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梅,李 婷
(运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西 运城 044000)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碳青霉烯酶等多种获得性耐药[1],给临床治疗以及医院感染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临床应用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
VITEK MSTM质谱仪、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仪、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卡)及革兰阴性菌药敏卡(AST-GN09)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药敏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细菌进行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采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016年~2019年共收集到肺炎克雷伯菌1392株。各年度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016年10.6%(235/2218),2017年11.9%(296/2480),2018年14.3%(402/2803),2019年15.4%(459/2975)。
1392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为71.4%和10.1%,见表1。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科室分布中,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22.6%,其次为神经外科16.4%、呼吸内科12.5%。
表1 1392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情况[株(%)]
表2 1392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科室分布情况[株(%)]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逐年呈增加趋势,一方面这与医院加强完善诊疗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标本送检有关,另一方面也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预防管理制度,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71.4%),其次为尿液(10.1%),与相关报道一致[2]。表明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机械通气、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使条件致病菌的感染率增加,提示医院应将加强对这两个部位的感染控制。临床分布科室中,主要为重症医学科(22.6%),其次为神经外科(16.4%)和呼吸内科(12.5%),主要原因除侵入性操作频繁外,可能还与多数患者有基础性疾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且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16.8~33.7%),不适合作为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6%),但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一方面表明这些药物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应加强对这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和监测管理。由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3],临床应根据本院的耐药情况进行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择,并应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