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配音翻译策略分析

2020-04-26 20:01黄金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佩奇小猪影视

黄金莲

[摘           要]  英语动漫影视资源是青少年了解欧美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的引进,如何通过高效的语码转化,使其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是很多翻译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从影视翻译的原则和制约因素出发,以《小猪佩奇》原声英文动画为样本,探讨其中译配音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希望从理论性与效用性两个方面给出相关的解释,最后指出目的语观众的接受程度是检验译本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

[关    键   词]  影视翻译;动画配音;文化符号;异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158-02

《小猪佩奇》作为一部畅销的英文影视动画作品,在21世纪初引进中国后,便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其原声影视、配套绘本及衍生的周边产品在创造了极高文化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教育内涵的相关讨论。

一、影视翻译的原则

影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娱乐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灵活地运用了画面、人物的台词和音乐等各种手段来映射源语社会的生活现实和民众心理。正因如此,优秀的源语影视作品往往能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最广泛而又真实的样本。如何借助良好的语际转化,使目的语观众能更好地欣赏和感受异域风情,增加见闻并促进跨文化交流是翻译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共同追求。

影视的语言是发源于文学的,它区别于其他的实用性体裁(如应用文、新闻、科技材料等),更偏向于形象性。文學语言不仅注重内容美,还注重形式美,“即语言形式本身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上。”(陈新,1999)因此,在译制影视作品时要首先考虑的是文学文体的语言特质,即除了用于指称或说明,它还有表意传情的一面。

二、影视翻译的客观制约因素

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任何的翻译活动都是有客观制约性的,首先,翻译的工作对象是已经被限定的客体;其次,翻译的成果也要接受社会接受力(social acceptability)的检验, 即一定时期的文风时尚、社会的约定俗成机制以及基本读者群(接受者)的知识判断力与审美标准。”(刘宓庆,1999)正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所以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语际转化时,既要尽可能地克服客观制约,又不得不有所取舍。影视的文艺特质和娱乐功能,使配音翻译这个再创造过程既要实现源语的文化信息传播,又要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程度以及达到一定的娱乐效果。加之影视配音翻译无法运用文学翻译的注释手段,且受限的物理因素也比较多,如用于呈现配音的文字内容(字幕)的屏幕尺寸、台词内容维度要实时匹配人物口型等、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动画影视语言的特点

动画影视作品面向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儿童,而针对低幼龄儿童群体制作的动画电视电影作品也充分考虑了这个读者群体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其台词语言会相应地使用较为浅显易懂的生活化用语。在对此类影视作品进行配音翻译时,目的语用语的选择除了要做到对信息最大限度的忠实传递,还要兼顾目的语读者(观众)的理解能力,从而选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以《小猪佩奇》这部畅销的英文动画片的中文版为研究样本,笔者发现该配音译本基本上实现了对原作信息的忠实转换,并能够把主角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惟妙惟肖的语音语调展现出来,使这些角色形象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四、译本的策略分析

《小猪佩奇》原声动画将青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形象作为主角,拟人化地赋予所有的角色以人类的身份、社会家庭关系及生活方式。人类社会中儿童成长阶段特有的快乐和烦恼都被有趣的动物角色生动地演绎出来。故事情节内容不仅包含英语语言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充分融合了英国本土的一些特有文化元素,这些源语中特有的文化符号在其中的生活化场景画面和角色的日常对话交流中得以呈现。影视画面在信息传播和娱乐效果领域是具有普遍可读性的,这个方面几乎不会存在文化壁垒。然而在进行语言的文化信息符号的换码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由于不可译而导致的文化障碍。先看下例:

例1:

“Yes?”哪位?

“Hello.Its Daddy Pig.”你好啊。我是猪爸爸。

“Hello,Daddy Pig.”你好啊,猪爸爸。

“Can I press the button too?”我也能按这个按钮吗?

“Of course,Peppa.”当然可以,佩奇。

“Yes?”哪位?

“Its me.”是我呀。

“Hello me,come in.”你好啊,我,请进。

在上例的源语文本中,对话的主角是猪爸爸、小猪佩奇和兔小姐。在他们的一问一答间可窥见社会约定俗成机制对交际用语方式的影响。英语的交际用语中,应答电话或者门铃时,因来客的未知性会在询问时习惯使用第三人称的it用于指代,而来访者出于同一原则也会在应答时表明身份,不用人称代词指示自己。这样约定俗成的交际习惯却在例1中被打破了。因为这个场景中的主角小猪佩奇,她的定位是一个四岁的幼童,成年人的交际约定尚未被她熟知掌握,因此也就无法遵从。这本来是源语中的一个特别的设计——以错误的交际用语示范展现不谙世事的幼儿的天真烂漫,但这层效果却无法在目的语中发挥出来。“hello,me”被直白地转化为中文里的“你好啊,我。”仅在字面上体现了意义,却不能让目的语的观众理解这其中的英语交际约定以及约定被打破这个事实所带来的诙谐幽默之意。

