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学科价值与教学建议

2020-04-27 08:55王德刚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纲要体育教学模式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浙江省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校体育工作实际,通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实施案例构建的课程实施体系,以获得适合浙江省乃至全国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最有效策略[1]。通过强化学生体育学习的反馈指导、体验运用和习练密次等实施策略,《纲要》呈现出强调体育课堂教学的技术习得和技能运用的教学导向。从“技术、体能、运用”的单元构建,到“一堂课基本要求”的课堂评价,再到“教材三个一”的流程处理,《纲要》形成了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实施模式(表1)。随着《纲要》的实践深入、理论创新和新版发行,在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刚性要求背景下,探寻“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学科价值和实施方略,有利于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效能,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学科价值

1.利于全面认识体育课程,遏制教学变性。从体育与健康课程层面来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赛事和学习评价构成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部分。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以学习巩固、体能发展和习惯养成为导向,校园赛事以促进技能运用、体验运动乐趣和培养体育品格为主旨,学习评价以诊断、反馈和激励学生发展为目标。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构成要素,较好地对应了课堂教学的学、课外活动的练、校园赛事的赛和学习评价的评。因此,对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客观认识,能促使教师全面审视体育课程各组成部分的价值,有利于遏制因课程组成部分的功能缺失而造成的体育教学性质改变。

例如,在体育中考的现实压力下,体育课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应试课倾向。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课出现了“大强度、大密度、大负荷”的训练课倾向。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客观全面地认识体育课程,将原本由课外活动、校园赛事和学习评价承载的课程任务强加在体育课上,进而导致体育课的目标富集、任务过载和教学变性。故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程认识,有利于教师建立起课程实施的全局观,充分发挥课程各部分的效能,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

2.易于深度构建教学单元,防止教学浅表。从体育教学单元层面来看,《纲要》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划分了以动作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为课时内容类别的三个小单元。技术单元侧重于掌握教材内容技术(或战术)动作方法的程序、要领和要点的学习,体能单元侧重于促进教材内容巩固、改进和提高的专项体能练习,运用单元侧重于实现教材内容在项目比赛中、其他项目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单元测评则侧重于体能、知识、技能的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1]。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逻辑结构,不仅是“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内涵体系,还充分映射了技术单元的学、体能单元的练、运用单元的赛和单元测评的评的相互关系。因此,对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逻辑梳理,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合理地构建教学单元,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因单元划分不当所造成的教学浅表问题。

如,传统的蹲踞式跳远单元设计,常按照跳远动作流程划分为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4课时。过小的单元课时容量很难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次掌握跳远技术动作方法。而如果按照传统单元构建方式增加课时,又非常容易出现单个技术反复操练的枯燥学习场景[3]。形成这些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教材的观念严重。故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参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教学单元,有利于扩大单元容量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和技能运用。

3.便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避免教学单调。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来看,《纲要》通过“一堂课基本要求”的教学评价形式,提出了由“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构成的“教材三个一”教学标准。单一身体练习是课时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核心,组合练习是课时内容在运动项目中的形式关联,游戏或比赛是课时内容在特定场景下的教学运用,课堂小结则是课时内容在学练标准上的客观反馈。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递进流程,充分展现了“教材三个一”的单一身体练习的学、组合练习的练、游戏或比赛的赛。因此,对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如,传统的篮球原地双手传接球教学,教师常会根据传球的路线、高度和方向不同,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双手胸前传接球、击地传接球和头上传接球,然后依次进行讲解示范和组织学生双人练习。这种看似内容丰富的教学设计,却常常因教学组织形式单调而让传接球学练变得枯燥乏味。造成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按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设计教学,既没给学生复习、关联已学动作的时间,又没给学生运用、检验所学技术的空间。故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对照“单一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的“学练三个一”设计教学流程,有利于避免因为课堂教学安排不当所造成的教学单调问题。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建议

1.依据单元构建的三维观,合理调控一体化教学。体育教学单元是将一组内容分解成几次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集合体,通过一定时间内的逐次学习和反复练习,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4]。单元教学最能反映运动技术教学的学理过程,并承载着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依据《纲要》单元构建的三维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单元构建,既要将原本独立运行的学、练、赛、评各部分,组成为一个紧密衔接和相互配合的整体,还要根据单元细分下的学、练、赛、评小单元属性,进行有所侧重的要素突出教学。从而形成一体化教学的合力优势,充分发挥一体化单元教学效能。

尽管“学、练、赛、评”一体化看似比“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更加形象具体,但其同样只是教学模式的思维方式。在单元构建的实际操作时,教师不可能把客观存在的单元集合简单割裂为各独立部分。毕竟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的具体形式就是练,练的过程实际是在学。所以,各小单元同时存在各部分要素的情况实属正常,只要明确各小单元应以相应要素为核心目标即可[5]。同时,除了一体化各要素在相应小单元中的选择性调控之外,单元构建还会涉及小单元的课时权重问题。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难度、性质和价值,合理分配各小单元的课时数量。

2.基于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教授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制约因素和过程元素都会在体育课堂中呈现出来[6]。基于《纲要》一堂课基本要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不仅具体体现为“教材三个一”的有形形式,还同时存在于“复习成环形”的学理过程。特别是将一体化教学的“评”脱离课堂小结的固有定位,使其由教学模式的后置手段变成其他部分的衔接工具,将会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教学效能。通过“评”在检查、纠错、小结等教学反馈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方法。

从脱离体育学习活动开始,学生的知识遗忘和技能消退就已经发生,只不过这一过程因学生学习水平不同会体现出一定差异。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快、准地给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提供学练反馈信息,让课堂中维持一种高度互动的环境[7]。在学生粗略掌握动作的泛化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的视觉反馈进行学习评价。而在精细掌握动作的分化阶段,教师则要多运用语言反馈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练不足进行积极的反馈指导,还要对学生看似正确的学练活动给予适当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8]。教师通过一体化教学的灵活运用,不仅呈现了“单一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的教材学习过程,还借助“评”的活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的复习过程。

3.着眼体育教学内容环节,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通过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增进身心健康,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教育过程[9]。它普遍存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路径、体育教学单元的推进过程和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流程,以每一个不宜继续细分内容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为实质性构成单位。“学、练、赛、评”一体化作为切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模式,它同样也存在于体育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是在《纲要》不同维度的小单元教学中,以及“教材三个一”不同阶段的环节教学里,“学、练、赛、评”的个体量度会因核心要素目标而做出相应调整。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课堂教学效能。

如,在七年级足球脚内侧运球练习方法课上,教师设计了脚内侧运球、运球绕标志盘和运球接力的“教材三个一”内容。在作为单一身体练习的脚内侧运球的学习环节,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了动作模型并初步掌握动作方法,随后组织学生进行两运一停的强化练习,最后通过规定距离的触球次数比多进行比赛。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通过检查、纠错、评价等形式反馈学生练习情况和进行教学内容变换。可见,即便是在“教材三个一”单一身体练习内容的细分教学环节里,仍旧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进一步创设教学内容环节和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这无疑为创新、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提供了积极参考。

三、结语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既是区域性的《纲要》典型特征,也是广域性的教学实施模式。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使用和改进《纲要》的教学指导方略,同时也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模式。当然,教师只有积极尝试、合理调控和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才可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余立峰,祝芳.浙江省義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18-20.

[3]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

[5]曹强.“技术、体能、运用”维度视角下球类单元的构建——以水平二《足球运球游戏与组合练习》单元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5(10):27-2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5.

[7]余立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解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2):30-31.

[8]王德刚.《纲要》视角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价值导向和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6(9):22-24.

[9]张细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猜你喜欢
纲要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