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元素融入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特征及风格探析
——以《我们是黄河泰山》为例

2020-04-27 07:32:14王炜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曲豫剧乐句

◎王炜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我们是黄河泰山》的曲作者士心是总政歌舞团里的一级作曲家,他习惯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提取音乐素材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音乐作品开始习惯于先从总体音响方面进行构思的现代创作意识。士心创作的核心来源于他强烈的“民族性”与“时代感”,他所创作的作品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豫剧元素融入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的创作特征

(一)民族旋律突出

《我们是黄河泰山》以豫剧元素为素材,乐句中均包含了较为鲜明的豫剧元素,既有豫西声腔豫西调(又称靠山簧)的浑厚、奔放、细腻,又有豫东声腔祥符调的华丽、清新。全曲从深沉、百感交集的诉说再到尾声高亢呐喊的宣泄,全曲层次清晰,词、曲和谐统一,表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使听者油然而生出一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曲式结构分析

《我们是黄河泰山》全曲以豫剧元素为铺垫,以颇具唱腔的伴唱衬腔,每句乐句句尾的甩腔令人荡气回肠,也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全曲共42小节,G宫清乐调式,2/4拍,是一首由“引子+A乐段+B乐段+间奏+尾声”构成的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的分节歌形式的二段体曲式结构。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二、豫剧元素融入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的艺术表现

第三小节至第八小节中引用了豫东声腔结构的骨干音1、6、5、3、1五个音构成。曲调进行的基本旋律线是5、1、6、5、3、2、1(从《秦香莲》中秦香莲的唱段“看罢她来再看看俺……”旋律线中体现出来)。旋法多向下进行,落在主音上。旋律在5—1音区之间进行。这又称为“下五音”唱法。

伴奏部分的美声合唱的旋律线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黄河汹涌澎湃、磅礴而去的气息,引子部分以颇具特色的伴唱衬词衬腔为独唱的出现做出了情绪上的烘托与铺垫。

A乐段(第9—24小节),由规整的“4+4+4+4”多句型结构构成,a乐句(第9—12小节),图1。以豫西调“慢二八板”为基调所作的一咏二叹,曲调旋律如歌如泣。伴奏部分用了一个p的力度起音,节奏紧凑,切分节奏富有律动性,为叙述情绪做铺垫。

图1

起腔落音是调式的主音属于豫西调,这是豫剧一种特有的写作手法,“二八板”在豫剧唱腔的四大主要板式中,同时也是程式变化最丰富、最有表现力的一个板式。

此乐句写作手法巧妙,运用了豫剧中常见的拖腔,曲调委婉,节奏稳重,表现了悲伤、感叹的情感。乐句句尾的拖腔加强了豫剧韵味,乐句开始使用的p的力度,富有表情表现了母亲河黄河的委婉诉说。其中为了增强情绪,渲染气氛,第10小节运用了戏曲中常见的甩腔(又称拖腔,在戏曲中为了强调某个音在这个音上面做装饰音和波音处理),一字多音,运用了波音和装饰音,第10小节的“边”字就是典型的甩腔,甩腔的运用使得音乐的豫剧韵味丰富。

c乐句(第17—24小节,图2)此乐句一气呵成,此乐句伴奏部分左手为琶音分解和弦,右手为旋律声部,旋律进行中为了更进一步发展乐思伴奏部分增加副旋律,虽然不像主旋律那样夺耳,但却为主旋律增添不少色彩。

