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秀梅
(徐州市财贸职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5)
选取84例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收治年限:2018年1月—2020年3月。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女(26∶16),年龄62~86岁,平均(71.23±2.05)岁;高血压病程3 ~12 年,平均(8.63±1.58)年。观察组中,男∶女(25∶17),年龄61~86岁,平均(71.63±2.01)岁;高血压病程2~12年,平均(8.22±2.03)年;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指导患者对疾病进行了解,并且告知其坚持用药、锻炼的重要性,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循证问题的提出,护士长领导经验丰富的护理成员组成小组,查找诸多资料,并通过以往经验进行资料整合,并且集思广益,就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以提出循证问题;例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知识缺乏、饮食结构差、用药依从性差、血压不稳定,如何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等。(2)循证依据当确认好护理问题后,小组成员通过检索计算机网络,查找护理实证,并且寻找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护理措施。(3)循证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患者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不便、听力等减弱,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先进行整体评估,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状态后,进行个性化护理;告知患者双心护理模式的研究结果,且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影响等,提高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呼吸控制训练法等,协助其改善不良情绪。②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饮食结构差,过多摄入盐、脂肪、热量等,护理人员应当邀请患者家属进行饮食计划的制定,控制好每日摄取的热量、蛋白等。③用药护理,患者多对疾病不重视,故而自行停药的情况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配备服药闹钟等,并且将药物装在药盒中,定时定点的监督患者服药,使其在住院期间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有利于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提高。④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且告知其疾病与季节的关系,常见的并发症等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等,指导患者注意天气变化,监测血压,定时复诊,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1)根据我科自制依从性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总分有100分,其中完全依从(90~100分)、部分依存(70~89分)、不依从(70分以下),并且计算依从率,包含按时服药、按照饮食计划摄取能量、坚持锻炼等。(2)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含:心肌梗死、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用SPSS 22.0 分析数据,两组的计数、计量资料n(%)、(±s)、行x2、t检验。P<0.05有差异。
较之对照组(76.19%),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95.24%)明显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n=42,n(%)]
较之对照组(21.43%),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率(4.76%)明显低(P<0.05),见表2。
高血压伴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慢性疾病,若不有效对血压进行控制,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高[3]。临床研究认为在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继而可以辅助治疗效果,利于身体的恢复[4]。
循证护理是护理科学发展必然的发展趋势,不同于传统的经验是护理干预,而是通过先进的循证依据支持对患者进行护理,该护理模式是在护理活动中可以明确、审慎以及明智的总结临床经验,结合现有患者的特点以及愿望,获得循证依据,继而进行护理决策,其是一种临床决策,也是指导临床思维的理念、工作方法[5]。
笔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中先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分析,整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见,提出护理问题,再通过文献资料等寻找循证依据,最后制定护理计划。该护理措施实施后可行性较强,且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信任程度以及认可程度;加之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用药护理、心理干预等,患者对疾病有着较深的了解,情绪状态改善较好,明显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76.19%),观察组的治疗
依从性(95.24%)明显高(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明显,并且依据护理人员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行为等习惯,利于血压的控制,则明显降低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n=42,n(%)]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明显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