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某部队三甲医院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20-04-28 07:13段力萨郭宇明孙江男江雨桐姜荣环
武警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官兵检出率

段力萨,郭宇明,孙江男,江雨桐,姜荣环,苏 彬

部队官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考验,容易发生心理应激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某部队医院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全面备战抗疫任务,同时快速集结医院精英骨干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评估期间医疗队已到达武汉并投入临床工作)。本研究团队于疫情全面爆发后开展官兵员工心理评估,以期了解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642名官兵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施测时间为2020年2月14-16日。评估对象包括一线医护人员(武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般医护人员(留守医院医护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其余行政、后勤人员)。

1.2 工具 (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目前的健康状况。(2)焦虑自评问卷(GAD-7):一种简明、有效的焦虑自评工具,由7个条目组成,用来了解患者在过去两周有多少时间受到包括“难以放松” “对各种各样问题担忧过多”等7个问题的困扰。条目分值:0分=从来没有,1分=偶尔几天有,2分=经常有(超过一周的时间有),3分=几乎天天有。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理论得分为0至21分,分值5、10、15分别对应代表“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程度分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0%、85.80%[1]。(3)抑郁自评问卷(PHQ-9):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抑郁检测量表之一。因其简洁性、敏感性、可靠性,被国内外综合医院广泛应用于对抑郁的诊断与疗效评估。该问卷的9项条目基于DSM-IV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编制而成。条目的分值设置同GAD-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 (95%CI:0.85~0.91)、0.89 (95%CI0.82~0.94)[2]。

1.3 实施方法 本次评估采取线上答题方式。被试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答题采取匿名、自愿的方式进行,依照指导语完成作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的组间差异。采取二分类逻辑回归,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1=是,0=否)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中,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共有642人作答,平均(32.82±6.41)岁,男136名(21.18%),女506名(78.81%);职业以医护人员为主,一线医护人员205名(31.93%),普通医护人员325名(50.62%),普通工作人员112名(17.45%);学历方面,硕士及硕士以上125名(19.47%),本科284名(44.24%),专科及专科以下233名(36.29%)(表1)。

2.2 检出率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焦虑检出率为29.44%,抑郁检出率为36.45%。调查对象中,不同职业、受教育程度、被试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影响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心理问题检出率 (n;%)

(续表)

注:对感染的担心,指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心;人口学指标组内对比,①焦虑检出率P<0.05,②抑郁检出率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以及当前健康状况(P<0.05)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职业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与疫情状态下焦虑的发生无显著关联(表2)。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以及健康状况(P<0.05)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职业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与疫情状态下抑郁的发生无显著关联(表3)。

表2 调查对象焦虑状态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注: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水平,产生两个哑变量,职业(1):一线医护人员=1,非一线医护人员=0;职业(2):一般医护人员=1,非一般医护人员=0

表3 调查对象抑郁状态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注: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水平,产生两个哑变量,职业(1):一线医护人员=1,非一线医护人员=0;职业(2):一般医护人员=1,非一般医护人员=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疫情下该部队医院官兵员工焦虑检出率为29.44%,抑郁检出率为36.45%,略高于以往文献数据。高延等[3]发现SARS期间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11.88%;Chen等[4]研究发现,SARS暴发后医务人员中有20%的人存在应激障碍;徐勇等[5]发现,SARS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的应激反应检出率为25.8%;张伟红等[6]对奔赴小汤山医院的122名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0.8%~15%的医务人员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本次研究结果略高于以往文献数据,原因可能是由于救灾第4~6天官兵员工最容易感到身心疲惫,3周后心理应激状态会逐渐改善[7]。本次评估时间为应激事件发生第2周,官兵员工最容易在此期间出现负性的情绪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部分官兵员工也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应激反应。

研究发现,对家人和自己可能感染COVID-19的担忧及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是疫情下导致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即越是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COVID-19,身体状况越差,越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此结果符合以Seley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模型理论[6]。该理论指出当个体经历重大危机事件时,心身都处于积极调整的状态,心理反应主要受其认知、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中介因素影响,机体也会调动一切资源保持内在平衡。过度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这种负性认知评价会导致个体出现注意力狭窄,沉浸在疫情相关的信息中,限制了自己积极应对压力源的能力,因此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而健康的身体则能够帮助个体提高承受压力的水平,协调机体尽快适应危机情景。

本调查发现,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一线医护人员及普通医护人员的的职业背景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即COVID-19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人员。其可能原因如下:(1)医护人员对COVID-19有专业认知优势[9],如医学背景可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建立起COVID-19治疗和防控的知识体系,而普通人员缺乏理解COVID-19的知识背景,容易曲解和误读疫情信息,增加内心的恐慌感。(2)医护人员有更多抢险救援经历,如成功应对应激事件的经历可增强个体对类似事件的适应能力[10]。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经历某类压力事件会增强个体的心理免疫功能,与没经历过洪灾的个体相比,洪灾幸存者面对类似灾害时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11]。部队医护人员经常性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特殊任务,因此面对此次疫情更加稳定、从容。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1)制定适合抗击疫情的工作制度,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合理排班轮岗,保障用餐质量,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避免因身体健康问题无法发挥救援功能。(2)畅通各类信息渠道,及时更新防疫信息[12],帮助官兵员工了解COVID-19最前沿的资讯、客观冷静的了解疫情的发展和国家层面的宏观动向与政策;重视家庭-社会支持作用,安排一线人员与家人联络,告知其家中状况,避免由于信息不畅造成过度的担忧[13]。(3)动态监测官兵员工心理状态;定期组织官兵员工参与心理评估,了解官兵员工心理动态并及时调整心理工作重点和方向。(4)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干预,采取放松训练、心理支持、认知调整等方式帮助官兵员工缓解情绪,指导官兵员工合理规划阶段性的工作生活,避免更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14]。(5)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15],为官兵员工提供及时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致谢:感谢北京领卫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查评估平台。)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官兵检出率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