了在政府管控和法律法规约束下去推动这个事情。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杨帆后台防疫
Effect of short-term plasticity on working memory
Analytical formula describing the non-saturating linear magnetoresistance in inhomogeneous conductors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后台暗恋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以“后台”的名义节省电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