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鲜静
[摘 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外部环境有时混乱不堪,对大学生正确法律意识的形成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再加上某些大学生自身特别低下的法律知识、法律水平、法律观点、法制观念,造成大学生从学校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想法同社会现象脱节,也是因为大学生的意识与社会现象的严重脱节。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甚至更严重一些,会造成违法犯罪,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中国现代化法治文明的进程,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思维。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客观的分析、准确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得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守法,培养大学生发自内心地知法、懂法、学法、守法。
[关 键 词] 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212-02
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关于法、法律、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知识的总称,是对法律的情感、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等内容的内心体验和认知,是大学生对法律的本质、现象、作用的看法,是社会现实在法理上的体现和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法律现象、法律制度的本质要求及态度,以及对现在正在实施的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含大学生对当今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知、评价、解释、要求、态度、愿望、信仰、情绪等。
近几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攀升,其中,高校大学生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变得淡薄。大学生犯罪触目惊心、痛心疾首。他们都是国家花很大代价精心培育出的大学生,还没有回报社会,就倒在了自己的无知和法律意识淡薄里。可想而知,其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多么需要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多么需要提高。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我们可以先从培养他们知礼仪开始。任何人都是从知礼仪、懂礼貌开始认识世界、接触世界、融入世界的。知礼仪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一步,而且也比较容易使大学生接受。可以从教育大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他们也不会竭力反对。大学生一般还会认为知礼仪也不是太难做到的事情。做到知礼仪,就可以做到自尊自爱,再进一步让大学生做到讲道德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步就是讲道德,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开展道德教育,相对比礼仪教育难一些。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道德是自律,大学生通过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自己给自己立法,自觉约束自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自律,就会没朋友,遇到任何事情都寸步难行,所以,为了尽快融入社会,大学生会强迫自己自律。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进而把自律内化为信念。这就由自律转化为他律,自觉、自省实际上就是自律变他律的形式。这也是精神文明的最低形式。
第三步就是遵守法律。大学生从知礼仪到讲道德最后到遵守法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法律和道德一样都是工具,最终目的还是让大学生学会在社会上的正确生活方式。当一个讲礼仪、讲道德的大学生形成的时候,他必定会是一个遵纪守法之人。相反,一个不讲道德之人,将来一定不会很自觉地守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应该越来越强,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越来越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经过礼仪、道德的教育,按照规律,自然成为守法公民,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大学生法律意识越强就越遵守法律,越遵守法律就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对大学生的回报就越多,大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潜能,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从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来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长远方针。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灵魂,必须让大学生懂得确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投身到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国法制化的建设进程,使国家更加安定团结,民族更加繁荣富强,社会更加兴旺发展。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的需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以人为本。现代大学生接触范围广泛,接触领域多层次、多样化。务实性的需求,使大学生更强烈地表现为更直接地需求政治,更强烈地需求成功,更多样地需求文化,更广泛地需求社交。满足大学生多要素、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更精确全面地概括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帮助大学生尽量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教育以后,从而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到更高层次、更科学化的阶梯上。学校教育更要注重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方针,有针对地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他们步入社会将要面对的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把法律意识教育根植到大学生的心坎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使法律意识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的功效。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办学生的实事、大事、急事,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
高校要注重学生信息的收集,避免信息滞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高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预测,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能从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现象中发现潜在的法律意识问题,从小问题发现可能引发大问题的倾向性,见微知著,从而将小问题解决在初始萌芽状态。
可以成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理机构;随时监督管理大学生的动态,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领导和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还有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纪律监督等形式,保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可以通过参观考察走出去学习,可以利用现场会当场教育,可以通过培训让大学生交流增强法律意识,大胆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用事实教育大学生。
可以制定增强法律意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提高法律意识工作效益评估标准和增强法律意识工作责任明确到具体的每一个人,变软的任务为硬的指标。法律意识教育要博采众长、公平公正、宽严得当、奖罚分明。守法的重奖,违法的重罚,使大学生从开始上学就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自始至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形成严明的法治观念,带动他们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做守法的好公民。从此整个社会也走上法治的轨道。
可以利用思政课的课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帮助他们通过掌握马克思法学的基本观点,进而了解我国宪法、刑法、行政法、教育法、诉讼法、民法典和其他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课,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尽快做到与社会同步,减弱步入社会的盲目性和脫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的大学生不缺乏文化修养,但是,这不代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很高。如果大学生不学法律,遇到任何问题还会仅凭想当然或者哥们义气解决。任何人不增强法律意识,都会轻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作为接班人的下一代如果严重缺乏法律意识,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就不能实现中国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