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燕 李井平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反映在公共体育资源层面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资源需求与相对不足的公共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1]因此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我国不断的提高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能力,为此,本文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对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理论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探究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趋势,为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图1 2000-2019年“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主题检索研究状况及趋势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以“公共体育资源”为主题检索,时间截止到2019年1月以前共有文献367条,以“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为主题检索,共有113条与公共体育资源相关的文献,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相关文献约占公共体育资源相关文献的30.9%。进一步以“2000--2019”近 20年为时间界限进行检索,共有113条记录,其中包括论文、报纸、年鉴等。近20年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相关文献年均文献量为5.65条,总体发展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为了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再进一步以“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为题名的精确检索,检索文献总量是19条,时间跨度为2019年以前。其中,包含中国学术期刊论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优秀硕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见图2)
图2 以 “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题名检索研究状况及趋势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以“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为主题检索,时间截止到2019年1月以前共有文献113条,以“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为主题检索,共有20条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相关的文献,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相关文献约占公共体育资源相关文献的17.7%。进一步以“2000——2019”近20年为时间界限进行检索,共有5条记录,其中包括论文、报纸、年鉴等。
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刘旭东学者基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七个方面,分别是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不完善、资源配置的模式较陈旧、体育社会组织力量弱小、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资金保障不完整、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和供给主体单一等方面的问题。[2]周强等则基于城乡均衡配置的视角提出江西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乡之间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远落于城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且指导率相对偏低、政府对公共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等三个方面的问题。[3]而学者何涛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进行实地研究,发现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场地设施供给不足、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供给不足等问题。[4]还有学者基于资本的视角下,提出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均衡,同时除资源供应不足之外, 还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整体养护效益差等问题。
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严淇美学者采用Tobit模型方法从投入与产出两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温州市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价指标,得出公共体育服务配置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促进温州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5]陈华伟学者基于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东、西与中部地区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有居民消费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当地教育水平、人口规模、辖区面积、等10个方面的问题。[6]而张春喜从配置的主体和公共效用两个角度对澳门公共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空间格局、项目结构和时间配置上找到体育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7]
关于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申洪根学者选取了教育科研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商贸休闲资源以及公共交通资源六个指标构建了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口集聚与公共资源配置匹配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此时的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公共资源配置的发展空间。[8]李洪波学者从公共体育人力、物质和文化资源的配置的三个角度构建了社区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价体系,由此提出了社区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路径。[9]同属有些学者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梁金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社会与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效率缺乏和公平不足等问题,从而找出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选择。[10]
国内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还未见逐报刊,因此对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应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能力”两个基本理论观点来分析、考量,并予以界定。
研究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就需要对于公共体育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我国学者关于公共体育资源的研究开始较早,其中有关公共体育资源阐释的观点主要有:“公共体育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要素的有机统一体”[11];“公共体育资源应该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阐述,主要是指为了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以及为了提高国家体育的竞技水平,和社会群众体育所投入的物力、财力、人力、时间以及信息等等方面的物质与非物质,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基础来源”。[12]董新光学者认为公共体育资源是指体育行政部门拥有或掌控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政府,用于进行体育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要素的总称。[13]从内涵阐释来看公共体育资源主要包括公共体育人力资源,体育活动与赛事,体育产品,体育组织机构,政府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公共体育相关的政策改革等。
因此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的需求,公共体育资源短缺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回避的难题,因此公共体育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必然会带来选择性的需求,即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公共体育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体育活动中去,更好地满足人们运动等方面的需求,并实现资源利用的帕累托最优,达到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效益。这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
针对资源配置,我国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张向先学者指出资源配置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结合。[14]徐隆学者则认为资源配置就是如何科学分配和利用体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被合理利用、能够满足社会的各方面的需求、获得最佳效益。[15]
在经济学中,资源配置可以理解为要素资源集合,王善迈学者指出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不同的分配。[16]
