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来,何晓光,孙 励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本质上属于视网膜血管疾病的一种,患者在发病之后,视力下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黄斑水肿则是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临床上在针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自身存在玻璃体黄斑粘连的问题,那么患者的治疗疗效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对照组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57.8±9.3)岁,发病时间3.47±0.09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459.78±53.19 μm,最佳矫正视力为0.62±0.13;观察组25例患者男18例,女7例,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58.1±9.1)岁,发病时间3.46±0.08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461.27±52.78 μm,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10;
纳入标准:(1)有病症发病史;(2)经过裂隙灯、眼底荧光造影等相关检查,其检查结果符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诊断;(3)经OTC扫描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50 μm,且视力显著下降。
排除标准:(1)眼底荧光造影且伴有黄斑缺血改变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非继发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眼底病患者;(3)青光眼病症史患者;(4)高眼压病症史患者。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注射药物前,需用连续3天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每天点滴4次。待用药3天后,在依照常规眼科手术要求为患者使用奥布卡因药物予以表面麻醉,再用开睑器将患者眼部撑开,在患者的玻璃体腔内注射0.05 mL的雷珠单抗注射液,注射结束后,需在患者结膜囊涂氧氟沙星眼膏。术后需按照常规剂量连续7天点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患者每隔一个月需要接受一次复查[1]。每次复查的过程中,需要检查患者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等相关指标,同时患者还需要配合接受黄斑OCT检查、眼底镜检查以及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患者满足以下标准,需要重复进行抗VEGF药物药物的注射:首先,相比于之前的一次随访,患者的视力有所下降,且下降的指标超过一行;其次,患者在接受OCT检查的过程中,显示患者的CMT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患者在二次接受药物注射的过程中,剂量需要与第一次注射保持一致[2]。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 ±s)
表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 ±s)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1mo 治疗后6mo对照组 25 0.64±0.12 0.49±0.17 0.37±0.15观察组 25 0.62±0.14 0.43±0.15 0.41±0.12 t 0.325 3.236 9.346 P>0.05 >0.05 <0.05
表2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 ±s)
表2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 ±s)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1mo 治疗后6mo对照组 25 463.78±51.49 349.38±34.16 309.15±27.19观察组 25 482.17±37.25 317.50±24.71 283.00±32.12 t 1.257 6.346 9.037 P>0.05 <0.05 <0.05
从临床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类型,且伴随着此类疾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这一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3]。但是针对玻璃体黄斑粘连给最终疗效带来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mo、6mo时间节点的BCVA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mo与治疗6mo的BCVA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mo、6mo时间节点的CMT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6mo的CMT显著优于治疗后1mo的CMT,两组对比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是否存在玻璃体黄斑粘连情况,其治疗的疗效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采用抗VEGF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了玻璃体黄斑粘连的问题,则临床疗效往往更差[4]。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新生血管的生长以及细胞的迁移和增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玻璃体后皮质的影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疾病本质上属于一种急性疾病,在患者发病之后,玻璃体腔内的VEGF相关指标出上扬的趋势,而患者玻璃体腔内所蕴含的一系列炎性因子,常见的主要包括趋化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在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患者就非常容易出现黄斑水肿的问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患者所出现的黄斑水肿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新生血管渗漏所导致的[5]。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具有较长病程的疾病,在炎性因子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患者黄斑内部的微环境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进而对患者的视网膜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引发玻璃体黄斑界面粘连的问题。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自身存在玻璃体黄斑粘连的问题,在使用抗VEGF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临床疗效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为了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加以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