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硕士研究生是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政治公共课的学习满意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对某“211”“985”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政治公共课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提高研究生对政治公共课满意度的对策,希望为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政治 公共课 满意度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88-02
道德素养在人才品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经过本科政治公共课的系统学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政治理论的再次学习,硕士生对政治公共课的满意度到底如何?政治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此,对某“211”“985”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政治公共课的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一、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問卷调查法,通过分析数据说明问题。问卷共分个人基本资料、满意度调查及开放性问题三个部分,共22个小题。在满意度调查的文本中,共分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课堂组织形式、课程评价四个一级维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二级维度,除去个人基本资料外,问卷共有17个二级维度,其中封闭式问题7道,半封闭式问题9道,开放性问题1道。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发放方式为网络发放和现场发放,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调查对象涵盖某“211”“985”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各个年级,专业领域包括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农学类等,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也覆盖了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和群众等。
三、调查结果
1.对政治公共课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从课程开设形式、时长、学习渠道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硕士生对开设的政治公共课有较高的满意度。
从统计结果看,在课程开设形式上,近60%的学生是比较满意的,普遍认为公共必修的形式保证了课程的开展,能使硕士研究生接受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30%的学生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满意度;10%的学生满意度不高;个别学生对政治课开设的形式不满意,认为公共必修的形式限制了研究生的选择。
2.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
在教育的场域中,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水平高低和个人魅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政治公共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任课教师是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师,学生对政治课教师往往有更多的价值期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政治课教师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过半数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较为满意,中等满意度的在30%左右,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10%左右。对教师满意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某大学政治课教学质量较高,这和此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地位是相符的。部分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较低,原因是少数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有待提高。
3.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满意度
课程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等。某大学政治公共课的教学就是以班级授课制来组织的,分班方式是按一个学院的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集中上课,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调查显示,近50%的硕士生对现有组织形式较认同和满意,近20%的学生认为20人左右的班级最合适。
4.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满意度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价值判断,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某大学政治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出勤)占30%,期末总结占30%,调查报告占40%。调查发现,有半数的学生对现行的考核方式满意度较高,部分学生倾向于评价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末总结70%,无调查报告,还有一部分同学希望进行闭卷考试。
四、提高研究生对政治公共课满意度的对策
1.精简课时,拓宽学习渠道
调查可知,超过50%的同学对把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是满意的,这保证了思政课的实施和地位,但是调查也发现,过多的课时让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超过70%的学生对开设一学期,每周三课时的设置不满意,认为开设一学期,每周两课时比较合适。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心理状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计划。同时,单一的上课方式也影响了课程效果。因此,要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增加实践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2.分级教学和选修相结合,提高选择的自由度
对政治课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研究生阶段再次以大量的课时来学习,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消极情绪。将分级教学和选修相结合不失为一个相对较好的方式。硕士生都有政治科目的考试,可以把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学校可以考虑其选修或者免修一些部分课程。
3.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做到认知课程性质、了解学生需要、抓住社会热点、注意课堂把握,要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知识面和思想的独立性加强,应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给予其表达想法的机会。同时要针对社会热点创设讨论话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小班教学,全面评价
小班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也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班级人数少,为老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提供了便利的先决条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而考核评价方式则应除了最终的学习总结、书面考试外,更要注意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这样既有利于克服书面考试的弊端,又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重点培养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之一,只有当学生对课堂、对教师有一定的满意度,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学习的质量。在高校中开设政治公共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为更多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王新皓.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理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赵立莹,刘晓君.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8).
[4]肖蓉,吴倩茹.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J].教育探索,2014(3).
[5]王学俭,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朱玉,西安外事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