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吴一 方叶惠子
[摘 要] 为实现民族地区学生精准资助,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网”“情”“申”举措,拓展资助途径,并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推进发展性资助,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学生;精准资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130-02
一、目标思路:特殊时期下推广资助覆盖面,精准助困一个也不能少
(一)全面小康背景下的全員精准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对资助育人工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平等,发展育人”的工作理念,从制定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创建资助育人品牌等方面入手探索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全员育人,精准资助。
学生报到后,第一时间将学生按照其所在的地区、民族进行分类统计。对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特别关注,逐一摸排其家庭的经济情况,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寝室走访、谈话。对现阶段存在困难的学生,如该生学费未交,及时给他们办理助学贷款;若生活经济困难,及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若缺乏相关生活用品,及时供给。做到精准资助,一个也不能少。
(二)命运共同体下的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学校在开学初,就准确掌握学生的民族,并将少数民族的学生与汉族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促进其沟通交流;在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中,组织策划“民族大团结”集体舞蹈节目,让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共同参与节目表演。同时将民族大团结意识融入思政课堂专题讲座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团结意识。
(三)特殊时期的复学复课
丰富网络课程内容,除专业知识外,还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的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制订专业教师线上答疑时间排班表,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如有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性的解答。
在学生返校前,根据特殊时期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探索心理工作“新模式”。围绕学生复学后心理“复位”问题,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免疫能力。在学生返校时及时发放《特殊时期学校防控指导手册》《大学生心理“复位”指南》,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心理咨询预约,给予学生最温暖的关怀,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设计“心理团辅课程”,通过这一课程,锻炼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积极乐观态度,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实施“一”“网”“情”“申”举措,拓展资助途径
(一)制度先行、机制健全
1.制定规范的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修订了相关文件政策,保障资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规范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此外,各二级学院也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更细化、更符合二级学院实际的资助实施办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对困难生进行动态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困难生认定实行动态管理,从困难生档案的建立至助学金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家庭走访、电话随访、个别访谈、同学座谈、抽查饭卡消费情况等调查方式,及时更新困难生信息。
3.丰富资助形式与内容
不断拓宽资助方式和内容,建立了以“奖、助、勤、贷”为主要内容,辅以心理健康疏导、励志感恩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资助体系。根据文件要求,完成各类奖助金评比工作。
(二)特殊时期千里传书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积极与学生书信沟通,向莘莘学子传递温暖的家国情怀。长期不见,甚是想念,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及其家人是否安好,是老师最深的挂念。在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学校老师纷纷给新疆籍学生及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寄去了问候和关怀,向学生传递了温暖的家国情怀。“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远方的你,是否和家人一切安好?信中,老师们的一声声问候,表达了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同时给学生带去了学校为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帮扶的工作措施,解除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后顾之忧。鼓励学生随时调整好状态,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汲取收获,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信件发出后,学校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回信。学生纷纷表达了对母校挂念的感激之情,对老师关心的深深谢意。
(三)互联网线上送学,学习路上一个不掉队
“我们来自边疆,计算机底子很薄,不知道怎么赶上学习进度。”在和新疆籍学生交流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该校文秘专业党员教师自发地组建了学业指导专班,每周定期开展学业辅导,一对一、手把手地细心指导。在教学帮扶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新疆学生缺设备、缺网络、缺指导等问题,学校积极与中国移动沟通达成协议,开展免费爱心充值手机流量行动,让每一位新疆学生顺利进入“云”课堂,不因线上教育教学终端设备或网络问题掉队。
另外,拓展学习途径,开通校园网络图书馆,提供更多的网络图书资源,让学生能自主查询相关知识。对没有网络及电子产品的学生,学校给予邮寄课本、学习资料。返校后,继续为学习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辅导帮扶,接续传递“教学相长”的温情与“民族团结”的真情,线上线下暖流涌动。
(四)一家亲真情暖心
2019年9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几千千米之外的美丽新疆,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期待,长途跋涉来到了这里。对他们的到来,学校高度重视,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重要举措。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详细询问新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其思想、学业动态,部署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结对联谊帮扶行动。学校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围绕衣、食、住、行等现实问题,第一时间为新疆学生添置了生活用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专门在食堂开设了清真窗口,通过奖、勤、补、贷等形式保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
主题教育期间,该校发动教师志愿陪同新疆学生前往义乌、仙都等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饱览长三角别样的自然风光;多个机关党支部自发地为生活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大爱无疆,善行无阻,在丽职院,一点一滴的关爱互助,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学子。采取“点对点”方式追踪学生的健康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线上视频会议等渠道全面细致摸排,重点关心关爱学生和家人有无生活困难、有无必备物资等。考虑到新疆学生返校路途远、时间长、接触人员复杂的问题,在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主动为他们寄去了爱心防护包。一份物资寄托着深深的思念和关怀,让善心和爱意汇聚成暖流,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五)多渠道申领资助
在学生返校前发放国家助学金,在学生返校后第一时间发放校奖学金,跟相关企业争取更多的企业奖学金,为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及时开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为民族地区学生设置勤工助学专岗,让他们赚取更多的生活费用,解决学生的日常消费问题。
对因为在家无法上网课的学生,开学后统一安排补课。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程品牌创建工作,分别从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真正增强精準育人的实效性。
三、经验启示:知恩感恩,推进发展性资助
(一)知恩感恩,在快乐他人的过程中幸福自己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召开毕业生助学贷款会议,引导学生诚信还贷。加强困难生的心理疏导和感恩励志教育,引导其自强自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一方面学校通过宣传在校生自立自强典型、勤工助学模范事迹,为困难生树立学习榜样,如举办一年一度的“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举办优秀校友讲座和座谈会等;另一方面切实推进“爱的教育”系列工作,积极鼓励困难生参加学校“爱心乐园”志愿者项目,在得到帮助的同时懂得奉献,在奉献中增长才干。
(二)资助一群人可以影响所有人
我校“暖春行动”获得2019年浙江省学生资助文化品牌“优秀项目”,志愿者代表赴杭参加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教育12345》栏目的项目录播。该校某同学荣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精准资助更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资助一群人可以影响所有人。
(三)强化发展性资助,有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格局
从单一向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到发展性资助转变,加强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互联网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全面发展,也可推动该校将资助育人迈上新台阶,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通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一”“网”“情”“申”举措,对民族地区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努力推动该校将资助育人迈向新台阶,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翟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0(3).
[2]赵亚南.“育人为本”资助理念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2018(11).
[3]王丽娟.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研究:以A民办高校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15.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