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巍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呼吸衰竭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继而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实施有效气体交换,导致患者产生缺氧症状或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现象,继而导致一系列生理、代谢紊乱症状出现[1]。有研究[2]指出,呼吸衰竭属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并发症,而呼吸衰竭发生后,不仅会加重慢阻肺疾病,还会增加患者的生命威胁[3]。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则成为临床重点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采用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8.8-2020.7,医院呼吸科收治20例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结合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慢阻肺诊断标准与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呼吸机禁忌证;合并先天免疫性疾病或凝血系统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治疗期间转院或是失访患者,试验组男女比例为7:3;年龄57-79岁(68.47±8.0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4;年龄58-79岁(68.71±8.11)岁。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祛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维持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10例(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FiO2吸入治疗,以将患者呼吸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主要目标,并合理调整患者的吸入治疗时间。经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吸收后,将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频率相抵到6次/min,PSV频率降到5-7cmH2O,持续稳定4h,然后进行脱机、拔管操作。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可延长间歇性停机时间,直到患者完全脱机。
试验组10例(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采用BiPAP型号无创呼吸机,结合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准确调节呼吸机参数,以将患者呼吸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主要目标,保证患者呼吸频率在30次/min。达到目标后拔除气管内导管,然后给予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氧流量与氧压力,保证患者的呼吸频率在28次/min,血氧分压在68-93mmHg。并在治疗期间,间歇性停机,直到患者完全脱机。
(1)治疗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5]如下,显效:患者的咳嗽以及咳痰症状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咳嗽以及咳痰症状有所改善,呼吸功能有一定恢复。无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以及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
(2)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人机不配合、肺部感染等。
(3)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血气指标与呼吸频率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与治疗不良反应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与对照组60.00%、50.00%比较有差异(P<0.05)。详见表一。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
慢阻肺是一种病程相当漫长的疾病,往往迁延不愈。呼吸衰竭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慢阻肺患者多合并I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确诊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后,必须及时采用有效方案进行对症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比较
现今,我国主张在常规对症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基础上联合通气治疗。临床认为,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虽然可缓解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无法控制患者的病情,无法延缓病情发展,无法促使患者病情转归。通气治疗可辅助患者呼吸,可有效清除患者气道中的各种炎症物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疲劳状态。但通气治疗也有有创、无创两种类型。
进行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缩短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时间,但是依然属于有创操作,会对人体气道、肺部形成损伤。无创通气主要指通过无创呼吸机达到通气治疗的目的,主要利用鼻面罩以及接口器等无创方式和呼吸机进行连接,继而达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而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性,不会对患者的气道造成损伤,且操作方便简单,可有效维护人体气道防御功能,可有效预防长期呼吸机支持造成的脱机困难等不良现象。
由上可知,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有效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