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红
“兵妈妈”朱呈镕生在沂蒙老区长在沂蒙老区,红色沃土里的成长历程,让朱呈镕对部队有着深厚的特殊感情。她积极参与拥军工作18年来,从阿拉山口边防哨所到西藏边陲,从“非典”一线到抗旱打井,从黑瞎子岛、鸭绿江畔、青藏高原到三沙市,她拥军支前的足迹已经遍布大半个中国。朱呈镕说,她要把拥军的路走得更宽一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这份爱,献给人民子弟兵。十几年来,朱呈镕先后被38支部队聘为名誉政委、被18个部队聘为政治辅导员。她常说:“我虽然不是最有钱的人,但我是最幸福的人。有5000多个兵儿子叫我妈妈,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2020年春节前夕,从吉林长白山慰问部队官兵回来后,朱呈镕就投入到去武汉“抗疫”一线慰问子弟兵的准备工作当中。
由于春节放假,外地员工赶不回来,朱呈镕就让人挨个打电话先把本地员工叫回来。一切准备就绪,朱呈镕带着71名工人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备料、调味、包装,一环扣一环……这一干就是三天三夜。累了,她就给大家鼓劲儿:“这些水饺是送给前线子弟兵的,大家再辛苦坚持一下。”
仅仅几天时间,至1月31日,她带领员工生产的20吨水饺就加工完成,并且分批运进冷库冷藏速冻。在赶制水饺的同时,朱呈镕随时关注着武汉的消息。她从新闻上了解到,到武汉的道路完全封锁了,必须出具物资运输通行证才能去武汉。
为尽快拿到去武汉的相关手续,朱呈镕顾不得休息,及时联系春节放假尚未上班的有关部门,当天,临沂市妇联便帮助她办理了去武汉的通行证。顺利拿到通行证后,她立即出发赶往武汉,她心中记挂的就是要把20吨水饺尽快送到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部队,让医护人员在春节期间能吃上热腾腾的水饺。
去武汉时,关上车门的那一刻,丈夫赵树明塞给朱呈镕一个苹果。心有灵犀的朱呈镕明白,这个用纸巾包裹的苹果,不仅是丈夫让她在路上解渴用的,更包含着一路平安的祝福。接过苹果后,眼泪在她的眼睛里直打转。920公里的路途,14小时日夜兼程,这位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兵妈妈”看上去有些疲惫。但朱呈镕顾不得这些,一下车她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部队领导,想让部队官兵尽快吃上热乎乎的水饺。
吃早饭间隙,朱呈镕与部队领导谈起自己为何敢到疫区,她动情地說:“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的乡亲们以‘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袋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家国情怀,教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老区人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一心跟党走,坚定走好拥军路。”之后,朱呈镕请求:“首长,我要去火神山给战士们送饺子。”“不行,那里太危险了。”首长回绝道。“见不到他们我就放心不下,就算回去也睡不好觉。”朱呈镕恳求着。看到朱呈镕如此情真意切,部队首长终于答应协调。
“这个非常时期能来看望战士的,沂蒙人民是第一个!”看到朱呈镕有些疲惫的样子,火神山医院部队首长的语气中既有惊讶,更有赞许。
自武汉返回临沂后,朱呈镕自行隔离了18天。她说:“我们比规定的隔离期延长了4天,不给政府添麻烦。”这18天,只是朱呈镕18年拥军路程中的一朵小浪花。“我爷爷是老红军,我也是听着老人家的故事成长起来的。他们那一代人受了那么多苦,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要时刻想着保家卫国的子弟兵。”朱呈镕说。这些年来,从物质拥军到精神拥军、思想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在大江南北上百座军营里,常看到她拥军的身影。在万千个基层官兵心里,她赢得了“最美兵妈妈”的殊荣。从接济特困军人、帮助复转军人就业、资助军烈属前往南疆扫墓,到创建“新红嫂拥军慰问团”,每到一支部队,她都给战士们做报告,讲沂蒙精神、红嫂精神,把老一辈的拥军情怀传递到军营中去。
说起朱呈镕与部队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1998年,当时45岁的朱呈镕从临沂市毛毯厂下岗,自谋职业的她从干人力脚蹬三轮车运输起步,发展创办了集速冻食品加工、餐饮服务、连锁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而创办公司的初衷正是来自于她的“军人情结”。那是在1999年,朱呈镕去本市的平邑出差,看到山区一位老人正在砍山楂树,一番询问后得知,老人是一位退役老兵,因为前些年大量种植的山楂卖不出去,只能忍痛砍树。朱呈镕不忍心让这位退伍老军人难过,就以200元做订金,打算将山楂全部收购用来给员工发福利。
可让朱呈镕没想到的是,她几天后用了好几辆货车才把两万多斤山楂运完。看着堆积如山的山楂,朱呈镕开始犯愁。为了不让山楂浪费掉,她决定将山楂加工成沂蒙山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冰糖葫芦售卖。可是毫无经验的朱呈镕并不懂得制作冰糖葫芦的程序,她一边走访一些作坊,一边查阅相关书籍,开始反复试验熬糖温度,终于做出了既不粘牙又不苦的无核冰糖葫芦。她还给糖葫芦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牛肉,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
牛刀小试获得成功后,朱呈镕决定大干一场。随着“朱老大”糖葫芦在全国的热销,朱呈镕顺势开发出新的产品——速冻水饺。2000年的冬天,朱呈镕到吉林考察速冻饺子生意。带着5吨饺子返程的路上,她的货车遭遇翻车事故。经过的军人立刻下车帮忙救助,朱呈镕拿出些水饺送给对方以表感激。“拿到水饺后他们连连道谢,我看他们这么高兴,就想以后一定要包水饺给战士们吃。”朱呈镕说,从那时起她就打定主意,用中国人最爱吃的饺子,慰问保卫家园的军人们。
