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语境下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

2020-04-26 22:18张清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3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张清灵

[摘           要]  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必须考虑近代中国的特殊政治语境。旨在对中国政治语境下革命历史逻辑的演变做梳理,希望这种梳理能够更准确和更科学地理解中国革命内涵的同时,也理解中国革命导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    键   词]  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  D6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132-02

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关键词就是革命,然而在整理和消化革命带给我们遗产的时候,却听到“告别革命论”声音的出现,认为中国革命是不必要的,希望能在原有社会秩序下进行温和的改良,但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使中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因此,弄清楚中国政治语境下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命题产生的同时也能对“告别革命论”的声音予以否定。

一、危机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这个近乎停滞的东方封建大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来自异邦价值、制度和话语的冲击,中华帝国政治体系想在原有秩序中维护自己的统治已然不可能。帝国主义的压力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它继续保持原样。面对帝国主义的冲击,传统体系曾经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努力,传统官僚群体也曾在推动这种转型中扮演过角色,但是他们要不因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强烈本能,要不因为保守意识形态的束缚,最终都无济于事。也就是说,有效社会支撑力量的缺乏使中华帝国政治体系失去了自我转型的基础和能力,倒塌解体是它的必然命运。社会不得不以体制外的革命来取代体制内的变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按逻辑来说应该是民族资产阶级,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格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产生的,具有先天的不足性(两重性)。因此尽管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也并未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结束的13年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才无限地感慨道,这十三年,国家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陷入军阀混战之中。这样的历史事实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时代已经消逝了,历史的发展要求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奴隶社会有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在封建社会有农民和封建地主的斗争。在封建社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后,资产阶级致力于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向全世界,开辟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是并没有消除阶级压迫,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級的压迫替代了以往社会的阶级压迫形式。

代表人类最终获得解放的无产阶级所领导的“新社会”必将取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无产阶级是“旧世界”的掘墓人和“新世界”的奠基人。

马克思尽管在1871年巴黎公社中看到了“新世界”的影子,但是并没有看到“新世界”的诞生。然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苏维埃制度横空出世。“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隐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到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激情,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因此,在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在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同时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中国革命回应世界革命的最终方式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这就意味着,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必然带有浓厚的中国特点,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世界革命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辞典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在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历史任务,即“反帝反封建”,因此在革命的性质上,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现,不仅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还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革命的前途不是造就资产阶级专政,而是造就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在范畴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被纳入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这个民主主义革命和近代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过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准备条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说,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一是共产主义革命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二是在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思想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赋予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反传统的特质,不可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可以从传统中寻求资源帮助。同时,“反帝反封建”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要制服强大的敌人,必须形成更强大的力量。“因为敌人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是异常残酷的,革命力量就非磨炼和发挥自己的顽强性,(否则)不能坚持自己的阵地和夺取敌人的阵地。”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革命在近代中国终于被剔除了由西方经验引入的温和变革、渐进演进的意义,而被赋予了暴力革命的色彩。这种革命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在革命过程中变现得特别鲜明。

更为重要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在“五四”后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领导阶级发生的变化,这是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国无产阶级自诞生起,就深受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因此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民族资产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

此外,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虽然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但是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因此要“反帝反封建”,就不得不联合中国社会各种革命力量,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力量组成的革命联盟。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但是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无产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马克思主义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有共产主义觉悟,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效地利用了“组织”和“动员”这两个强有力的工具,将革命阶级紧紧地维系在自己的周围,从而能够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而又散沙化的社会中起到整合中国社会,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证。

四、中国革命导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是革命继续向前推进,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革命将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基础上迈入革命的第二个步骤——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在民主革命任务之中一起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犹如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说的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内在逻辑。

如果说近代中国特殊国情或者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那么中国革命自身的特点及世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决定了无产阶级领导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也决定这个革命导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尽管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在大力鼓吹旧民主主义的道路,这无疑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因此,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现是回应世界革命的最终结果,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倾向,对长期无法跨越传统和现代之间鸿沟的中国来说,这是时代所提供的最好选择。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实际上深刻地蕴含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总之,通过对中国政治语境下中国革命历史逻辑演变的梳理,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革命形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一个前后相互衔接的历史演进进程。因此,在今天考查中国革命的任何现象和任何遗产都必须放在中国革命整个历史逻辑中去把握,这样的历史逻辑也决定了中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5.

[2]谢林.东方社会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张静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危险的侵略者”
试述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贡献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图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粉红革命
以“革命”之名义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