所以说资源配置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各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其实质就是实现各种资源的动态分配,做到整合、运用并实现效率。
从内涵阐释来看,公共体育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要对它进行合理的配置,首先是要取得或集聚公共体育资源要素才能实现资源的拥有,然后通过整合和运用对其实行动态配置,才能进一步实现配置效率最优。因此可以对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进行初步的界定,认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就是指如何把稀缺的公共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集聚和整合,并通过运用来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群体对体育产品的选择性需求。
关于能力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关注于能力的内涵的相关研究,陈信康学者认为资源配置能力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吸纳、凝聚、配置以及激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能力。[17]傅允生指出资源配置能力具有时间维度,即在特定的时间阶段里它与时间的节点具有一定的相关联系,即具有动态变化,资源配置方式主要包括制度与技术配置两种方式。[18]许淑君提出资源配置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方面。[19]
因此,紧密结合前期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内涵基础上进行的再深化,即通过汲取各种体育资源并不断地进行累积、整合各种公共体育资源。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文献检索,我国关于公共体育资源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4年,至2018年,博硕士文献总量只有82篇。因此,公共体育资源研究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研究涉及到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公共体育资源的分类,公共体育资源共享研究等方向。从资源性质的角度来看,学者们将公共体育资源划分为有形与无形资源两个方面。王松学者从资源的属性角度,将公共体育资源划分为自然和社会资源两种。[20]张林夕将公共体育资源划分为公共体育人力资源、设施资源、体育组织资源、公共体育信息资源、公共体育财力资源及公共体育政策法规资源等六个方面的内容。[21]从公共体育资源共享研究角度进行分析,高晖通过高校自身、政府管理和社会综合三个因素指出西安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探索多元主体的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道路和实现多元主体的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道路的建议。[22]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李骁天学者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了影响学校与社区共享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措施,主要在于政府管理方面,人身安全,政策法规和学校教学管理,体育资和观念与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23]
综上所述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资源的分类与共享研究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共体育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有形资源(体育人才,体育经费的投入、场地设施、体育组织机构体育活动与赛事,体育产品等)和无形资源(具体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政策改革等)。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文献检索,我国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7年,至2018年,博硕士文献总量只有38篇。但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的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涉及到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公共体育资源效率研究等方向。
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李洪波学者指出在政府方面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政府价值观念等影响着公共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24]裴立新学者提出以“集约化”观念的意识指导从观念、体制、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体育发展动力和结构等五个方面解释了体育资源配置问题。[25]梁金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从人力资源、投资资源、场地设施资源等有形资源配置方面找出资源配置中所存在的效率缺乏和公平不足等问题,并为此提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选择。[26]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三大矛盾:第一, 总量的不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对体育的需求不断的扩大。第二, 政府对体育事业资金总量的投入不足。国家对比其他行业来说,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却是相对的不足。第三, 资源配置的均衡,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充分。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充分但在利用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而其它地区资源的存量有限, 却能满足众多群众的需求。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袁春梅学者运用泰尔指数法, 对近5年的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连接。[27]董新光从人、财、物、信息四个角度对我国的公共体育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并提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状况的改革取向。[28]秦小平学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城乡对比,同时借鉴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在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上探讨了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及其现状。[29]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进行分析,丁烨琪学者从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和数据说明三因素构建了数据包络模型对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来分析,指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30]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网络版)文献检索,我国关于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10年,至2019年,博硕士文献总量只有19篇。但关于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关于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涉及到社区公共体育、体育场馆、政府购买研究等方向。
赵宸阳学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动力体系的结构、功能、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化动力体系的路径。[31]
陈华伟学者釆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从配置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对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研宄,从而提供了参考和决策依据,提出提髙配置效率、优化配置结构的对策。[32]
我国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研究的起源,不是萌发于体育学领域,而是从经济学领域来时的。始于经济学界对我国资源配置能力和指标的研究,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构建指标分为三个主要配置能力:集聚力、运用力、促进力,表现了区域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强弱。[33]在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界定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从科技资源配置强度、科技资源配置结构、科技资源配置成效和科技资源配置环境四个要素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分析。[34]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基于云模型对水资源配置能力进行评价,从水资源总量指标、水资源开发指标和水资源供用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权重分析。[35]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市场配置航运资源能力、政府配置航运资源能力以及保障发挥资源配置能力配套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状情况进行了评价。[36]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研究还未见逐报刊,但出现了其他相关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学者们从金融资源、水资源、区域科技资源等方面对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构建了指标体系,同时关于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而建立了对各资源配置能力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构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