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新
(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常生活和饮食方式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糖尿病在近几年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超过4000万。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科疾病,如不能科学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将会导致病理性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糖尿病,胰岛素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有效手段。常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患者依从性比较差,胰岛素泵作为全新的给药方式在临床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3],通过基础量和餐前给药量最大值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胰岛素24 h自动、不间断输送,保持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本次研究分析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s)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类疾病、糖代谢紊乱、严重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5.59±4.05)岁,病程为4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2.98±0.46)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3~72岁,平均年龄为(55.61±4.02)岁,病程为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2.96±0.48)年,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期均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治疗期间停用全部口服药,进行2星期洗脱。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的模式,在1日3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799),初始剂量控制在0.52 U/kg,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隔天监测1次,适当提高监测频率,依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研究组患者使用胰岛素与对照组相同,初始剂量控制为0.45 U/kg,胰岛素泵输入基础量为全天用量的50%,剩余50%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数值设定,自动定时泵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胰岛素整体水平,适当调节患者胰岛素用量。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运动、用药、饮食指导,用药时间均为90 d。
1.3 评价标准: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统计两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6.6 mmol/L,各种糖尿病症状消失为治愈,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3 mmol/L为显效,空腹血糖低于8.4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为有效,空腹血糖高于8.4 mmol/L为无效,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有效,P<0.05为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数据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胰岛素总用量比较: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低于对照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诱发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内胰岛素水平异常,血糖显著升高,同时会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4],为此需要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血糖干预。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为胰岛素,常规的治疗方式为皮下注射,这种方法需要的胰岛素用量比较大,治疗效果不够理想[5]。
胰岛素泵属于人工模拟胰腺,属于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仪器,在胰岛素泵的储药器中装入胰岛素,通过导管等设备模拟胰腺功能,依据患者身体情况确定用药量,利用该设备能够准确模拟出人体内部胰岛素分泌量,短时间内纠正患者胰岛素状态,延长患者细胞衰竭时间,减轻毒性作用对人体β细胞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减轻皮下注射为患者带来的痛苦[6]。胰岛素泵治疗操作方法简单,胰岛素能够迅速被患者吸收,避免了胰岛素聚集,治疗安全,效果显著[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糖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因此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治疗过程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