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国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众所周知在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会存在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时,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对此本次研究就针对冠心病慢性心率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本次试验观察根据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计82例。将本次所有观察指标进行随机资料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其观察组中男性指标24例,女性观察指标17例。年龄平均为(49.94±5.99)岁。病程时间范围(6.23±1.35)年。对照组观察指标中男性指标23例,女性观察指标18例,年龄平均为(49.88±5.93)岁。病程时间范围(6.30±1.27)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可以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本次试验所纳入的标准为收治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无传染疾病及三月内未进行手术治疗。另注,试验指标监护人以及患者本人均同意并签署法律效应知情同意书下进行。排除标准为:精神障碍不能正常沟通的患者,无监护人,年龄不符合截取标准的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进行吸氧、调脂、利尿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对采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进行对症治疗,实施安慰剂淀粉片进行口服治疗,200 mg/次,3次/d,7 d后调整为200 mg/次,2次/d,连续治疗90 d。
观察组实施胺碘酮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42021103,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口服治疗,200 mg/次,2次/d,7 d后调整为2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90 d。
根据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治疗后心衰、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心衰、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心衰、乏力等症状依旧存在,心功能无改善情况。
根据两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室性早搏总数、QT离散度以及心率。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观察组指标的治疗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68.29%。可见两组差异明显,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本次试验在治疗前所有数据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心室早搏、QT、心率等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指标(±s,n=41)
表2 临床指标(±s,n=41)
组别 左室射血分数(%) 室性早搏总数(个/d) QT离散度(ms) 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20±9.3854.80±6.752876.44±335.58968.14±78.52 61.75±5.43 41.22±3.35132.64±19.96100.01±11.29对照组 39.36±9.4544.28±6.722875.62±334.612630.51±267.1861.64±5.39 46.78±3.56132.45±19.74118.15±17.88 t 0.077 7.072 0.011 38.223 0.092 7.283 0.043 5.493 P 0.939 0.000 0.991 0.000 0.927 0.000 0.966 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存在弥漫性小血管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引发的疾病[2]。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速、室颤、室性早搏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合并症,从而加重了对患者身体的危害。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且房性、室性、阵发性等有明显 临床治疗效果,当代社会碎度不断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也是必然趋势,生活恶习会家具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率,对此针对此类疾病的研发刻不容缓。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室性早搏总数、QT离散度以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联合常规治疗,相比单独的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增加了治疗效果,调节了临床指标。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增加临床疗效,调节临床指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