图2

d乐句(第25—27小节,图4-9)将豫剧中“飞板”起腔中常用的“哭韵”唱法和豫东声腔祥符调中的流水板为基调融合所作。使音乐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的同时使乐句的尾音都运用了拖腔,让豫剧艺术元素更鲜明。伴奏部分节奏紧凑,左右手运用f力度的密集的八度上行音阶,整个乐句的紧拉慢唱也是豫剧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情绪高昂澎湃,充满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势。

e乐句(第28—32小节,图3)中以豫剧中的河北梆子声腔和豫剧豫西调为基调融合所作。“怎能愧对祖先”中的“先”字换气甩腔与引子遥相呼应,令人荡气回肠,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伴奏部分运用了切分节奏型,与第一乐段遥相呼应,为情绪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旋律与前面产生对比,从歌词中看,从回忆般的叙述到感叹,使其充满了艺术歌曲的典雅精致细腻;从曲调上看,由委婉低沉的诉说到明亮高亢的气息,使其充满了豫剧的磅礴之气,展示了“中华好汉”的气魄。

在全曲第二段与第三段歌词之间的间奏出现中国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唢呐将全曲推向高潮。高亢激昂、动人心魄,民族风格极强的旋律传达出了时代所特有的不可名状的、直冲云霄的激情。

尾声(第33—42小节,图4-11)由“2+2+4”结构构成。尾声的伴奏部分节奏紧凑,运用八度琶音上行音阶,力度为f,音符运用和弦转位的密集型排列。尾声伴奏使用了号角般的音调以及二度模仿级进的手法。歌词三遍“我们是黄河泰山”的情感抒发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呼唤,第37小节的伴奏部分先有一个渐慢,由f转为ff,并有一个稍慢后渐快的音乐术语,一系列严谨的音乐术语,将全曲情感推至最高潮,情感一泻千里。表达了作为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豫剧元素融入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的风格特点

传统的豫剧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借助不同的声音力度进行喜、怒、哀、乐等向观众表达的情绪,士心创作的《我们是黄河泰山》就是运用多种音乐术语和不同的力度,从一开始的弱、中弱、中强到后来的强、很强的音乐力度的变化,以及曲子中穿插的一些表达音乐情绪的音乐术语(rit.、a tempo cresc.、meno mosso accel.等)都是为了将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抒发的情绪予以展现。

《我们是黄河泰山》依词谱写的旋律,在富含豫剧韵味的旋律中,运用“颤音”、“甩腔”、“波音”等多种润腔技巧更是多角度地美化了旋律,歌曲作品中间的唢呐更是点睛之笔。俗话说,“红花虽好,也还要绿叶相衬”,优美的歌曲旋律与歌者高超的技艺,加以烘托和渲染情绪的气氛、增加副旋律反衬主旋律、增加和声扩展听觉立体感等重要艺术。

《我们是黄河泰山》中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的融合,在唱法上面突破了单一性。引子部分采用了美声合唱背景,音响效果丰富,将中国典型的民族器乐和西洋管弦和声音响以及富有现代乐器的色彩融为一体做情绪铺垫,歌曲间奏那段令人动容的唢呐独奏更是自由地展开乐思。独唱、重唱、伴唱层层递进,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磅礴气势,富有“时代感”。独唱与合唱的整体融合,突破以往的曲式结构。正歌部分的女声独唱和副歌的合唱部分形成气氛烘托,尾声部分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高潮依然是女声独唱担任,听起来使人情绪澎湃。

结 语

本篇论文以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为例,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加入了豫剧艺术元素,通过豫剧元素融入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艺术表现、风格特点等方面对豫剧元素融入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特征及风格进行论述。戏曲来源于人民,反应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及时代特色,所以不管是艺术歌曲还是戏曲的演唱,喜怒哀乐这类情感表达都离不开力度、速度以及声音的变化,都属于语言演唱艺术。

猜你喜欢
全曲豫剧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音乐生活(2023年3期)2023-05-30 01:47:34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戏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00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剧影月报(2021年5期)2021-11-14 17:30:02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0
不老的豫剧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26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北方文学(2018年29期)2018-12-18 19:10:08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黄河之声(2017年17期)2017-11-23 08:24:22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北方音乐(2017年15期)2017-10-11 01:19:51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戏剧之家(2014年18期)2014-08-15 00:42:11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电影新作(2014年2期)2014-02-27 09: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