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的维度思考课时教学设计的优化建议

2020-04-27 08:55祝翠翠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练习者稳定性同伴

祝翠翠

本期话题研讨是“支撑与平衡类动作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主题下水平三单元第3课时的课时计划,本节课选取了以肩肘支撑的平衡——肩肘倒立,以单脚支撑的平衡——燕式平衡,以双脚支撑的扭转平衡——跳转180°~360°,3种不同的平衡动作组成“不同身体部位支撑的平衡”[1],并通过不同平衡动作的组合练习(转换),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本课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本期研讨过程中,大家对平衡的理解与认识统一,对于本课的整体设计充分肯定。但是,案例对于如何评价仅仅作为一个问题抛出,设计者并未出示具体的评价操作办法。尽管讨论中关于如何评价方面,参与研讨教师提出了诸多观点,如,安徽季志芳提出,“稳定性是评价平衡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浙江姜年军认为,“在评价时应对单个动作是否流畅、美观、有力量,组合动作是否衔接自然、重心控制稳定、节奏适中,以及时间把握、空间利用等作出及时评价”等,但这些观点对于如何依据评价反观课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从评价前置的视角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等未进行深入讨论,也未给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因此,笔者想从研讨中大家普遍认同的稳定性、连贯性、观赏性3个评价维度谈谈对课时教学设计的优化建议,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练习方法趣味化,提升动作稳定性

本节课选取的肩肘倒立、燕式平衡、跳转180°~360°这3个教材都属于平衡类动作,其意在于维持平衡,但追求的是一种稳定[2]。稳定性是动作技能、技巧的一个基本特性,其中动作的力量、方向、辐度、速度等要素,都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合乎规律地完成,不因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或失误。不难看出,要达到动作的稳定,内在力量非常重要,案例设计充分关注了这一点,也设计了一些专项性的力量练习,但针对性还不够强,趣味性也略显不足。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动作的稳定性。如,在肩肘倒立中,夹肘内收是保持稳定的重要前提,如何使肩与肘形成三角支撑保持稳定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建议可在准备部分设计一个专项性游戏——“夹手大逃脱”。动作方法:两人一组,练习者两手撑腰大拇指朝前,同伴将两手臂穿过练习者两肘之间,当听到口令后练习者迅速夹肘内收试图将同伴的手夹住,同伴则要迅速抽出手。这样的练习方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两肘内夹的感觉,通过游戏的方式避免了枯燥的讲解、示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也为最后掌握肩肘倒立支撑的稳定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案例转体180°~360°的练习中,跳转180°~360°难度较大,主要是身体旋转带来的失衡,落地站稳克服惯性对动作本身的要求较高,建议在原设计内容不变的基础上由教师先示范各个角度的转体动作,然后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动作技术的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动作的稳定性进行互评。当原地跳落能平稳后就可挑战下一个更高级别的转体难度,如果动作没有达到稳定,则继续原来的练习,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每挑战一关后都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挑战与克服中确认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课题”,并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再如,在燕式平衡练习中可以设计比谁保持稳定的时间更长的比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检验学习成果,强化动作的稳定性。

二、动作衔接情境化,促使组合更连贯

连贯性往往是针对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的表述,也是动作熟练程度的体现,连贯的动作不仅彰显美感,也更给人以视觉上的流畅感。如在肩肘倒立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身体摆各种英文字母,L代表肩肘倒立准备姿势,前面的U代表前屈动作,后面的U代表后倒翻臀,教学现场再创设一个平衡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从前面U到后面U进行转换,学生在趣味游戏中不自觉地掌握了后倒翻臀的动作,接着再引导学生挑战尝试做出“长L(即肩肘倒立完整动作)”,并提问怎么样让“L”更加稳定进而引出夹肘撑腰,“L→前U→后U→长L”的整个过程动态连贯,使学生在挑战中完成翻臀、举腿、立腰、夹肘、绷脚尖等动作,且一气呵成。又如,所学的3个动作是不同部位支撑的平衡,在组合动作学习中可以将各个动作融入到情境中,用形象的名字对所学动作进行命名,“刺猬奔跑”可以代表前滚翻,“猴子捞月”可以代表肩肘倒立,“金鸡独立”可以代表燕式平衡,“旋转木马”可以代表跳转180°~360°,在不同场景里能边说动作名称边展示相应动作,也可以根据同伴的提示进行动作的练习。这样的情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形象地展现具体动作,更有利于领会学习。

三、纠正手段多样化,形体美观更大方

本期案例的平衡类动作,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都要求舒展、协调、节奏感强、造型美观大方,并且在动作进行与完成过程中,展露出动态美,显现出体操运动的特有艺术魅力,给观赏者带来较好的审美体验。如在肩肘倒立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双腿上翻过程中容易出现两腿分开或两脚分开、脚尖不绷直的动作,会显得没有美感。在本期案例中使用了泡沫垫,脚尖触碰泡沫垫的方式有效地使学生做到脚背绷直,但针对部分学生伸髋挺腹部,导致含胸、塌腰、屈髋的现象,可以借助垫子做软墙,将垫子竖起由同伴在外侧用力,练习者屈腿于“墙”上,当听到口令后借助脚蹬垫的力量使背腰臀向外挺出并成一条直线从而使动作更加优美。又如,在做燕式平衡练习时可以让练习者说出同伴手上比画的数字帮助练习者抬頭挺胸,用后腿触一定高度的泡沫来帮助练习者后腿抬起。再如,在完整动作组合中可以先挑战5s做一个燕式平衡,接着挑战3s燕式平衡,然后还原接跳转180°~360°,最后直立亮相。当动作能够熟练并优美展示时,再加大难度,如燕式平衡+跳转+前滚翻成支腿坐、燕式平衡+跳转+前滚翻+肩肘倒立,教学中注意特别赞扬学生们的组合流畅、姿态柔美,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动作纠正,既符合水平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

四、结语

平衡动作是基本动作技能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如力量、速度、协调、敏捷等都需要平衡能力的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发挥,而不同部位支撑的平衡组合更是运动技能轮的活化运用,也是内容与教材关系的直接体现,更是内容体系连续性与系统性的大胆尝试。大家在评价平衡类动作学习效果时应着眼于稳定性、连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也应该从评价的角度出发对课时设计进行反推,多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融趣味性、竞争性、教育性等多功能于一体,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2]孙喜和,陈昌福.“平衡动作类”研讨中尝试与突破[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62-63.

猜你喜欢
练习者稳定性同伴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寻找失散的同伴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落地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