朱呈镕说,是沂蒙精神一直在推动着企业的发展。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发生后,朱呈镕从电视上看到北京小汤山医院一名女战士不幸感染“非典”牺牲时,身边还放着一个尚未动筷子的盒饭,里面连菜都没有。此情此景,朱呈镕难过极了。“我要去小汤山送水饺给解放军吃。第二天,朱呈镕备好5吨水饺奔赴小汤山医院。一位部队首长动情地说:“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冒着枪林弹雨拥军支前。‘非典时期,你们不顾生命危险来到小汤山。见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战争年代的‘红嫂,请老区人民放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非典。”
如今,朱呈镕的企业已成为一家集速冻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标准化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数亿元。企业发展壮大后让朱呈镕的拥军路走得更宽阔。她把拥军爱国情怀铭记在心中,每年抽出二分之一的时间、拿出企业30%的利润拥军。她还积极安置退伍军人,目前,公司接纳的退伍军人已占全部员工的30%。
而令人更为感动的是,她拥军没有前方和后方,不分兵种和地域。她的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是拥军日。其实在最初拥军时,赵树明说妻子“不干正事,放着企业不管,整天往外跑”,但2012年的一趟西藏之行,让赵树明观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海拔4800多米的某哨所,他看到战士们的脸是黑的,手指甲是平的,嘴唇冻得发紫,朱呈镕作了一场40分钟的报告,部队官兵都哭了。“当时触动很大,现在她拥军我一般都会跟着。”赵树明说。
2016年春天,沂蒙山腹地的老“红嫂”祖秀莲家乡——沂水县院东头镇上小庄村,急需修建两个拦水坝,当时朱呈镕的公司正在兴建新厂区,资金非常紧张,但她依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两次共筹集35万元,用于该村兴修水坝和硬化乡村山路。同一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朱呈镕带上老红军黄洪瑞亲手编制的一双草鞋,发起了历时8个多月的“草鞋传”全国接力传递活动……从军营到学校,从边关哨卡到乡镇街道,从白山黑水到齐鲁大地,行程26万多公里,足迹遍及24个省(市)。
为更好地传承沂蒙精神和沂蒙人民的光荣拥军传统,2017年,朱呈镕籌资1800万元,在自己的水饺厂建设了“红嫂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珍藏着“红嫂”祖秀莲所使用的扁担和卖酒的酒篓,抗战时期的地雷、枪炮,老“红嫂”支前做军鞋的鞋样,支援前线的小推车,以及雷锋于1960年1月8日亲笔签名送给辽阳县兵役局政委余新元的留念照片等300多件革命文物。对于朱呈镕所做的这些,迟浩田上将曾高兴地赞许她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你能把‘红嫂的精神传承下去,我这个退下来的老兵也就放心了,‘红嫂有了接班人了。”“红嫂文化博物馆”开馆前夕,迟浩田上将兴致勃勃地前来参观,仔细听取朱呈镕的讲解。2019年,博物馆接待了12万人次参观学习。
2020年春节前夕,连续拥军18年的拥军模范、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应部队首长邀请,不远千里来到朱日和,冒着零下27度的严寒,看望和慰问驻扎在戈壁滩上的子弟兵们,送上“兵妈妈”的新年问候和祝福。此行,朱呈镕不仅带来了4000斤水饺和一批拥军鞋垫,还把单位驻内蒙古办事处的多名经销商也带进了部队,培养大家的爱国拥军意识,传承好公司的优良传统,把“拥军也是生产力”的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为动员社会各方更多的力量加入拥军队伍,早在2009年11月,朱呈镕筹集资金28万余元,成立山东省第一家拥军优属协会,现在会员已有200多人。她还发动大家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到军营,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帮助军烈属脱贫致富。朱呈镕深有感触地说:“我深深感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全社会拥军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2019年,朱呈镕拥军之家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兵妈妈”朱呈镕坚守不渝的信念。作为沂蒙新红嫂,近20年来,她把母爱和家庭的温暖送给部队的战士们。她曾连续9年放弃和家人团圆,选择在哨所过年,和战士们一起煮饺子、贴窗花,给他们送去家的温暖。这些年,朱呈镕还抢救式地发掘沂蒙“红嫂”感人事迹。教育更多的人,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近20 年来,她拥军行程几十万公里,送给部队的战士们鞋垫8万多双,送水饺900多吨,做报告400余场,累计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为此,她受到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受邀参加了“9·3”大阅兵观礼。在她的影响下,她的爱人赵树明,儿媳和孙女也参与到她的拥军行动中,家中相继13人走进了军营,其家庭先后荣获“齐鲁心系国防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