另一个制约因素——目的语的接受者身份,共同作用于译者此处异化的策略选择。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的幼儿群体,较为低龄的那一部分,尚处在一个身份认知的学习阶段,对于2~3岁的幼儿,明确代词的指向性在他们认知体系里是一个大挑战,所以指称误用和身份模糊才更符合这个群体的知识程度。从这点来看,将此例中的“me”直译为“我”,而不是从交际目的考虑转译为角色的名字或“你”,则更符合片中的人物设定。

例2:

小猪佩奇 Peppa pig

小羊苏西 Suzy sheep

小兔瑞贝卡 Rebecca rabbit

小兔理查德 Richard rabbit

小象艾米丽 Emily elephant

斑马佐伊 Zoey zebra

小狗丹尼 Danny doggy

小马佩德罗 Pedro pony

狐貍弗雷迪 Freddy fox

我们所看到的上例就是文学语言注重韵律的一个很好体现:几乎所有小猪佩奇中的重要角色命名都采用了押头韵的方式。这看似简单的命名方式其实体现了语言的文字结构性修辞,它的寓意在于两个词词首的韵律呼应。在剧中,每回人物角色出现,旁白都会进行介绍,因此,这些人物名称也就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复,这种反复回响的韵律会极大地加深受众对该语言意义的印象。使处在对自然世界建立认知的关键阶段的儿童观众群快速地理解了形式(名字)和意义(动物类别)的联系。

从文学作品内容美与形式美并重的这一特点来说,译者在语际转化时应该尽量忠实地将这种特征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不仅是思想感情,还包括语言形式,即不但要达到信息上的等值,还应达到艺术上的等值。但想要实现意义和形式的完全对应是很难的。英国的卡特福德(J.C.Catford)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任务是在译语中“寻找等值体式”,这里的等值一般被理解为语法和词汇的双语对等。但是倘若转换中的双语中并不具备双双等值的语法和词汇,那么语法等级上的对应是无法实现的。“原文的语言结构(包括语音体系)产生的音乐感、韵律感殊异或有异,不同语言无法获得或很难获得等效。此外,文字体系的图像性所承载的意义及语素的配列组合所产生的独创性、幽默感也无法获得或很难获得等效。”(刘宓庆,1999)

语际转化过程的这些可变因素,对译者的再创造提出一个极大的难题。翻译外文人名的常规策略,除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名称,一般都会遵循音译原则。但音译(异化翻译)能够表音(传递音律)却不能达意(反映内涵),在此例中(包括配音和字幕),仅能做到信息传达的基本等值,对源语音律组合上的独创性却毫无办法。

例3:

Mr. Bull is going to the china shop. 公牛先生要去瓷器店。

This is Ms. Rabbits china shop.这就是兔小姐的瓷器店了。

Here we are.我们到了。

Hello, can I help you?你好,有什么能效劳的?

Ah!A bull in a china shop!啊!瓷器店里来了一头牛!

Hello, Ms. Rabbit.你好啊,兔小姐。

Ive broken my china tea pot.我不小心把我的瓷器茶壶打碎了。

Oh, dear!哦,太糟糕了。

以上的场景不仅有趣且极富文化内涵。画面中是以牛的形象出现的公牛先生手捧打碎的茶壶走进瓷器店,而店主兔子小姐惊呼:瓷器店里来了一头牛!这样的一语双关,对本族语言使用者而言是很容易产生情绪共鸣的。熟知源语的观众一下子就会联想到英文的典故“a bull in a chinas shop”,它一般用于比喻粗野、笨拙、鲁莽行事的人。但倘若不加以说明注释,目的语观众是无法理解并体会这个典故其中的寓意的。此配音译本和上述例子一样,采用了异化手法,没有对原文作任何表现方式的改动或内容的诠释。这其实是因为典故这种特殊的文化信息符号,往往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很难为非本族读者所知晓或理解,并且无法在另一个语言体系中找到恰如其分的对应,所以无奈之下只好淡化原文的文化内涵,用直译的手段寻求形式上的对等。

例4:

“Alexander?”亚历山大?

“Thats his name,Baby Alexander.”这是他的名字,他叫亚历山大。

What a big name for such a small piggy.这么小的宝宝,却有这么响亮的名字。

上例子中的“Alexander”是英文人名当中的常用男子名,常常被赋予“人类保卫者”的涵义。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马其顿国王,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统治者,被视作为这个名字最有代表性的持票者。特定的符号被赋予的普遍内涵对本族语言使用者而言是具有共识性的。它们在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俗约定里有共同认定的一些意识化符号,这些符号在其他的语言文化体系里无法找到对等词,其符号意义也常常需要引经据典或借助类比才能让目的语观众领会。配音译本对这个名字的特点“big”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译成了“响亮”。但是对这个名字由来和内涵,在配音中无法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为什么是个响亮的名字对目的语观众来说无法深谙其意。

五、结语

动画影视配音翻译受限条件很多,译者的翻译手段也在因时因利进行调整,最终还是要从翻译的工作对象的特点出发,寻求较优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次讨论的《小猪佩奇》动画片的翻译实例,多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造成了文化内涵的部分损失,但从接受者角度而言,却是更直接和浅白的,也满足了接受者群体的娱乐诉求。

参考文献:

[1]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屠国元,廖晶.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佩奇小猪影视
我家有一只佩奇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佩奇换零钱
我看见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