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指标对诊断高原地区阿尔茨海默病的意义研究

2020-04-27 04:08宁,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8期
关键词:脑脊液发病率蛋白

柏 宁,王 勇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A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D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数据显示[1]:在老年痴呆患者中,AD的发病率为50~60%。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越发严重,A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AD会导致记忆功能、认知功能的缺失,是促进老年痴呆发生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调查表明[2]:AD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脑卒中之后的第四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AD的发生与某些脑区的神经细胞变性有关,而且长期的慢性缺氧环境也会提高AD的发病率。为此,本研究收集了两组高原地区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脑脊液蛋白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观察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2019年10月,年龄>60岁,在高原地区居住时间>10年。观察组20例,符合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学会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3],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3~25分;Hachinski缺血评分≤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分;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颞叶出现明显萎缩,海马结构缩小,脑室增大,存在皮质萎缩与白质病灶。排除血管性痴呆、物理、化学、肿瘤因素引起的痴呆;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者。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3~86岁,平均(78.52±0.94)岁。观察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1~87岁,平均(77.29±1.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选腰L4~5间隙进行穿刺,如果穿刺失败,再选择L3~4间隙穿刺,留取清凉的脑脊液至PP管中,对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和涂片等一系列检查,留取最后一管2 mL的脑脊液用于AD标志物的检测。穿刺后3h内将脑脊液保存在1.5 mL的PP管中,放入-80℃的冰箱冷冻,待检。

脑脊液Aβ1-40、Aβ1-42、P-tau181蛋白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Innotest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脑脊液标本按照标准检测步骤行双副孔检测,在加样、洗板、过夜处理后,经酶标仪分光度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脑脊液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Aβ1-40、Aβ1-4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u18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脑脊液蛋白检测结果( ±s)

表1 对比两组脑脊液蛋白检测结果( ±s)

组别 Aβ1-40(pg/mL) Aβ1-42(pg/mL) P-tau181(pg/mL)观察组(n=20) 1703.86±92.47 331.87±56.24 104.39±26.83对照组(n=20) 1852.39±126.27 650.38±80.62 50.84±9.47 t 4.244 14.491 9.41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AD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痴呆类型疾病之一,患者多有认知功能、行为功能下降和精神障碍等临床表现,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该疾病发病具有隐匿性特点,早期难以被察觉,因此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中针对AD的诊断方法包括脑电图、血液学、神经心理学和脑脊液检查等,在此之中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空间有直接联系,对其生物学变化进行观察和检测能够有效判定脑部变化。脑脊液tau蛋白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轴突处表达,可结合微管系统使其稳定,脑脊液p-tau蛋白结合微管的能力下降会造成神经轴突退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是诱发AD脑部病变的基础。

WHO数据显示[4]:全球范围内的AD患者已经超过了3500万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AD发病率将会持续增长。研究显示:AD患者在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前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其实脑组织中便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生理、病理性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一直持续存在,直至发病。目前,临床并没有针对AD患者的特效治疗方法,对于轻度认知障碍和早期的AD患者,采用生物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能够一定程度的延缓病情发展。所以现阶段,早期的准确诊断、病程监控对AD患者而言更为重要。

现阶段,还没有建立脑脊液标记物诊断AD的相关标准,脑脊液蛋白指标在A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较大争议。Aβ1-42主要分布在AD患者脑组织内,当脑组织发生Aβ1-42沉积性病变时,脑脊液Aβ1-42水平会有下降表现[5]。Tau蛋白属于结构蛋白之一,多分布在人体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中,其N末端能够与微血管、膜成分联系,便于促进人体微血管的稳定性。通常tau蛋白中含有磷元素,1mol的tau蛋白可磷酸化2mol磷,若患者受到病变的影响会造成tau蛋白高度磷酸化,进而导致tau蛋白水平异常情况,无法发挥正常的微血管结合作用,对正常微管蛋白进行竞争性结合,破坏了微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导致AD病变。对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检测对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目前尚无完善的诊断系统,需要现有诊断系统进行优化完善,与不同生化指标或量表的检查结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AD患者的脑脊液中,突触核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但将其用于AD的临床诊断中,还缺乏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学者提出:细胞外老年斑与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相互缠结是AD的主要病理特点,因此,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上升、Aβ1-42水平下降。也有文献报道了胼胝体面积测量联合脑脊液P-tau蛋白、Aβ1-4检测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而且能够评估AD患者的病程变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脑脊液Aβ1-40、Aβ1-42、P-tau181蛋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脊液蛋白指标变化或许与高原地区A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此外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纳入的病例样本较少,未能与其他神经病变样本量进行对照研究,因此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纳入其他神经病变样本开展进一步研究,加强对脑脊液P-tau蛋白、Aβ水平用于AD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的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脑脊液发病率蛋白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