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27 04:08苏润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8期
关键词:医护障碍护士

苏润萍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1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到40~50%[1]。吞咽障碍常常导致患者误吸、肺部感染、脱水、营养不良以及产生进食恐惧、抑郁等,显著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并增加死亡率[2],因此,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成为卒中后吞咽功能康复研究的热点。我院从2011年开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为进一步寻找影响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同时为探索跨专业管理和多学科合作模式,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在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管理中,进一步探索医护人员合作程度对患者病情改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参与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医护人员24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研究组12人,分3个治疗组,每组由1名医生、1名康复师、2名护士组成,执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照组12人,同样分3个治疗组,每组由1名医师、1名康复师、2名护士组成,医护独立工作,不遵照医护一体化模式。

1.2.2 吞咽障碍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统一纳入标准,随机入组,均有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存在吞咽困难2级以上,排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既往有吞咽障碍患者。研究组的每个治疗组治疗20名患者,均给予功能肌锻炼、低频电刺激、冰刺激及进食指导和营养指导,每组患者间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的每个治疗组同样治疗20名患者,患者的分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一致。每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0天,康复锻炼包括唇舌、口腔、咽喉肌直接和间接功能锻炼,咽部冰刺激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低频电刺激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1.2.3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本研究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包括:医生、康复师、护士小组成员间综合互评,获得认可;医护共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护士突破传统生活护理职责,积极参与全程治疗,与医生和康复师共同执行方案,每日共同查房、共同完成治疗后再评估;每周进行圆桌会谈,反馈和调整治疗中的问题及知识分享。

对照组采用医护分离模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独立工作。

1.2.4 观察指标

(1)治疗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吞咽功能提高2级及以上;有效:吞咽功能提高1级;无效:吞咽功能无改善。

(2)肺部感染诊断标准:有发热和/或咳嗽、咳痰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胸部CT影像支持肺部感染。

1.2.5 评价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医护患三方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对医生和护士技术水平、治疗措施、服务态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满意程度。医生和护士满意度主要包括对工作效率、医护间工作关系、职业、获取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同时进行了27项医护合作NPCS量表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治疗疗效进行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满意度及NPCS评分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表2 三方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及NPCS评分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卫生系统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各医疗机构也把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重要抓手。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在治疗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包括全面评估,集合现代康复、护理理念,遵循个体化原则,这将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医疗护理互相合作,医护合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应用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使医生和护士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共同决策、技能互补、知识共享,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3]。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一体化诊疗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吞咽功能,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改善了医护关系,加强了医护合作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开展新技术的积极性。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一直是多年来国内外热衷探讨的话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良好的医护合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4]、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构建磁性工作环境以及提高医护工作满意度,在现今医疗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客观环境上,如果医护不能互补,必将加重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因此,打破传统医护分工壁垒、构建高效的多学科团队式诊疗模式已成为各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5]。

但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现实问题,阻碍和限制了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发展,如医生早查房时间也是护士晨间护理、打针输液等操作忙碌的时间;医生查房时间长,护士难以全程参与;医院管理层面上对医护一体工作模式重视程度和促进措施不足及传统职业界限观念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均在探索如何打破传统分工壁垒,将医生和护士纳入共同团队,以团队归属感取代职业群体归属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4],将医疗服务从传统的以专科医生个体针对病种进行诊疗的形式,向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的模式转变,从而使患者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推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医护障碍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