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有奎 鞠洪海 辛涛 邹刚
[摘 要]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固有的使命。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归纳出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建筑类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以烟台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探索实践为案例,提出校企双方采用思政教育互补、教学角色互补、内化载体互补、评估过程互补和实践平台互补“五互补”运行模式,构建出全过程高职建筑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校企合作;“五互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222-02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十九大报告对工匠精神提出的明确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和精神追求两个方面。[1,2]即,将质量意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并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培养敬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高职院校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合作方式,构建产教一体化基地,共管共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工匠精神的形成。
一、校企合作培养建筑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水平仅为3%~5%,与各发达国家之间差值超过10倍[3]。科技创新高速发展,要求建筑行业采取包含BIM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家居智能化技术在内的多种信息化手段,这都需要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敬业忠诚的职业理想和独具匠心的专业精神。
(一)培育“工匠精神”,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与制造业相比,建筑行业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仍较为滞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形成认真规范、作风严谨的态度,在企业内部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建筑业从手工作业到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施。烟台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与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双向交互,实施系统化教学进程,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适应建筑产业信息化应用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建筑从业人员,有效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二)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建筑行业队伍的职业素质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存在老龄化严重和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和城镇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建筑从业人员实现其人生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培育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建筑产业人才。
(三)培育“工匠精神”,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氛围下,培养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获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同时,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人力资本附加值,满足高职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注重技能培养,忽视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对高职在校生精神传承的教育。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互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功能和企业技术能力、创新和技术传承等方面培育的优势,能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诚实守信的工匠精神根植于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实现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实现自身发展并适应职业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促进毕业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企“互补”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探索
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校企双方应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开始,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实践体系和考评体系。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通过校企合作,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体可归纳为“五互补”模式。
(一)立德树人与榜样育人——思政教育互补
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是建筑行业人才储备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是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必然要求[4]。建筑类高职专业肩负着建设百年工程的重任,要求从业人员树立实业强国的远大职业理想,不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强化责任意识,爱岗敬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基石。
校企合作培养工匠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感化人、鼓舞人、塑造人。烟台职业学院定期开展“榜样面对面”活动,邀请建筑类合作企业内部劳动模范或者行业大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讲述其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奋斗历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追求工匠精神对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在榜样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工匠精神”。此外,邀请企业能人担任“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师傅,潜移默化中传递榜样力量,在学校和企业内部营造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育氛围。
(二)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教学角色互补
师资共享、校企互聘是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A+B”角色互补模式,不同教学阶段,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互为主要角色(A角色)。专业教师以自己的“匠师”情怀,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企业师傅进实践教学课堂,并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实际行动促使学生感知其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促进其形成工匠精神。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内化载体互补
烟台职业学院以各类“弘扬鲁班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建筑产业文化内容,将其与文化育人结合起來,促进学生形成工匠精神。(1)物化校园内部建筑工匠精神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作用。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在教学办公区、实验实训区等区域建设中外建筑文化墙、建筑企业文化墙、建筑精英文化墙等内容,烘托专业文化氛围。(2)建设优秀企业工匠精神文化培育机制。定期开展“劳模面对面”“企业大讲堂”“校友大家谈”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亲身感受劳模、企业员工、校友等榜样对所从事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丰富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内涵,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四)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评估过程互补
实施包含“理论+实践+企业”评价在内的多角度评价方式,对高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进行评定。
1.理论考核
以校内专业教师为实施考核过程的主体。课程标准明确理论考核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考核方式。考核过程中,依据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学习期间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学习过程是否存在创新精神等多种表现纳入考核内容,综合评定学生工匠精神基本素质培育的效果。
2.实践考核
以合作企业师傅为实施考核过程的主体。烟台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实践考核过程中,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校企合作制订实践课程教学任务书,明确规定学生经实践活动后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基本品质。考核点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刻苦钻研品质和精益求精作风。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严谨认真和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
(五)实践教学与现场实训——实践平台互补
完善建筑类专业校内、外实训条件,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实训资源。建筑类专业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主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培育来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是各专业课程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安装、建筑工程管理等内容。实训过程以企业教师为A角色,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实施工匠精神校内实训教学培育机制。
三、结语
烟台职业学员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和二级学院等运行管理方式,采取思政教育互补、教学角色互补、内化载体互补、评估过程互补和实践平台互补“五互补”运行模式,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过程,实践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对推动良好工匠精神培育氛围的有效形成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文杰.现代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诉求的现实性与路径取向[J].职教通讯,2017(13):7-11.
[2]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3]梁倩.中国建筑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超10倍[N].经济参考报,2015-10-08(7).
[4]郑义.农业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工匠精神”的诉求与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76-8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