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鸥
(钟祥市人民医院,湖北 钟祥 431900)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梗死的综合征[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有逐年年轻化趋势。既往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冠心病,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微创、效果理想在众多治疗方案中脱颖而出[2]。但有研究[3]指出,冠状动脉介入虽然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状态,但是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难以解除,患者仍有一定几率复发疾病。因此,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使患者健康生活,规避风险。
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1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42-79岁(60.52±4.35)岁;合并症,高血压40例。糖尿病13例、慢阻肺16例、脑梗死7例。对照组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2-78岁(60.34±4.40)岁;合并症,高血压38例。糖尿病14例、慢阻肺14例、脑梗死6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均P>0.05,有比较价值。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当天,简单介绍出院后的用药及饮食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必须定期复诊。
观察组围术期联合健康教育,(1)组建护理小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组建健康教育小组,由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及优秀护士组成。小组针对这一类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2)健康教育:小组成立后,需针对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疾病表现、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绘制成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健康手册中不仅要囊括疾病相关知识,还需囊括冠心病发生、发展、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风险等内容,在出院当天发给患者,让患者、家属仔细阅读健康手册。(3)积极沟通:护士需获取患者的微信号、将患者拉入同类患者的微信群中,方便小组对同类患者进行统一管理。护士需指导患者积极在微信群中留言、提出问题,在线小组成员会及时解答,解决患者的问题。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定期电话回访,及时为患者解疑答惑,提醒在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正确服药,督促其定期复查。
心理应激评分,在护理前后采用SAS评分表[4]、SDS评分表[5]获取,分数越高,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越高。
遵医嘱行为,在护理后通过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健康作息、自我管理、风险规避五项进行评估。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应激评分比较(分)
见表二。
表2 两组遵医嘱行为比较(n/%)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具有病程漫长、预后情况差以及难以根治等特点。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但是并不能根治疾病,患者依然存在疾病复发、疾病发作的情况。为改善这一情况,必须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生活入手,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获取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开展有效的自我护理,及时找出生活中对自身疾病有负面影响的不良因素,及时规避相关不良因素,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疾病再发作的风险。
健康教育近年来在多种疾病中广泛应用,这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对医护人员有明确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在患者治疗时、治疗后持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循证医学理论、术后康复理念为基础,指导患者术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居家生活状态,减少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行为,促使患者健康行为、健康作息、健康生活,促进疾病有效康复。
由上可知,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