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湿包发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

2020-04-28 09:20王继梅吕晓霞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供应物品

邵 梅,王继梅,吕晓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毒供应室,北京 518036)

湿包即敷料包在灭菌处理后的重量较灭菌前增加至少3%,是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管理时遇到的常见问题,湿包的发生会影响到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故需对湿包予以积极预防[1-2]。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护士纳入至一个圈子内,明确护理目标,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3]。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8年6月起在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本研究针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的湿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湿包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8年6月起在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5个月(2018年1月至5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5个月(2018年6月至10月间)各选择2000件灭菌物品,两个阶段内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数量及结构均未发生变动。实施前2000件灭菌物品包括膀胱镜包210个,内瘘包190个,妇科用包500个,乳腺导管包或活检包100个,起搏器包180个,输尿管镜包120个,腹腔镜包600个,其他100个。实施后2000件灭菌物品包括膀胱镜包200个,内瘘包200个,妇科用包500个,乳腺导管包或活检包110个,起搏器包190个,输尿管镜包140个,腹腔镜包560个,其他100个。两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018年6月前消毒供应室为常规管理模式,根据消毒供应室需求进行人员管理,主要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贮存和发放。

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8年6月起在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名称为“精益小组”,小组精神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圈员共8人,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3名消毒人员,选出1名圈长、1名督导员、1名秘书,组织圈员参与消毒供应室专业化灭菌管理相关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直至通过。(2)拟定活动主题:在品管圈内根据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采取头脑风暴法,选出多个主题,最终拟定“减少灭菌物品湿包的发生”为活动主题。(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采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担当人,每个月召开1次圈会议,每次会议持续1个小时。(4)把握现状:对2018年1月~5月期间灭菌物品发生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湿包均为较大的纸塑包,包内为无纺布包装的金属器械,放置于下层靠近灭菌器侧壁的位置,发生湿包的原因主要为包装方法不正确、包装材料、储存环境不合格、蒸汽不合格等。(5)制定和落实改进对策:加强急用专科手术器械包的管理,做好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工作;加强一次性无纺布+纸塑包的装载管理,加强其发放前的检查及质控管理;规范灭菌物品的储存环境,确保其充分冷却后再上架。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个阶段的灭菌物品湿包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并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无形成果进行评价,其中,护理质量评分由医院护理部的专家小组进行打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无形成果由工作人员自行评价,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所感知的团队精神、活动参与度、责任与荣誉、发挥个人潜能的情况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最低分为0分,每次调查8人。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共发生55例灭菌物品湿包事件,湿包发生率为2.7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共发生19例灭菌物品湿包事件,湿包发生率为0.9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湿包发生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9.53±10.21)分,而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74±9.82)分,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P<0.05)。

2.3 品管圈开展前后的无形成果评价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活动参与度、责任与荣誉、发挥个人潜能等无形成果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品管圈开展前后的无形成果评价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各类医疗器械的科室,该科室在医院各科室中具有重要的低位,其工作质量往往会对医院感染控制产生直接影响。湿包是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后常发生的一种不良事件,主要是指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在灭菌架上自然冷却30min后灭菌包内水分大于3%、物品手感潮湿或存在肉眼可见水珠的灭菌物品包,表现为包内有水滴、包外表面有水滴、固定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国内的湿包发生率高达21.3%[4-5]。湿包发生后,会导致细菌增殖,导致外部微生物进入通道,一旦应用于临床,易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因此,消毒供应室应加强对湿包的预防管理,减少灭菌物品发生湿包[6]。

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相对复杂,工作环节较多,导致灭菌物品发生湿包的原因较多,如包内器械摆放不当、包装过紧、器械包过大、金属器械过多、未按照操作指南装载物品、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过大而致疲劳、包装材料特殊、急用手术的器械包多、灭菌器故障、蒸汽不合格、器械过湿、台面冷却、储存环境不合格等,如何有效预防灭菌物品湿包的发生是消毒供应室需解决的难题[7]。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逐渐应用品管圈活动小组模式管理,品管圈是一种品质管理圈,主要是指工作性质相似的护理人员组建成的小团体,通过在圈内开展头脑风暴,由全体圈员共同拟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制定管理对策,可使圈员充分参与到护理决策和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还可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8]。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8年6月起在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率”为目的和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再根据灭菌物品发生湿包的原因制定改进对策,可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对灭菌物品管理的影响,达到减少湿包发生的目的,同时,品管圈活动中的护理目标明确,护理管理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可加强对灭菌物品管理工作重点环节的质控工作,强化护理人员的湿包防范意识[9-10]。

本研究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率为2.7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率为0.9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湿包发生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P<0.05),充分说明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解决了灭菌物品管理中的难题,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研究还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活动参与度、QCC手法运用、责任与荣誉、发挥个人潜能等无形成果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这主要是因为品管圈活动中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专业化的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控意识,还可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可有效降低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为落实消毒供应室的“创优”工作,提高物品清洗与消毒质量,我院消毒供应室下一步还打算继续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小组形式管理。

猜你喜欢
品管圈供应物品
称物品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