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强,刘少广,梁万礼
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 214035)
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看粮食总量,而且还要看粮食的地区分布和品种结构。主销区在我国粮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主销区一有风吹草动,往往会引发局部乃至全国粮食供应的风波。近几年,在全国粮食安全的大环境下,主销区采取了加强粮食储备,加强粮食市场建设,建立粮食预警应急机制等强有力措施,确保本辖区内粮食安全。
国内居民膳食结构已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将使得国内居民由以往的注重“数量”转变为更注重“质量”,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水平提高,面食加工点的制作水平快速提高,人们购买成品面食的比例越来越高(主要为馒头、包子、面条)、自己制作的比例越来越少(主要为饺子、包子),大致比例为7∶3。总的趋势是从低层次消费转向高层次消费,消费的农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对加工食品以及其他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的附加值增加。
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随着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市场认证、食品市场准入和食品安全社会信用等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行业在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将迈上新的台阶。小麦粉新国家标准已经实施。新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加工标准及市场行为,行业将更加有序。国家支持行业的快速整合,鼓励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随着行业产业链模式的推进,将进一步推进技术的多面转型。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面条、面包产品档次和品类多样化进一步提高,种种因素都会对面粉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东某面粉厂,20世纪90年代国产设备生产线,采用五皮(四皮分粗细,五皮只有五皮细)、七心、一渣、一尾生产工艺。改造前产能为日加工小麦200 t。该条生产线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既要生产高筋的面包粉、中筋的面条粉还要生产低筋的糕点粉,生产操作调整幅度大、工艺配置无法兼顾高筋和低筋品种的生产,操作难度大、生产管理困难。本条生产线为上世纪的短粉路生产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后的产品需求,市场表现不理想,经济效益变差,迫切需要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投资总额,对该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
以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着眼未来;选择工艺先进、简捷,设备成熟、可靠,投资合理的工艺流程,以获得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改造方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保对生产的影响最小,尽快完成改造并投产的原则,通过充分分析粉路图,参照目前国内长粉路加工工艺特点,依据该厂现有的车间布局情况,对该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升级。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增加1台1 250 mm磨粉机(伺服电机变频喂料)用于1B磨,将原有的1B磨粉机用于YB,安装于五楼,预1B后增加垂直吸风道和刹克龙,刹克龙收集的物料送至4Bc处理。同时增加2台1 000 mm八辊磨,分别用于2B和1M。
(2)增加1台提升机,用于将净麦仓出来的物料提升后入1B磨粉机的料筒。同时为稳定生产,在净麦仓出料口和提升机进口之间增加1台重力配麦器,精确控制流量。
(3)将闲置的1台磨粉机共计2对辊,分别用于1M和2M,前路皮磨以及前路心磨同步得到加长,增加皮磨接长改善剥刮效果、增加心磨接长降低料层厚度,改善研磨效果。
(4)增加两台FQFD60×2×3清粉机,加宽现有清粉系统的宽度,减少料层厚度,改善清粉效果。
(5)提料管和汇集管的调整改造,具体根据重新调整核算后的提料风网改造。
(6)增加1台FSFG740×6×27高方筛,增加筛理面积。
(7)Br.1后增加振动刷麸机从麸皮上提取次粉,提高经济效益。
(8)高方筛筛路及筛号调整,高方筛的筛理分级效果提升,完善粉路系统,增加筛理面积改善筛理效果。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等噪声控制措施;新增风机的出口管道管径放大,降低出风口处风速,降低噪音;同时风管从楼顶引出而不是从侧墙引出,以免噪音向周围厂区定向传播。
改造过程中选用密闭性能好的设备,并在适当位置设吸风口,使得设备内部呈现负压状态,控制粉尘外溢;设计中合理吸风,每个吸口设阀门,以提高吸风效果,使每组风网达到预期效果;选用先进的除尘设备,保证排放气体含尘量符合国家标准。
新增脉冲除尘器采用TBLM系列脉冲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能耗低,粉尘粒度>1 μm,除尘效果大于99.5%;粉尘粒度<1 μm,除尘效果大于95%。
选用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修和保养容易的设备,在设备动力配备上避免“大马拉小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设备布置合理、紧凑;选用高效率设备(采用4-72NoII型风机),降低设备动耗;所有电缆均采用铜芯电缆,电缆截面根据经济电流密度进行校验,以减少线路损耗;所有电动机均采用二级能效高效节能电机,符合GB 18613的规定。
原生产线配置:250/1000磨粉机11台,640高方筛21仓,46/200清粉机3台。操作要求如下:中强筋小麦生产时,B1剥刮率25%、B2剥刮率35%、B3剥刮率50%;低筋小麦生产时,B1剥刮率30%、B2剥刮率40%、B3剥刮率50%。产品质量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中强筋小麦产品指标情况
表2 低筋小麦产品指标情况
改造后生产线配置:250/1000磨粉机10台、250/1250磨粉机1台、250/1250L磨粉机1台、250/1000L磨粉机1台;640高方筛15仓、740高方筛8仓;46/200清粉机3台、49/200清粉机2台。操作要求如下:中强筋小麦生产时,B1剥刮率20%、B2下剥刮率45%、B3剥刮率45%;低筋小麦生产时,B1剥刮率25%、B2下剥刮率40%、B3剥刮率50%。产品质量情况见表3、表4。
表3 中强筋小麦产品指标情况
表4 低筋小麦产品指标情况
以年加工小麦4万t计,则F1的产量每年增加了约40 000 t×3%=1 200 t。产品结构以专用粉为主、通用粉为辅,专用粉的产品比例约占70%,通用粉的比例约占30%左右。专用粉配粉中F1配比约为60%,F2配比约40%。专用粉与民用粉的每吨差价按450元计;F1民用粉与F2民用粉的每吨差价按215元计。改造前后产品结构和收益变化见表5。
表5 改造前后产品结构和收益变化
当前的面粉加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在生产工艺上不能与当下的主流工艺相当,则势必影响产品迎合客户消费需求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以及利润率等。本项目通过对车间原有工艺的改造,解决了现有工艺的技术短板,完善了工艺深度,提高了工艺灵活性;降低生产环节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出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